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7)
- 2023(12933)
- 2022(10390)
- 2021(9653)
- 2020(7851)
- 2019(17662)
- 2018(17118)
- 2017(32240)
- 2016(17499)
- 2015(19908)
- 2014(19429)
- 2013(19197)
- 2012(17603)
- 2011(15733)
- 2010(15935)
- 2009(14956)
- 2008(14880)
- 2007(13233)
- 2006(11619)
- 2005(10792)
- 学科
- 济(83963)
- 经济(83875)
- 业(79200)
- 企(72934)
- 企业(72934)
- 管理(64066)
- 方法(33604)
- 业经(30583)
- 农(26405)
- 财(25282)
- 数学(24929)
- 数学方法(24810)
- 中国(22933)
- 农业(19058)
- 技术(18939)
- 务(18811)
- 财务(18806)
- 财务管理(18792)
- 企业财务(17769)
- 贸(17149)
- 贸易(17139)
- 易(16776)
- 划(16359)
- 环境(15785)
- 和(15750)
- 制(15709)
- 理论(15485)
- 策(14961)
- 地方(14391)
- 体(13672)
- 机构
- 学院(256447)
- 大学(247421)
- 济(119237)
- 经济(117514)
- 管理(100211)
- 研究(87562)
- 理学(85524)
- 理学院(84741)
- 管理学(83964)
- 管理学院(83502)
- 中国(69731)
- 财(52911)
- 京(52220)
- 科学(48151)
- 所(43184)
- 财经(42192)
- 农(39745)
- 研究所(38943)
- 经(38507)
- 中心(38028)
- 江(37993)
- 经济学(37218)
- 经济学院(33755)
- 北京(33667)
- 业大(33228)
- 院(31817)
- 财经大学(31060)
- 农业(30942)
- 范(29996)
- 州(29903)
- 基金
- 项目(164792)
- 科学(132398)
- 研究(127346)
- 基金(120217)
- 家(102989)
- 国家(102090)
- 科学基金(88983)
- 社会(84172)
- 社会科(80088)
- 社会科学(80070)
- 省(64827)
- 基金项目(62921)
- 教育(57059)
- 自然(53361)
- 划(53079)
- 自然科(52062)
- 自然科学(52048)
- 自然科学基金(51200)
- 编号(50249)
- 资助(48392)
- 成果(38891)
- 发(38537)
- 创(38441)
- 重点(37562)
- 部(37376)
- 业(37188)
- 国家社会(35807)
- 课题(35449)
- 创新(35011)
- 制(33641)
- 期刊
- 济(137900)
- 经济(137900)
- 研究(78916)
- 中国(51171)
- 财(42991)
- 管理(42284)
- 农(37992)
- 科学(33432)
- 学报(31464)
- 农业(27035)
- 教育(26806)
- 大学(25347)
- 技术(24629)
- 学学(24237)
- 业经(24087)
- 融(23860)
- 金融(23860)
- 经济研究(22582)
- 财经(21767)
- 经(19216)
- 问题(18102)
- 业(17674)
- 贸(17545)
- 国际(16594)
- 世界(16159)
- 技术经济(15353)
- 现代(13055)
- 商业(12355)
- 科技(11462)
- 经济管理(11406)
共检索到391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产业链的主导者、规则制定者、生态构建者和利益获取者,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现代化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转型意义重大。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培育,通过支持底层技术研发、抢占新赛道、推动国际化发展和强化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整合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中国应抢抓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强大国内市场、绿色低碳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机遇,坚持以制造业为主体,加大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精准扶持,持续完善软硬基础设施,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优质独特产品、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快成为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主导能力的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链主”企业。
关键词:
产业生态主导企业 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余菁 王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大企业巳经发展到了需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的时刻: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如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本研究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基于英荷壳牌公司(Shell)、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这4家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分析,本文归纳出从资源基础、动态能力、战略柔性和价值导向四维度分析描述一流企业成长的框架,并将世界一流企业成长历程划分为创业阶段、增长阶段、转型阶段和超越阶段,对四维度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互动与演化关系进行相应解释,给出了强大的企业家精神、倚重组织文化力量、重视品牌形象与社会声誉、以发展型战略应对复杂环境、适时调整业务架构、具有全球化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优秀的公司治理结构、紧密化的集团管控、能把握重大机遇与克服组织惰性的管理创新、能激发员工创造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型与价值型的财务管理等11个方面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特征。针对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发展,本文认为,虽然中国存在一批正在接近于世界一流企业的企业,但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列的企业;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中国一批“新国企”具备通过市场竞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在新一轮全球化和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也将向世界贡献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智慧与企业管理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余菁 王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意味着中国大企业已经发展到了需要思考如下两个问题的时刻: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如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本研究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是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基于英荷壳牌公司(Shell)、日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这4家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案例分析,本文归纳出从资源基础、动态能力、战略柔性和价值导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乾文 曹佳颖
不确定环境下,组织韧性的培育对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研究多聚焦于微观层面,分析创业者对企业组织能力形成的作用,缺乏宏观层面的整体视角。研究通过系统梳理组织韧性的研究脉络,发现创业生态系统是组织韧性培育不可缺少的系统级要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初步界定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概念,并对创业企业组织内外部冲击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要素,并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路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思路与建议。研究对厘清组织韧性研究现状以及推动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岭 张田莉 梁杰
