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6)
- 2023(14604)
- 2022(11949)
- 2021(10901)
- 2020(9318)
- 2019(20982)
- 2018(20515)
- 2017(39635)
- 2016(21201)
- 2015(23809)
- 2014(23386)
- 2013(23651)
- 2012(21882)
- 2011(19696)
- 2010(19808)
- 2009(18925)
- 2008(19113)
- 2007(17062)
- 2006(15115)
- 2005(14003)
- 学科
- 济(105098)
- 经济(104956)
- 业(89947)
- 企(80761)
- 企业(80761)
- 管理(78415)
- 方法(46159)
- 数学(37266)
- 数学方法(37088)
- 财(33040)
- 业经(31995)
- 农(30230)
- 中国(26860)
- 制(23798)
- 务(22667)
- 财务(22650)
- 财务管理(22619)
- 企业财务(21505)
- 农业(21276)
- 技术(19741)
- 贸(19485)
- 贸易(19474)
- 易(18933)
- 地方(18150)
- 体(17661)
- 划(16863)
- 和(16861)
- 策(16384)
- 银(15653)
- 银行(15644)
- 机构
- 学院(315731)
- 大学(313351)
- 济(147848)
- 经济(145492)
- 管理(127303)
- 理学(109387)
- 理学院(108306)
- 管理学(107175)
- 管理学院(106582)
- 研究(105638)
- 中国(85798)
- 财(70599)
- 京(65287)
- 科学(57747)
- 财经(55766)
- 所(51455)
- 经(50771)
- 中心(47586)
- 江(47304)
- 农(46982)
- 经济学(46977)
- 研究所(45912)
- 经济学院(42556)
- 财经大学(41281)
- 北京(41256)
- 业大(40227)
- 院(38238)
- 商学(36848)
- 州(36576)
- 农业(36531)
- 基金
- 项目(203511)
- 科学(165435)
- 基金(154314)
- 研究(151943)
- 家(132063)
- 国家(131010)
- 科学基金(115353)
- 社会(103385)
- 社会科(98465)
- 社会科学(98447)
- 基金项目(81466)
- 省(76394)
- 自然(71717)
- 自然科(70087)
- 自然科学(70071)
- 自然科学基金(68954)
- 教育(67449)
- 划(63628)
- 资助(62355)
- 编号(58011)
- 部(47368)
- 成果(46551)
- 创(45409)
- 重点(45364)
- 发(44499)
- 国家社会(44460)
- 制(43581)
- 创新(41698)
- 教育部(41690)
- 业(41260)
- 期刊
- 济(166207)
- 经济(166207)
- 研究(99279)
- 中国(59537)
- 财(57443)
- 管理(52435)
- 农(43836)
- 科学(42518)
- 学报(38809)
- 融(32580)
- 金融(32580)
- 大学(31717)
- 学学(30280)
- 农业(29991)
- 财经(29338)
- 经济研究(27180)
- 业经(27027)
- 技术(26622)
- 经(25383)
- 教育(22521)
- 问题(22352)
- 贸(19419)
- 业(18875)
- 技术经济(18460)
- 世界(18010)
- 国际(16748)
- 现代(16117)
- 商业(15377)
- 统计(14619)
- 财会(14369)
共检索到478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业强 魏后凯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特征分析的空间竞争理论框架,并通过对1995~2003年间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第一,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第二,我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主要由产业的技术偏好、市场规模和产业关联等因素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技术外溢效应,临近区域之间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第三,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规模经济特征一方面限制了产业空间集中,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产业的扩散,但总的来说,具有微弱的促进产业空间集中趋势。
关键词:
产业特征 空间竞争 地理集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
关键词:
公平竞争 产能过剩 产能治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政 杨先明 匡慧姝
公平竞争对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极为重要,但对此的经验研究相对缺乏。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本文从欠公平竞争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发现:欠公平竞争显著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说明在微观层面应该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程度,减少各类灰色竞争与反竞争等对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就作用机理而言,发现欠公平竞争往往与要素市场扭曲、产品市场调节信号失效、内生产能集中机制失灵以及研发创新化解产能乏力等渠道结合,最终加剧企业产能过剩。本文政策含义表明,应该从供需两侧铲除阻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土壤,通过强化公平竞争环境来遏制企业产能过剩。
关键词:
公平竞争 产能过剩 产能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宇峰 马延柏
成本管理是针对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成本粘性则能够有效揭示成本管理的行为。获得有效融资是解决企业资源调整和成本管理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研究融资渠道对优化企业成本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2009—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讨论融资渠道选择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机理,同时也讨论产品市场竞争和产权性质对上述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会加强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会减弱企业的成本粘性;(2)产品市场竞争对内源融资强化成本粘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弱化作用在竞争程度高的公司会更为突出;(3)融资渠道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在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内源融资会强化民营企业的成本粘性,而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会弱化民营企业的成本粘性,但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本文从融资结构角度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对制造业在降成本过程中选择有利的融资渠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青原 陈晓 王永海
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以2001-2003年间沪深两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研究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资产专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性的增加,财务杠杆起初会增加,但在资产专用性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增加至某一临界值后,财务杠杆会转为下降趋势。这些结论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资本结构 资产专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友群 卢怀鑫 王立勇
数字化是新时期提升制造业GVC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系统梳理数字化影响制造业GVC竞争力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成本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促进GVC竞争力提升;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制造业GVC竞争力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基本稳定在前10行列,并以中低知识密集度行业竞争力最强;数字化整体上有利于GVC竞争力提升,分行业看,数字化对中低和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的GVC竞争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分投入来源看,国际数字化投入比国内数字化投入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分投入类型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促进效果最突出。结论可为制造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及GVC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显性比较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欣 桑硕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影响机制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激励和提高制造业群体数字化水平来实现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对中低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数字产业辐射力为靶向构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产业数字化为靶向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生产力为靶向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薄文广
