- 年份
- 2024(9623)
- 2023(13835)
- 2022(11973)
- 2021(11159)
- 2020(9630)
- 2019(22495)
- 2018(22104)
- 2017(41941)
- 2016(22696)
- 2015(26081)
- 2014(26376)
- 2013(26125)
- 2012(24393)
- 2011(21937)
- 2010(21711)
- 2009(20321)
- 2008(20164)
- 2007(17610)
- 2006(14957)
- 2005(13189)
- 学科
- 济(104354)
- 经济(104184)
- 管理(66314)
- 业(63106)
- 企(51032)
- 企业(51032)
- 方法(50893)
- 数学(45665)
- 数学方法(45130)
- 农(28168)
- 财(24772)
- 中国(24463)
- 地方(24014)
- 业经(21686)
- 学(19820)
- 农业(18553)
- 贸(17717)
- 贸易(17713)
- 环境(17449)
- 易(17113)
- 制(16536)
- 务(15608)
- 财务(15529)
- 财务管理(15484)
- 和(15121)
- 技术(14931)
- 企业财务(14727)
- 融(13733)
- 金融(13730)
- 理论(13723)
- 机构
- 学院(326925)
- 大学(326178)
- 济(136681)
- 经济(133864)
- 管理(131217)
- 理学(113869)
- 理学院(112625)
- 管理学(110630)
- 管理学院(110037)
- 研究(107737)
- 中国(80868)
- 京(68357)
- 科学(66827)
- 财(60530)
- 农(54753)
- 所(53472)
- 中心(52154)
- 业大(50189)
- 江(48810)
- 研究所(48775)
- 财经(48725)
- 经(44255)
- 农业(42970)
- 北京(42437)
- 范(42276)
- 师范(41827)
- 经济学(41589)
- 院(39198)
- 州(38883)
- 经济学院(37805)
- 基金
- 项目(226824)
- 科学(179718)
- 基金(165356)
- 研究(163013)
- 家(143527)
- 国家(142384)
- 科学基金(123509)
- 社会(104248)
- 社会科(98942)
- 社会科学(98911)
- 省(90891)
- 基金项目(88168)
- 自然(81037)
- 自然科(79087)
- 自然科学(79065)
- 自然科学基金(77638)
- 划(75641)
- 教育(75036)
- 资助(68339)
- 编号(65065)
- 重点(51413)
- 成果(51099)
- 部(50129)
- 发(49556)
- 创(46981)
- 课题(45186)
- 创新(44061)
- 科研(43897)
- 教育部(42913)
- 国家社会(42793)
共检索到474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荣 李晓静
产业生态化是生态与经济、社会协同一体的整合过程。文章基于PSR概念模型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5-2014年安徽省16个市为研究对象,通过Topsis法评价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诊断产业生态系统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05-2014年安徽省16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且市际之间产业生态系统水平差别较小;2005-2014年,各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有增有减有波动";系统层PSR对安徽省16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障碍度各不相同,压力、状态以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建荣 李晓静
产业生态化是生态与经济、社会协同一体的整合过程。文章基于PSR概念模型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5-2014安徽省16个市为研究对象,通过Topsis法评价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子系统诊断产业生态系统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05-2014年安徽省16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且市际之间产业生态系统水平差别较小;2005-2014年,各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有增有减有波动”;系统层PSR对安徽省16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障碍度各不相同,压力、状态以及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春燕 南灵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2年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做出动态评价,并诊断出主要限制性因子。研究方法:运用基于相对熵理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1)12年来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渐上升,安全级别由临界安全提高到较安全等级,但目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属于低层次、不稳定的较安全等级,土地生态安全压力还很大。(2)从准则层看,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仍来自质量安全和安全保障两方面,其中土地退化的障碍度越来越大;从指标层看,最大障碍因子经历了由单位面积农林牧副渔产值、水土流失率到土地沙化率的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海发 杜鹏阳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海发 杜鹏阳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锐 刘友兆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4 4增加到0.626 9,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2)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1996~2010年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5.33%和0.52%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熵值法 诊断 PSR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风丽 龚新蜀
在构建新疆工业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求权重,通过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新疆工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及预警分析,并通过因子障碍度模型找出制约因素。结果显示:总系统的生态安全性呈较安全状态,子系统中除生态环境压力系统安全度转为危险状态,其余系统安全度不同程度地转好;另外社会经济状况、生态资源状况及资源利用压力系统障碍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环境响应与生态环境压力系统障碍度却逐年增加,尤其是后者的障碍度变化较快,对工业经济发展制约性较大。对此,应在经济发展方式、工业结构、环境治理保护投资力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匡丽花 叶英聪 赵小敏 郭熙
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在界定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安全关系的基础上,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耕地系统安全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以江西省鹰潭市为研究区域,研究2005—2015年耕地系统安全时空变化状况及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间,鹰潭市耕地数量安全和耕地质量安全均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安全状态耕地提升至90.44%,非常安全耕地占2%;2)不同县(市、区)因发展类型及特点不同,耕地系统安全变化特征不一,月湖区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最低并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余江县耕地系统安全整体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贵溪市耕地系统安全处中上水平并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负荷、耕地保有力度、p H、固定资产投资、灌溉保证率、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水平、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和农药负荷是制约耕地系统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淑芬 张文礼
优良的地方品质是各地区集聚人才与各类创新资源、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资产。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背景以及流动人口现象、“全国文明城市”品牌等中国情境,构建了由环境、经济、社会、幸福四个子系统、共计2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省域地方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分析了2010—2019年各省份的地方品质指数,并进一步挖掘了关键的制约因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荣蓉
文章基于安徽省2005-2015年16个地市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历年各地市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数。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就安徽省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性。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荣蓉
文章基于安徽省2005-2015年16个地市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历年各地市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数。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就安徽省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性。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安徽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彩惠 霍海鹰 李雅洁 侯玮
低碳竞争力是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理解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组成。文章结合突变级数模型,以山东省1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3类:低碳竞争力优势区、低碳竞争力平缓区和低碳竞争力劣势区。山东大部分城市属于低碳竞争力平缓区(5个城市)及劣势区(6个城市),低碳竞争力优势区(6个城市)多位于中东部城市区域,测算结果表明山东省低碳竞争力从西南部地区向东部沿海不断增强,基本反映了山东省城市低碳竞争力的发展水平。为了准确找出城市低碳竞争力发展的阻力,利用改进障碍因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龚月琴 雷勋平
探讨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是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5-2018年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演变过程,诊断影响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前者经历了从中级到良好水平的发展过程,后者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到优质水平的发展过程;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到中等协调的演变过程;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物流产业的综合水平是影响两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基于研究结论,设计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莉 陈梅英 谢耀如 段盼云 郑菲菲 雷国铨
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根据2011—2020年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对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⑴茶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较强,且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⑵影响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是茶叶出口额、第一产业贡献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及其占GDP比例,子系统中茶产业的障碍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深化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值;丰富产业融合形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关键词:
茶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琼 郭俊华
文章构建“市民知识化—技术智能化—治理智慧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各城市的子系统障碍因子不同;市民知识化耦合协调效果较差,其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市民知识文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支付能力;技术智能化是影响整体耦合协调关系的重要因素,其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技术安全水平;根据指标层障碍因子分布,15个智慧城市可分为治理—技术阻力型、治理—市民阻力型与市民阻力型3种类型。最后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市民、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耦合协调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