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7)
2023(16639)
2022(13848)
2021(12578)
2020(10563)
2019(23873)
2018(23522)
2017(45105)
2016(25053)
2015(27931)
2014(27820)
2013(27373)
2012(24826)
2011(22456)
2010(22247)
2009(20190)
2008(19723)
2007(17212)
2006(15091)
2005(13066)
作者
(75620)
(62943)
(62668)
(59504)
(39957)
(30153)
(28200)
(24792)
(24031)
(22373)
(21389)
(21383)
(20187)
(19700)
(19457)
(19425)
(19050)
(18727)
(18021)
(17930)
(15969)
(15414)
(15318)
(14329)
(14144)
(13985)
(13883)
(13879)
(12740)
(12611)
学科
(100349)
经济(100238)
管理(69268)
(66338)
(53641)
企业(53641)
方法(44784)
数学(38448)
数学方法(38022)
(28653)
中国(26611)
(24694)
业经(24496)
(22425)
地方(21704)
农业(19515)
环境(18531)
(17628)
贸易(17621)
(17069)
技术(16553)
理论(16427)
(16141)
(16050)
产业(15645)
(14483)
(14015)
财务(13944)
财务管理(13922)
(13842)
机构
大学(360273)
学院(358485)
管理(139085)
(138510)
经济(135642)
研究(123832)
理学(121780)
理学院(120341)
管理学(118008)
管理学院(117399)
中国(87628)
科学(82398)
(77134)
(68734)
(63808)
业大(61241)
(59535)
研究所(59249)
农业(54513)
中心(54501)
(51710)
财经(49120)
(48283)
北京(48017)
师范(47696)
(44766)
(44726)
(41778)
经济学(41419)
师范大学(38757)
基金
项目(256671)
科学(200320)
基金(185295)
研究(180486)
(165297)
国家(163968)
科学基金(138767)
社会(113587)
社会科(107653)
社会科学(107624)
(101522)
基金项目(99227)
自然(92363)
自然科(90139)
自然科学(90108)
自然科学基金(88466)
(86211)
教育(81781)
资助(75013)
编号(71773)
重点(58422)
成果(56961)
(55734)
(54924)
(53424)
课题(49986)
创新(49915)
科研(49419)
计划(49085)
国家社会(46867)
期刊
(147449)
经济(147449)
研究(99055)
学报(67649)
中国(63618)
(62446)
科学(59196)
大学(49479)
管理(48542)
学学(46934)
农业(43358)
(42167)
教育(37554)
技术(28407)
业经(25771)
(25638)
金融(25638)
经济研究(23621)
财经(22972)
(22536)
问题(19962)
(19727)
科技(19602)
(18892)
业大(18500)
图书(18134)
资源(17016)
技术经济(16826)
理论(15994)
商业(15924)
共检索到503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近年来,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构建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此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最后运用断尾回归方法找出影响我国产业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生态化水平可以划分为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和落后区4大类型,各省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虽都有所提高,但差距显著,影响产业生态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R&D经费投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据此从产业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提出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月   王欢芳   傅贻忙   刘奎兵  
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心变量法测度物流产业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法对其主要空间差异源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物流产业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全国各省物流产业发展韧性较强,抵御外界风险恢复能力强,但区域物流产业韧性水平与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第二,我国物流产业韧性省际差异显着,但有减弱趋势。总体差异由原来的区域内差异主导转为区域间差异主导。第三,物流产业韧性在三个阶段的核心影响因子不同,且从交互主导因子结果可以看出,各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类型主要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不存在减弱与独立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曦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磊  张树山  郭坤  
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既是摆脱物流业目前困境的有效手段,也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以及竞争优势提升的关键点之一。从物流产业智慧化基础要素投入水平、智慧化服务应用水平以及智慧化效益水平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测度2006—2019年中国及29个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通过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成本压力、环境规制、政府干预、交通网络密度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对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升的态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被解释变量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对当期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中存在路径依赖效应;环境规制、交通运输网络和科技水平发挥了促进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不同的影响因素对物流产业智慧化各维度间的影响作用各异。为提高中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应把握区域物流产业智慧化发展规律,建立物流产业智慧化标准体系,探索创新监管机制,明确各领域监管主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职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伟同  谢佳松  张玲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区域及阶层间的代际流动水平并考察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代际次序相关性的统计优势,借鉴和改进Chetty等(2014)构建绝对代际流动指标测度方法,利用社会地位指标测度区域和阶层间的代际流动水平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复杂性特征,在不同地区及不同阶层之间存在显著代际流动差异,公共教育支出及收入不平等因素是影响地区代际流动的重要因素。研究创新:基于代际次序相关性指标构建中国"区域-阶层"双维度的绝对代际流动指标,度量了中国区域层面不同阶层群体的代际流动水平。研究价值:刻画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代际流动的特征事实,从区域差异、阶层差异视角丰富了中国代际流动问题的相关文献,为相关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旭  马宗国  