本文利用中国1993-2007年25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关系。结果发现:自从199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集中度最高,变化率最低,高技术产业集中度居中,变化率其次,其余类型产业集中度最低,变化率最高。影响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地理集中的因素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内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条件(地理位置、外国直接投资)的共同作用促使高技术产业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中的相对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中相对落后地区以及内陆地区中相对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更具有吸引力,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则集中在内陆地区中的...
关键词:
产业特征 区位基尼系数 制造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娟 陈圻
笔者基于283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识别出上市公司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种竞争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成本战略与技术效率、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化战略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短期内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成本战略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公司绩效的传导机制作用显著,而差异化战略是否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改进公司绩效的机制未得到证实。
关键词:
竞争战略 技术效率 因子分析 DEA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丁辉 刘新恒 李广众
本文基于200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银行业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企业融资约束缓解是重要的影响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但对管理者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明显影响;银行业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西部、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劳动收入份额 融资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靳光辉
文章基于融资政策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嵌入到现金持有市场竞争效应的研究架构中,采用递归模型检验现金持有发挥市场竞争效应的"供应商关系"中介渠道的存在性。研究发现,现金持有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效应,且部分是通过供应商关系的中介渠道发挥作用,证实了"供应商关系渠道"的存在性,尤其在易耗品生产企业与地区法制环境较差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该研究发现拓展了现金持有市场竞争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丰富了企业理财行为制约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底璐璐 姚文韬
对成本粘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这一"黑箱"。本文从成本粘性的角度考察了客户集中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本文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先逐渐减弱,随后又逐渐增强,两者之间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客户集中度不会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负相关性有所增强。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现有文献从财务会计与公司财务方面考察客户集中度经济影响的研究,而且为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研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视角。
关键词:
客户集中度 成本管理 调整成本 成本粘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底璐璐 姚文韬
对成本粘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这一"黑箱"。本文从成本粘性的角度考察了客户集中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管理。本文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随着客户集中度的上升先逐渐减弱,随后又逐渐增强,两者之间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而且这一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客户集中度不会对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第一大客户为民营企业时,第一大客户销售份额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负相关性有所增强。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现有文献从财务会计与公司财务方面考察客户集中度经济影响的研究,而且为企业成本管理行为
关键词:
客户集中度 成本管理 调整成本 成本粘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艳红 薄文广 殷广卫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地理集中度最高,高度地方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最低;从全国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样本看,FDI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羽
本文选取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WITS数据库ISICRev3分类的4分位进口数据,使用并拓展了Hall(1988)和Domowitz et al.(1988)的模型框架,考察了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可以显著降低国内企业的加成率,当进口竞争程度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0%,企业的加成率将降低3.42%。进一步回归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出口强度和赋税强度的企业对进口竞争造成的加成率下降具有较高的缓解作用,但进口竞争总体上仍然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加成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进口竞争与中国企业加成率 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基于产业政策视角的中国产能过剩发生机制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的“大而不强”特征与微观机制——来自出口企业的经验证据
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竞争力——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产业集聚的避税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行业测度研究——来自2003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证据
市场竞争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所有权性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效率溢出——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产业集聚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