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7)
2023(13528)
2022(11731)
2021(10823)
2020(9064)
2019(20512)
2018(20374)
2017(39322)
2016(21229)
2015(23825)
2014(23857)
2013(23885)
2012(22094)
2011(20097)
2010(20351)
2009(18561)
2008(17824)
2007(15614)
2006(13976)
2005(12363)
作者
(62811)
(52286)
(51844)
(49708)
(33188)
(25028)
(23647)
(20607)
(19913)
(18666)
(17798)
(17687)
(16717)
(16625)
(16154)
(15981)
(15485)
(15073)
(14811)
(14738)
(13051)
(12948)
(12503)
(11886)
(11702)
(11553)
(11510)
(11239)
(10565)
(10205)
学科
(109157)
经济(109068)
管理(59957)
(54088)
(44464)
企业(44464)
方法(41559)
数学(35758)
数学方法(35423)
地方(27241)
(24577)
(24509)
中国(24015)
业经(22609)
(18664)
环境(17989)
地方经济(16886)
农业(16751)
(15835)
理论(15330)
(15160)
产业(14439)
(14078)
贸易(14066)
技术(13790)
(13527)
(13478)
(12895)
金融(12893)
(12437)
机构
大学(312167)
学院(310464)
(132561)
经济(129891)
管理(123384)
研究(109606)
理学(106818)
理学院(105585)
管理学(103921)
管理学院(103353)
中国(78167)
科学(68013)
(66615)
(55763)
(55343)
研究所(50609)
(47924)
中心(47733)
业大(45355)
财经(45253)
(44914)
北京(42270)
(42198)
师范(41864)
(40987)
经济学(40313)
(39707)
农业(37214)
(36483)
经济学院(36056)
基金
项目(213492)
科学(167925)
研究(157073)
基金(154250)
(134162)
国家(133101)
科学基金(113864)
社会(99910)
社会科(94732)
社会科学(94707)
(83661)
基金项目(82362)
自然(72727)
自然科(70872)
自然科学(70859)
教育(70105)
(69939)
自然科学基金(69549)
编号(63285)
资助(62847)
成果(50926)
重点(47998)
(47750)
(46489)
(44137)
课题(43582)
创新(41171)
国家社会(41101)
科研(40026)
教育部(39692)
期刊
(152322)
经济(152322)
研究(94407)
中国(55514)
学报(48126)
管理(45957)
科学(45647)
(43378)
(39816)
大学(35699)
学学(33646)
教育(31748)
农业(30316)
技术(27011)
经济研究(24385)
业经(23637)
(23439)
金融(23439)
财经(22473)
问题(19559)
(19381)
技术经济(16943)
图书(16494)
科技(15427)
(15386)
资源(15254)
理论(15077)
现代(14471)
商业(13834)
实践(13537)
共检索到45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邓伟根  
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冲突成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破解,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将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研究领域,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区域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天津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对中国和亚洲的影响很大 ,因而 ,要建立一个新型环境资源产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 ,要明确该产业建设的基本理论 ,确立行动的指导方针 ,决定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从而努力创造出一种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新经济体系。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悦  
内容简介本书反映了作者和众多同行学者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上对产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集作者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成果之大成,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发表的具有学术前沿性水平的科研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阐述和论证了党的十八大所概括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堪称一部有中国特色的产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娟娟  
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靳娟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湖北430072)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explaintheformativeoccasionofinformationindustryeconomics...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莉  刘国亮  臧旭恒  
本文对第七届产业经济学与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涉及博弈论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分析,垄断与竞争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策略的创新,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现实研究等内容,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万栋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一族崭新的科学——软科学,蓬勃兴起。这族科学,正以现代科学的第四个大家族的雄姿,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族科学,必将显示出更加强大的威力,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软科学是怎样产生的呢?这里,我不去叙述某年某月某人发表了什么著作或文章,我只想就软科学产生的根本原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理查德C.列文  周刚  范玉芳  
本文作者在文中着重阐述了耶鲁大学独特的两条办学理念,即保证本科教育和注重培养领导者,他还说明了人文学科和生物、医学两个优势学科群体的作用,提出了两条未来的发展原则。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詹才锋  
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分析 ,指出网络经济时代所适用的经济和商业原则所发生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并指出新经济时代的商业经济原则应把握网络效应这个核心。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学科概况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是以产业、行业发展规律、产业运行和演变趋势等为研究对象,以现代产业组织经济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博弈论、合约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等现代分析工具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一门现代经济学学科。该学科点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重要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之一,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宏观经济、国民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燕山大学职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齐经民先生的新版《职业经济学》(第二版)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我国职业经济学最新研究成果的著作。齐经民先生是我国职业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从1987年就开始对职业经济学进行研究。1993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本《职业经济学》专著(第一版),初步建立起职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十余年来,齐经民先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系统研究,其职业经济学理论日臻完善。新版《职业经济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体系结构更加完善,主要有以下特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磊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增大,近年来其优化和发展成为了当前社会所关心的重点问题。物联网产业的优化要在产业经济学的视域下进行,以经济学为背景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物联网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在产业经济学视域下,对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槐  
自80年代初期开始,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与中国改革大潮互相撞击汇聚,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空前规模的“信息热”。在短短几年内,中国信息经济研究经历了由引进借鉴、消化吸收,定量测算、专题研究,到初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过程,并于1989年8月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此前后,学会多次召开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对我国信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建玲  张洁玲  
本文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民工荒"特点与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问题症结归于中国产业发展对低端劳动力需求旺盛导致的结果。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唯有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在升级过程,一方面提升利润空间,高工资吸引劳动力以缓解"民工荒";另一方面,加强自动化,减弱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同时增强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