独角兽企业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结合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技术颠覆性、市场领先性、用户领先性等特征,发现其"高速技术迭代-商业模式探索-培育领先用户-技术和市场领先"的成长规律,且独角兽企业在孵化和加速成长阶段亟需更包容技术试错和商业探索风险的金融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鉴于此,应从构建独角兽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孵化平台-创新生态"的分层孵化链条,提升多层次金融体系对各阶段独角兽企业的风险容忍,在独角兽企业认定、评审、奖励和精准服务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降低独角兽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技术距离、市场距离、孵化距离、融资距离和政策距离,加速独角兽企业成长壮大。
关键词:
独角兽企业 成长规律 培育路径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晓明 郝生跃
本文从组织情境视角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作用模型,对有机结构、创业精神和建设性冲突与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对建筑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有机结构、创业精神和建设性冲突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有机结构的层次化和创业精神的冒险性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效应却并不明显。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研究结果,从组织情景视角提出了培育和提升企业动态能力的对策建议。本研究的结论丰富和完善了动态能力形成的前因研究,对企业战略实践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态能力形成 组织情境 实证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会丽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组合式激励,从而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这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五年,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真正形成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发展,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产业对职业教育引领作用的要求,是行业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必须通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企业自愿申报,公平公正择优选取,先行建设后行认定,动态实施,同时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型企业 校企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玉玲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持续增速增量的发展态势,但与美日英韩等相比差距还很大。基于"钻石模型"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比较中日差异,总结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为本、市场为本、项目为本等经验,提出中国应培育人才群、打造产业群、夯实项目群,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日比较 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兴发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通过强化企业生态责任,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实现企业管理生态化来培育企业生态文化。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企业文化 生态责任 生态伦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韬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形态,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赋予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明确了企业的教育主体地位,使企业能够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健康发展。借鉴发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先进经验,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可以从根源——规范遴选认定、过程——规范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为、成果——规范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监督评价等视角来思考其通达路径,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巅
目前国内有关生态文化培育路径的研究,大体可分为广义的路径研究和狭义的路径研究两种;前者探讨的大多是培育生态文化的手段、方法和措施,后者则主要探讨了中外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重点又往往在于继承,至于如何在继承中创新、繁荣新时代我国生态文化,则有待更系统深入的研究。生态文化的培育路径,应当从主体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的位移过程来分析和归纳。从主体吸收文化资源培育生态文化的过程来看,有传承创新和引进创新两条路径。传承创新需结合中国当代的实际与需要,搭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培育具有时代属性和内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以人民为中心、共育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引进创新则要"以我为主",采借、融合国外生态文化要素,涵养中国特色,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化。从主体孵化和发展生态文化的过程来看,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由国家而社会而公民个人的"自上而下"的培育路径与由公民而社会而国家的"自下而上"的培育双向贯通,互为补充。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培育 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婷 刘志峰
企业生态位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有机体,是企业资源格局、功能作用和地位表现的综合体现。企业生态位发展过程充满了危机、风险和挑战,处理不当会影响企业生态位健康发展,导致企业生态位功能紊乱退化。复原力是企业生态位适应环境变化,解决发展问题,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动态性、依附性和目的性特征,主要由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整合能力和决策能力组成。培育提升复原力有利于企业生态位摆脱困境、实现发展,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优化结构体系、建设核心团队、塑造文化环境和增强发展能力。
关键词:
企业生态位 复原力 结构体系 培育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婷 刘志峰
企业生态位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有机体,是企业资源格局、功能作用和地位表现的综合体现。企业生态位发展过程充满了危机、风险和挑战,处理不当会影响企业生态位健康发展,导致企业生态位功能紊乱退化。复原力是企业生态位适应环境变化,解决发展问题,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动态性、依附性和目的性特征,主要由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整合能力和决策能力组成。培育提升复原力有利于企业生态位摆脱困境、实现发展,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优化结构体系、建设核心团队、塑造文化环境和增强发展能力。
关键词:
企业生态位 复原力 结构体系 培育途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洪云
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主要有道德路径和制度路径。与道德路径相比,制度路径有其成为优选路径的可行性。因此,要大力建设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立法和信用执法,建构法律惩戒制度;加强信用信息来源、集成存储和流通建设,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信用管理,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关键词:
信用制度 最优路径 诚信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