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9)
2023(6816)
2022(5683)
2021(4951)
2020(4176)
2019(9304)
2018(8927)
2017(17044)
2016(8593)
2015(9479)
2014(9347)
2013(9645)
2012(9368)
2011(8910)
2010(9235)
2009(8687)
2008(8350)
2007(7565)
2006(7245)
2005(6708)
作者
(27437)
(23127)
(22949)
(22184)
(14745)
(10842)
(10340)
(8854)
(8797)
(8285)
(8260)
(7687)
(7544)
(7436)
(7313)
(7177)
(6766)
(6589)
(6562)
(6201)
(6093)
(5651)
(5650)
(5323)
(5229)
(5220)
(4995)
(4890)
(4748)
(4490)
学科
(67570)
经济(67539)
管理(22119)
地方(19791)
方法(17568)
(17404)
(15560)
数学(14958)
数学方法(14845)
地方经济(14574)
(13587)
企业(13587)
中国(12796)
业经(12587)
环境(11860)
(11309)
产业(11265)
经济学(7965)
农业(7796)
(7742)
(7698)
生态(7549)
(7017)
(6998)
金融(6997)
资源(6935)
理论(6844)
(6748)
(6709)
关系(6640)
机构
大学(138037)
学院(138027)
(70573)
经济(69456)
研究(56602)
管理(48358)
理学(40661)
理学院(40136)
中国(40107)
管理学(39478)
管理学院(39202)
科学(33358)
(29582)
(29352)
(27917)
研究所(26652)
经济学(23469)
中心(23356)
(22034)
财经(22031)
(21888)
经济学院(20787)
(20352)
(19746)
北京(19282)
业大(18918)
(18651)
师范(18511)
科学院(17766)
(17007)
基金
项目(88163)
科学(69105)
研究(64405)
基金(63302)
(55642)
国家(55274)
科学基金(46163)
社会(43760)
社会科(41704)
社会科学(41695)
(34873)
基金项目(32728)
(28268)
自然(26955)
教育(26896)
自然科(26167)
自然科学(26159)
资助(25803)
自然科学基金(25678)
编号(23327)
(22592)
重点(20588)
国家社会(19114)
发展(19106)
成果(19019)
(18854)
(18639)
(17915)
课题(17539)
创新(16842)
期刊
(89853)
经济(89853)
研究(46709)
中国(27406)
学报(22138)
科学(20713)
(20348)
管理(20230)
(20068)
大学(16631)
学学(15741)
经济研究(15484)
农业(13857)
业经(12801)
财经(12127)
技术(12104)
问题(11378)
(10911)
金融(10911)
(10873)
教育(10456)
技术经济(9087)
(8417)
统计(8162)
世界(8015)
经济问题(7564)
(7390)
(7304)
国际(7128)
经济管理(6847)
共检索到222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伟根  陈林  
通过分析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为产业生态学、产业共生系统两个学科基本概念提出崭新的释义。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论证了生态工业园如何通过运用产业生态学理论实现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耦合,为产业生态学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支撑。从这种角度,我们可以把产业生态学理解为研究地区产业关联的经济学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捷  饶育蕾  
理解经济新常态需要弄清增长与发展的实质及结构关系。在经济生态学看来,增长是经济系统目标变量变动,系统负载能力增长才是发展,都具S形动态特征,构成自相似层级结构,转型升级的结构变迁是个代谢增长和种群竞争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类新常态概念并诠释其学理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兼具后两类新常态特征,具备成功转型升级的条件;新常态下投资驱动依然重要,经济转型要以产业升级为基础,破解市场层面的饱和效应约束是未来发展的问题关键,应增量开拓与革新拓展结合,系统应对国际代谢竞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祥荣  柯荣住  
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金祥荣柯荣住(杭州大学金融与经贸学院)根据科斯交易费用的经典理论,通过企业组织对市场组织的替代,使原料阶段到顾客(消费者)阶段的流通渠道伸向企业内部,形成内部组织化,由此可以减少交易上的种种浪费和不确定性,以降低交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寻格辉  
本文尝试对创业投资基金提供一种关于其组织模式的较为系统的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的解释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法论基础。主要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一是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二是分工是如何促进创业投资基金组织模式演进的。作者首先论证了基于低的劳动交易效率的所有权结构会自发地演进 ;基于降低的劳力交易效率的商业活动组织形式下 ,企业可能会分立出现。进而解释了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与创业企业间分工的演进 ,创业企业独特的剩余权结构以及创业投资基金的组织形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秀光  
本文认为,物流的功能可以有管理学的描述,也可以有经济学的解释。经济学认为,物流通过竞争性市场能够利用稀缺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物流配置资源的过程正是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形成的过程。文章提出,这种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流具有聚集—释放效应,这种效应的发挥要依赖市场来实现,同时这种效应的发挥又推动着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二是物流的价格选高机制最终导致商品的价格趋于均衡价格,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实现;三是物流具有市场导向型特征,能敏锐地洞察市场竞争及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适时地将商品(产品和要素)移动到需要这些商品的地区,既改变这些地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解决自然禀赋缺乏的困难,又促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虎涛  
