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3)
- 2023(18081)
- 2022(15545)
- 2021(14111)
- 2020(12158)
- 2019(27441)
- 2018(27430)
- 2017(53041)
- 2016(28834)
- 2015(32371)
- 2014(31973)
- 2013(31835)
- 2012(29374)
- 2011(26272)
- 2010(26292)
- 2009(24521)
- 2008(24426)
- 2007(21703)
- 2006(19335)
- 2005(17338)
- 学科
- 济(122656)
- 经济(122487)
- 业(103662)
- 管理(98044)
- 企(91172)
- 企业(91172)
- 方法(54328)
- 数学(44045)
- 数学方法(43633)
- 财(37482)
- 农(37098)
- 业经(35623)
- 中国(28968)
- 制(26293)
- 地方(25863)
- 务(25854)
- 财务(25786)
- 农业(25759)
- 财务管理(25747)
- 企业财务(24440)
- 学(23629)
- 技术(22535)
- 环境(21844)
- 和(21510)
- 理论(20994)
- 划(20517)
- 贸(20203)
- 贸易(20191)
- 易(19518)
- 体(19294)
- 机构
- 学院(414725)
- 大学(412660)
- 济(168603)
- 管理(167511)
- 经济(165028)
- 理学(144346)
- 理学院(142811)
- 管理学(140713)
- 管理学院(139956)
- 研究(134310)
- 中国(103050)
- 京(87702)
- 科学(82053)
- 财(81102)
- 农(68151)
- 所(66659)
- 财经(64267)
- 江(63353)
- 中心(61708)
- 业大(61107)
- 研究所(60171)
- 经(58230)
- 北京(54922)
- 农业(53158)
- 范(52367)
- 师范(51915)
- 州(50521)
- 经济学(50485)
- 院(49133)
- 财经大学(47404)
- 基金
- 项目(279016)
- 科学(220985)
- 研究(205985)
- 基金(203521)
- 家(175790)
- 国家(174311)
- 科学基金(151569)
- 社会(130988)
- 社会科(124132)
- 社会科学(124098)
- 省(110087)
- 基金项目(108665)
- 自然(98281)
- 自然科(95915)
- 自然科学(95893)
- 自然科学基金(94215)
- 教育(92782)
- 划(90781)
- 编号(83708)
- 资助(82902)
- 成果(66881)
- 重点(61973)
- 部(61485)
- 发(59741)
- 创(59508)
- 课题(56931)
- 创新(55048)
- 制(53909)
- 国家社会(53678)
- 科研(53075)
- 期刊
- 济(191001)
- 经济(191001)
- 研究(122410)
- 中国(78561)
- 财(64982)
- 管理(64393)
- 农(62610)
- 学报(61510)
- 科学(58605)
- 大学(47483)
- 学学(44880)
- 农业(42962)
- 教育(40482)
- 融(36554)
- 金融(36554)
- 技术(36107)
- 业经(33213)
- 财经(31868)
- 经济研究(28653)
- 经(27282)
- 问题(25292)
- 业(24063)
- 技术经济(21608)
- 现代(20093)
- 科技(19726)
- 资源(19463)
- 理论(19350)
- 图书(19199)
- 版(18919)
- 商业(18741)
共检索到614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近年来,在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污染排放总量也呈上升趋势,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理解产业特征、环境规制与污染排放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理。本文使用广东省15个产业2000-2006年的数据对产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排放强度与能源使用、物质资本密度和人力资本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污染排放强度与企业效率、企业规模和R&D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污染排放强度与资本支出呈负相关,但统计上并不显著。此外,本文还考察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大气污染 环境规制 广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雪清 刘勇
本文从系统学视角出发,构建了大气污染与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库存产生效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减排政策、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科技投资的变化对广东省工业企业库存和工业经济的影响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实施减排政策及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均可减缓工业企业的库存压力,且两个政策的同时实施对库存压力的减缓作用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投资均会使工业企业库存压力有所减缓;随着这些政策实施年限的增加及力度的加大,对库存压力的减缓作用越来越强,给工业经济带来的正效应也逐渐增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为从环境规制和投资政策的角度降低工业企业库存,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伟娜 杨永福 王珍珍
制造业集聚作为最具活力的空间组织形式,在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中国30个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制造业处于中级集聚阶段,大气污染总量随集聚度提高而增加,但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大气污染的缓解主要来自环境规制、FDI等外部因素,内在节能减排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集聚阶段发展的同时,引导产业通过自身的环保节能需求来实现节能减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国富 李妍 刘晓丹
基于广义的低碳经济视角,将能源消耗强度低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作为筛选高技术制造业的标准之一,在界定高技术制造业基础上,采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分解技术对天津市各产业部门在消耗能源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一次源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了各种污染物排放强度、技术水平和最终需求变动各自的影响,并据此测算了高技术制造业对这些污染物减排的贡献度。研究发现,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这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仪器仪表制造业对减排的贡献相对较小,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这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在显著增加,化学产品加工业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有所增加。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国富 李妍 刘晓丹
