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7)
2023(8486)
2022(6562)
2021(5854)
2020(4801)
2019(10307)
2018(10249)
2017(19578)
2016(10655)
2015(11653)
2014(12080)
2013(11623)
2012(10294)
2011(9298)
2010(9292)
2009(8594)
2008(8455)
2007(7560)
2006(6662)
2005(6213)
作者
(32513)
(27313)
(26811)
(25989)
(17145)
(12962)
(12192)
(10475)
(10156)
(9691)
(9316)
(9094)
(8918)
(8704)
(8589)
(8540)
(8055)
(7834)
(7795)
(7666)
(6879)
(6767)
(6694)
(6129)
(6106)
(6079)
(6074)
(5874)
(5585)
(5389)
学科
(47589)
经济(47549)
管理(29794)
(28697)
(22381)
企业(22381)
方法(17444)
数学(14508)
数学方法(14348)
中国(13915)
(13671)
业经(13112)
地方(11994)
(11713)
产业(11450)
环境(10418)
农业(9466)
(9162)
(8238)
技术(8122)
(7985)
(7242)
银行(7222)
(7131)
(7106)
金融(7106)
理论(7043)
(6920)
(6911)
生态(6649)
机构
学院(155069)
大学(153916)
(63305)
经济(62034)
管理(56682)
研究(56632)
理学(49020)
理学院(48429)
管理学(47365)
管理学院(47092)
中国(41202)
科学(36854)
(33267)
(29166)
(28883)
(27368)
研究所(26918)
业大(25365)
中心(25344)
(23589)
农业(22571)
财经(22159)
(21032)
北京(20896)
(20645)
师范(20360)
(20119)
经济学(19854)
(19188)
经济学院(17924)
基金
项目(109595)
科学(86648)
基金(79698)
研究(77053)
(71403)
国家(70870)
科学基金(60121)
社会(50268)
社会科(47870)
社会科学(47861)
(43658)
基金项目(42217)
自然(38946)
自然科(37952)
自然科学(37942)
自然科学基金(37271)
(36684)
教育(33670)
资助(31579)
编号(29107)
重点(25650)
(25460)
(22934)
(22807)
成果(22651)
国家社会(21615)
创新(21355)
课题(21002)
计划(20874)
科研(20678)
期刊
(71013)
经济(71013)
研究(42765)
中国(30358)
学报(28307)
(26784)
科学(25717)
管理(21838)
大学(21157)
(20312)
学学(20142)
农业(18495)
教育(14001)
(13333)
金融(13333)
技术(13109)
业经(12816)
经济研究(11452)
财经(10839)
(10031)
问题(9794)
(9541)
科技(8599)
(8185)
资源(7930)
业大(7426)
现代(7421)
技术经济(7399)
林业(7333)
商业(7092)
共检索到226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令丞  谢家平  
产业系统所创立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的反生态特征,在私人资本的获利性和生态环境的无价性的经济制度下,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退化。产业系统必须向生态性回归:变线性增长模式为循环增长模式,形成一个损耗与利用优化、环境自净和人工净化相结合的相对闭合的能量与物质的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家平  孔令丞  
人类工业化进程中所创立的线性生产模式,在私人资本获利性和生态环境无价性的经济制度下,已经无法维持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工产业系统必须向生态性回归。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生态产业园区的实践,模仿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人工产业系统,可以形成市场的经济理性和生态的社会理性相融合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制度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而能有效实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丽文  李少帅  
人工智能在迈向产业化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但同时也会引发风险危机和治理挑战,给创新生态系统稳健发展带来极大隐患,亟需对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治理进行深入探讨。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治理议题,根据风险诱发属性,将其归结为内生性风险(数据风险、算法风险)和外生性风险(算法歧视、算法滥用),并围绕治理主体、治理原则和治理路径3个方面建立风险治理体系,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治理主体构成以及形成的多层次群落结构,分析和归纳出风险治理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并详细揭示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的具体治理路径,旨在为降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翔  
从中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能力与种群密度、种群丰富度之间的动态关系系统,着重探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种群构成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表明,种群丰富度、种群密度是引起产业创新能力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表明,种群密度与种群丰富度的正向冲击均会对产业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种群密度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较之种群丰富度要大一些;种群密度当期的正向变化会在未来对产业创新能力产生短期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的增长率会先迅速增大、之后逐渐降低并在第4年作用消失,而种群丰富度的当期正向变化会对产业创新能力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据此提出构建合理的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种群结构等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先亮  席俊杰  
作品《回归》聚焦高校,以一位曾经称雄杏坛、久历宦海的知名教授为中心,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回归之路。从回归家庭、回归课堂、回归学术直至回归本真,人物塑造真实而鲜活,语言表达准确形象。本文从语言生态学视角出发,探索作品《回归》的语言生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内外生态语言的和谐。其中外生态语言的和谐主要表现在作品与作家主观语言系统的和谐以及作品与现实世界语言系统的和谐。作品内生态语言的和谐主要表现在作品《回归》人物语言与其所处的社群生态相适应,其语言生态表现为职业性变体、生理性变体和思维性变体。内外生态和谐依赖于作品《回归》的生态调适,这种生态调适主要表现在生态情景调适、生态对象调适和生态描述调适,它使作品人物及语言叙述与其存在和形成的生态条件相融相和,在协调语言生态条件反差的同时,增加了作品语言的艺术审美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成祖松  李郁  