以赖纳特和张夏准等人为代表的"另类教规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新兴流派之一,文章在对演化经济学的历史比较与回溯、异质性与分类、时空特定性、能动性与结构等方法与主题特征进行阐述的同时,以另类教规理论为样本,对其主要观点、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剖析,以探讨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对剥削的一种经济学解释──马克思与罗宾逊理论的比较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段文斌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几乎是不承认剥削的。萨伊的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以及“三位一体”公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工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祖君  
本文认为我国林地产权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已经难以起到高效率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是在引入交易费用、规模经济、资产专用性等概念后,我们发现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现有林权制度安排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卿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受到学术界的一致推崇。那么,为什么必须对高职教育质量实施第三方评价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减轻负担说"、"评价作用说"和"科学公正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能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提供一个"必然性"的解释。与这些观点不同,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信任型产品,这一属性为高职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提供了必然性解释,因此有着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烽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均是因市场制度内在缺陷而引致的制度变迁过 程。所不同的是制度变迁的方式,前者是由区域体内各国政府起着主导作用的强制性变迁,而 后者主要是由各市场主体出于趋利动机自发推动的诱致性变迁;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迥 异的制度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健康  
在美国的政治现实中存在着"制衡失灵"现象,即单一政党长时间地同时控制着总统和国会。遵从理性选择范式,本文构建了一个制衡失灵下的政治经济周期模型,并推论的得出了一种政治经济危机理论假说。模型表明,在制衡失灵的情况下,在共和党一党支配时期,经济中的产出和就业波动较大,且持续的强硬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可能使经济陷入萧条。在民主党一党支配时,产出和就业波动不大,但必要的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会被搁置或拖延。并且发现,美国政治上的制衡失灵是导致美国历次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经验验证中,历史数据很有力地支持了模型的推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元鹏  
"经济学理性假设"以及由该假设所演绎推理出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始终是当代主流经济学的核心。但是,人们对"理性假设"的现实性却一直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近年来,以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学科,从实证和科学实验的角度,对行为人自身特性的假设、决策环境的假设、行为的追求目标,甚至理性假设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等,都提出了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挑战,其中的一些研究结论对目前主流经济学的许多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毅  
结构调整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结构变迁的动态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事物变化中的"新奇创生过程"。在开放性的产业发展链条上,技术的、组织的因素都是影响其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关联性因素。但伴随产业成长连续过程的技术创新,是通过对创新的有效组织加以实现的。从这一意义上讲,组织创新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所不能忽视的。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认识组织及其组织结构变迁在产业调整与发展中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考察和解释历史上日本制造业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在市场结构的不稳定和多变条件下的结构调整和演化路径,从理论上探讨以结构演进为中心的组织创新在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关组织结构演进的经济史知识和解决结构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生钰  屠海良  朱宪辰  
制定物权法的目的是要定份止争、发挥物的效用,《物权法(草案)》却对物权之“物”缺乏明确界定,法学的“一物一权”原则涉及到该问题,但是对于“一物”的认识并不统一。其实,法学的物权与经济学的产权概念相对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如果交易双方信息完全,物权的设置不会引起矛盾和纠纷、影响物的效用发挥,物理形态上多个物的物权可以合一、也可以分立;如果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物品的替代和互补程度以及所处市场结构不同,物权的设置将影响物的效用发挥,并易引起矛盾和纠纷,必须视具体情况进行物权设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耀启  毛显强  李一清  
人类经济的发展从来就是用相对丰富的资源替代相对稀缺的资源。从采集渔猎,到刀耕火种,最后进入永久农业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在技术不断更新下人造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过程。历史上一直是原始林被次生林和农地取代,只是在近百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林地取代农地的现象。人工林也成为木材生产的主要来源,同时还相继出现许多专门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森林。森林变迁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革新和人口变化导致农产品、林产品以及森林资源生态服务的相对价值变化的结果。本文用美国、新西兰以及中国的海南岛为例来验证这一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对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