选取2014—2019年我国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涵括产业结构水平、创新驱动水平、数智赋能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四个维度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进行评价,并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寻找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示范区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呈波动递增的演进态势,但各示范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东部示范区整体水平高于中西部,南方示范区总体水平高于北方。分析影响因素表明,不同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下,研发创新能力和经济牵引能力均起显著促进作用;随着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升高,人才支撑能力、创新服务能力和开放合作能力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鉴于此,应搭建完善的研发创新环境、打造致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构建研发人才体系、探索差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炎鹏   于晓阳   林栋  
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由竞速转向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文章基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典型事实分析,提出竞争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并以2006—2021年中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测度竞争型城镇化水平,进而探究其格局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竞争型城镇化的竞争方式由土地竞争主导转向资本竞争主导。(2)高水平竞争型城镇化城市集聚于东部沿海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群。(3)长三角竞争型城镇化水平位于四大城市群之首,珠三角近期赶超京津冀,成渝居于末位。(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和苏州竞争型城镇化水平常年位列前茅,西安和成都近年排名靠前。(5)经济增长压力、官员晋升压力、财政分权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加剧了竞争型城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竞争型城镇化的推进。研究结论为解析中国快速城镇化实践和推进高质量城镇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祖海  匡若兰  
依据2005—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DEA模型分析民族地区的生态效率,并结合Tobit模型探讨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的生态效率呈现先缓慢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2)民族地区各省份的生态效率差异较为明显;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水资源投入的较大冗余是影响生态效率未达DEA有效的主要因素。(3)地区因素、对外开放度与环境规制是阻碍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  葛亚赛  
从森的可行能力视角探讨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能力属性,进而构建包含多维可行能力的失地农民市民化测度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的SEM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苏南地区482户失地农民调查样本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程度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其中经济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的瓶颈效应尤为突出;农民个体人力资本、征地补偿、社区扶持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提升失地农民市民化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而人力资本变量发挥了部分正向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晖  庄晓惠  
文章基于2010—2019年1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对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发展相对稳定,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仍存在进步空间;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地带性差异显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相对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进步是促进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人口压力是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阻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雪  狄乾斌  季建文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采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3—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生态绩效水平及其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生态绩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沧州市和唐山市在研究期内始终保持在生产前沿面以上,北京市和石家庄市远远低于生产前沿面,城市生态绩效水平提升空间较大。②绝对差异变化和相对差异波动幅度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阶段变化特征明显,近两年差异呈扩大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绩效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贴近沿海地区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③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低碳潜能、空气质量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生态绩效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的估计系数为负且较显著;人口压力是阻碍生态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性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晖  庄晓惠  
文章基于2010—2019年1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对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发展相对稳定,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仍存在进步空间;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地带性差异显著,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相对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进步是促进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人口压力是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提高的潜在阻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浩  于秀艳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从智能支撑、智能应用和智能效益三个维度建立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熵值-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测度。同时建立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且总趋势明显。智能支撑水平和智能效益水平增长态势明显,智能应用水平出现波动式增长。(2)技术创新、政府财政和地区发展水平都是提升推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政府财政和地区发展水平贡献度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