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作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新模式,对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是在个人、政府、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外出打工人员对产业转出地和家乡的相关收益进行比较后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翟紫含  陈妍  
近年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的角度,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NbS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NbS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波  
利用文献法对中国生态旅游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指出存在的概念、方法和功效问题,并对生态旅游系统的核心予以理论梳理,认为统筹生物多样性和旅游生产力、实施平衡管理是中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旅游研究需要强调科学性,重视形态—功能关系分析,探索和发展实地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子赫  黄楠楠  
韩国产业银行已经历了政策性金融从建立到异化再到异化后回归的过程。本文从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征出发,以韩国产业银行为案例,分析政策性金融的异化与回归,探讨政策性金融的定位问题,从而为深化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鹏  
为解决当前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困境,文章提出两个“命运契约”与“图书馆生态系统”两个新概念。“命运契约”的概念指出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学研究尽管分属不同的社会部门,但它们同呼吸、共命运。对“图书馆生态系统”的观察表明,图书馆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崛起、发展和壮大是新世纪以来图书馆事业的最重要变化。在图书馆生态系统逐步发展背景下,事业、研究和教育三方应该推动“命运契约”的修订,重新确立研究和教育重点,规范和引导“图书馆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共同超越现实困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毅  刘西国  
借鉴美国经济学家Yenguje最新研究成果构建新的空间极化模型,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冲击对就业风险空间极化的影响,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和分位数回归两种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测算中国就业风险的空间极化演变指数,认为第三产业产值变动冲击是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地区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就业风险的空间极化,东部沿海地区是就业风险比较集中的地区,产业结构性冲击对就业风险的空间极化演变趋势先下降后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又趋于下降,研究结论对中国就业市场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叶玲娟  林文雄  吴祖建  吴冬青  郑长焰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作为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最基本单位,是高校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各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已经呈现出结构失调、功能式微、环境杂乱等的生态困境。因此,教学生态的基层组织建设策略主要是要基于生态稳定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来重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并利用生态共生和群体动力原理来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回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华  刘峰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等既有理论,本文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态学家或环境学家将产业生态系统看做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体系不同,本文将产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生态系统具有相互依赖、复杂连接、自我修复、共同演化等特征。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率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丫丫  王磊  彭永涛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以及我国竞争优势的提升。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以互联网+物流的智慧物流模式为特征,其本质上反映了信息产业对物流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关注并验证我国物流业的智能化水平及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而基于WIOD数据和KPWW方法,从产业层面入手测算我国信息产业与物流产业融合程度(即物流产业智能化水平)并考察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发现,信息产业对物流产业的融合渗透程度不断加深,物流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阳敏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固始近10年通过回归式产业转移实现了包容性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内在逻辑在于伴随企业家回归家乡的产业回归家乡(回归式产业转移),其具有高速度、低成本,强动力、低障碍,大规模、低风险的典型特征,而深层机理则是亲情、乡情和非正式制度等成为回归式产业转移的重要拉动因素,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在产业布局、产品创新和战略调整时,更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与员工的和谐,与政府的和谐等,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使得回归式产业转移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缩小收入差距、平衡区域差距、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治理等包容性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源动力和根本方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