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5)
2023(16274)
2022(13924)
2021(13078)
2020(10759)
2019(25001)
2018(25134)
2017(47887)
2016(26325)
2015(29757)
2014(30265)
2013(29703)
2012(27265)
2011(24704)
2010(25190)
2009(22809)
2008(22352)
2007(19959)
2006(17649)
2005(15852)
作者
(76847)
(63245)
(62957)
(59848)
(40349)
(30400)
(28725)
(24907)
(24203)
(23070)
(21726)
(21398)
(20429)
(20106)
(19512)
(19373)
(18780)
(18743)
(18092)
(18082)
(15875)
(15738)
(15400)
(14512)
(14207)
(14184)
(14181)
(14089)
(12902)
(12474)
学科
(111614)
经济(111506)
管理(73836)
(69574)
(57055)
企业(57055)
方法(46987)
数学(40245)
数学方法(39528)
中国(31229)
(30199)
地方(28130)
业经(26307)
(23804)
(23372)
农业(20249)
理论(19826)
环境(19515)
(18957)
(18492)
贸易(18476)
(18184)
(17828)
技术(17818)
(16899)
银行(16855)
(16213)
金融(16211)
(16153)
(15681)
机构
学院(372476)
大学(369312)
管理(145312)
(144686)
经济(141274)
研究(125218)
理学(124628)
理学院(123191)
管理学(120720)
管理学院(120057)
中国(94007)
(80814)
科学(79087)
(65359)
(63622)
(59237)
研究所(57570)
(57037)
中心(56934)
业大(55041)
北京(51933)
(51735)
财经(51561)
师范(51260)
(47011)
(46561)
(45967)
农业(45785)
技术(42195)
经济学(42104)
基金
项目(248298)
科学(193940)
研究(184297)
基金(175516)
(152212)
国家(150890)
科学基金(129344)
社会(112905)
社会科(106893)
社会科学(106864)
(99796)
基金项目(92735)
教育(85327)
自然(83646)
(82919)
自然科(81614)
自然科学(81599)
自然科学基金(80066)
编号(77307)
资助(73497)
成果(62807)
(56520)
重点(55899)
课题(54415)
(53116)
(51476)
创新(47885)
项目编号(46866)
科研(46734)
大学(45821)
期刊
(167819)
经济(167819)
研究(110908)
中国(77256)
学报(56475)
管理(55359)
(54471)
科学(52907)
教育(49661)
(48749)
大学(42755)
学学(39827)
农业(37995)
技术(36174)
(32124)
金融(32124)
业经(29912)
经济研究(25827)
财经(23923)
图书(22023)
问题(21408)
(20514)
(19817)
技术经济(18881)
科技(18592)
理论(17688)
商业(17376)
现代(17328)
统计(17328)
资源(17074)
共检索到560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力,郑京淑  
产业生态概念于 2 0世纪 70年代最早出现在西方学术论文中 ,在约 2 0年的时间里 ,尽管一些学者献身于发展与传播这一思想 ,但其影响范围是有限的。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 ,这一思想才重新被发掘 ,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产业开发实践中 ,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产业生态的基本思想入手 ,分析了产业生态开发的目标与战略研究方向。进而以区域为载体 ,在分析产业生态的区域研究层次基础上 ,以社区产业生态研究的实践领域———生态工业园为例 ,对其构造与管理模式进行剖析 ,对其功能进行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锦  
本文在阐述生态工业园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在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成栋  罗志军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总结了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并从时间维、空间维、机制维、职能维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刘燕华  周长益  罗毅  于丽英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既可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又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园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提出在循环经济范式下的三类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而后分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特性。最后,提出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生态工业园的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来反映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共涵盖了24个指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由于生态工业园形成的路径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的风险和具有的效率不同,会最终影响整个共生网络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结合国际范围内生态工业园发展趋势提出依托型共生、平等型共生、嵌套型共生和虚拟型共生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顺利进行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武春友  王国红  
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对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工业共生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丹麦卡伦堡和中国贵唐集团生态工业园的介绍,提出两种工业共生模式: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并对这两种共生模式的运作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成功建设生态工业园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吉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21世纪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工业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实践模式。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孝斌  李福刚  王学军  
大型火电厂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但存在不同的模式。本文在分析大型火电厂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大型火电厂为中心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文末介绍了余家湖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案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齐振宏  
由于生态工业园资源禀赋与形成路径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不同,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也各有差异,但不同的运作模式面临不同的风险和效率并会最终影响整个生态工业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文章结合企业共生的原理研究了生态工业园的企业共生网络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模式,即关键种企业共生、对称型企业共生、嵌套型企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分析其形成机理、运作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永辉  
以工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的生态工业园,是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是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建立工业共生网络实现资源相互利用和循环。文章分析了生态工业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种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工业共生网络、平等型工业共生网络、嵌套型工业共生网络和虚拟型工业共生网络,并提出在构建我国生态工业园的过程中,应该兼顾各种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使参与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并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改善园区的环境表现才是最佳的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华  尹建华  武春友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其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勇宏  尚金城  
以吉林省通化张家生态工业园为例,探讨了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以医药和制酒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技术,应该包括景观设计与工业组织形态设计两方面,才能使其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经济模式循环高效的现代生态工业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景观安全格局,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及交通模式设计,使规划后的生态工业园能将工作和生活场所交融于自然之中,并能实现高效协调运作;工业组织形态设计主要是仿照自然界无废或少废的循环模式,根据制药业和制酒业的物质循环特点,引进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各产业间通过废物及副产品的交换,以及能量、水资源、信息的集成,组成高效的工业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金平  刘巍  李星  赖玢洁  陈吕军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已逾10年。本文综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其发展特点和实践启示,构建了中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发展模式图,以期对1 500余家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借鉴。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标准可依,依标准建设,据标准考核,示范试点带动,建立长效机制"的发展路线图,由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进,从微观、产业集群、园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建设实践。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理念革新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力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产生量。产业集群层面,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构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和环境管理。园区层面,完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广明  罗松  
本文建立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定量分析了2001-2010年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驱动因子和效应。结果表明,土地因子对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效应为正,相对较小且稳定,而效应随园区经济发展逐渐减弱则说明土地开发不再是造成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经济因子的效应为正且逐年增大,是园区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动因,表明典型园区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技术因子的效应为负,相对较大且稳定,但随着园区经济因子正效应的逐渐增大,技术因子负效应开始抵消不了经济因子的正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鲁成秀,尚金城  
随着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它通过一个区域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达到减少废物,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的目标,从而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研究,文章主要就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作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