基于广义的低碳经济视角,将能源消耗强度低于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作为筛选高技术制造业的标准之一,在界定高技术制造业基础上,采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分解技术对天津市各产业部门在消耗能源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一次源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了各种污染物排放强度、技术水平和最终需求变动各自的影响,并据此测算了高技术制造业对这些污染物减排的贡献度。研究发现,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这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仪器仪表制造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毛艳华 易中俊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阳荷 文东伟 李芳
文章基于Levinson的污染物统计分解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生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进行了分解,并分析了技术、结构以及国际贸易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进口行业结构开始有利于中国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综合来看,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速减缓、烟尘和粉尘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并没有向"绿色"方向优化;国际贸易在制造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动中发挥作用较小,但进口的行业结构正向有利于污染物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EG指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明 吴雪萍 郭施宏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环境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比土地城市化更为直接;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总体刺激效果不佳;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受城市化、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敏感,其城市化和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均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城市化与大气污染联系紧密,而西部地区无论城市化还是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的反应都极不敏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淡 屠西伟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和创新制造业集聚,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基于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的合并数据,采用Bartik方法构建城市层面的外部需求作为工具变量,精细甄别了制造业集聚对企业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差异化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样本期制造业集聚加剧了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抑制了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大体相仿,结构效应却迥异,即制造业集聚显著降低了煤炭消费占比和能源强度,这是其抑制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原因,不过,制造业集聚降低了企业循环用水率,还提高了新鲜水资源消耗占比,这是其加剧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国有企业、非高技术行业和城市集聚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对非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和高集聚水平地区企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研究为推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锦和 范晓东 阮玮蘋 杨星 张立 刘琳 邵立华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和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本文基于2016年广东制造业电费支出及经营成本的不完全调查,测算了广东制造业行业及典型上市公司的降电费成效,模拟了进一步降低电价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广东制造业电费支出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低,平均为2.3%;降低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企业的营业成本影响较为明显,而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并不敏感。依据不同行业的成本特点,文章最后提出了分类别、差异化的行业电价政策及加强企业自身节能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初大智 杨硕 崔世娟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五大类制造产业421家企业的调研,探讨了技术合作对创新水平,即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与已有利用二元变量,即技术合作与创新是否存在来研究二者关系不同的是,本研究搜集的数据不仅限于技术合作和创新的规模,而是对其多个维度进行了度量。实证分析的结果是:垂直合作是影响企业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合作关系的强度而不仅仅是其存在性,对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正向显著影响。此外,技术合作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大小随产业类型、垂直还是水平产业链,以及是产品创新还是过程创新的不同而不同。某些产业部门的水平合作尽管程度较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技术合作 创新绩效 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正文 郑少智
一、广东省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1.以新兴支柱产业为代表,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制造业集群迅速发展近年来,广东省制造业集群发展迅速,以珠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