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4)
- 2023(10529)
- 2022(8533)
- 2021(7893)
- 2020(6299)
- 2019(14440)
- 2018(13528)
- 2017(26227)
- 2016(13587)
- 2015(15361)
- 2014(14688)
- 2013(14785)
- 2012(13869)
- 2011(12685)
- 2010(12497)
- 2009(11452)
- 2008(11036)
- 2007(9497)
- 2006(8504)
- 2005(7643)
- 学科
- 济(67029)
- 经济(66977)
- 业(35071)
- 管理(33990)
- 方法(28118)
- 企(26381)
- 企业(26381)
- 数学(24960)
- 数学方法(24812)
- 中国(20281)
- 农(18286)
- 贸(16115)
- 贸易(16108)
- 易(15794)
- 业经(15080)
- 财(12513)
- 地方(12480)
- 农业(12193)
- 产业(11992)
- 制(11583)
- 融(11089)
- 金融(11088)
- 银(10339)
- 银行(10322)
- 环境(10105)
- 行(10071)
- 技术(10009)
- 学(9690)
- 发(9094)
- 体(8617)
- 机构
- 大学(202195)
- 学院(200901)
- 济(99530)
- 经济(98190)
- 管理(77537)
- 研究(74270)
- 理学(67518)
- 理学院(66811)
- 管理学(66100)
- 管理学院(65725)
- 中国(56764)
- 京(41997)
- 财(41226)
- 科学(40611)
- 所(35939)
- 财经(33993)
- 经济学(33081)
- 研究所(32955)
- 中心(32675)
- 经(31356)
- 农(31088)
- 经济学院(30056)
- 业大(27348)
- 江(26820)
- 北京(26804)
- 院(26428)
- 财经大学(25682)
- 范(25117)
- 师范(24906)
- 农业(24360)
- 基金
- 项目(138325)
- 科学(111905)
- 基金(104602)
- 研究(103008)
- 家(91554)
- 国家(90887)
- 科学基金(78170)
- 社会(70964)
- 社会科(67858)
- 社会科学(67843)
- 基金项目(54593)
- 省(50577)
- 自然(47067)
- 教育(46193)
- 自然科(46048)
- 自然科学(46038)
- 自然科学基金(45310)
- 划(43558)
- 资助(42143)
- 编号(38495)
- 部(32630)
- 发(31941)
- 国家社会(31806)
- 重点(31704)
- 成果(30754)
- 创(29885)
- 中国(28793)
- 教育部(28668)
- 创新(27943)
- 人文(27459)
共检索到294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目前,中国产业发展不仅面临着被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巨大风险,而且很可能引致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体系和国际分工网络中长期处于缺乏核心能力、国际竞争力及价值创造的低端经营地位。通过剖析产业升级演化路径的要素配置效应,在对国际产业转移案例及规律进行深刻研究及细致归纳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应把英美产业内源性升级与德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产业外源性升级结合起来,在主导、关键及核心技术领域,借鉴英美产业内源性升级经验,实行先发优势、自主创新及赶超战略;在一般技术领域,借鉴德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产业外源性升级经验,采用后发优势、模仿创新及追赶战略,并遵循线性演化和非线性演化相结合的协同模式来实现本国...
关键词:
要素配置 发展战略 产业升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传统的增长模型以计量的方法分解了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并在空间层面上研究了中国28个省份的生产函数性质,验证了劳动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过剩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配置效应问题,最后运用“增长的核算”框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与TFP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经济要素 因素 空间配置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文章在对创新要素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要素分为人力创新要素与资本创新要素,并分别厘清两种创新要素投入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与高级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力和资本两种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现状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应从提升要素效率、健全人才机制及加强产业互动等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江波
英、德、美、日等国及地区在历史上相继崛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依靠基于高级要素为主体的高级要素配置结构,实现了产业高级基础能力。中国若要实现从产业初级基础能力、产业中级基础能力向产业高级基础能力的过渡,及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让广大国民分享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及经济发展的成果,就应在定量初级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高级要素的投入量,使高级要素在要素配置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依靠高级要素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来突破初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劣势,逐步实现从产业初级基础能力向产业中级基础能力再向产业高级基础能力的转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江波
英、德、美、日等国及地区在历史上相继崛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依靠基于高级要素为主体的高级要素配置结构,实现了产业高级基础能力。中国若要实现从产业初级基础能力、产业中级基础能力向产业高级基础能力的过渡,及其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让广大国民分享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及经济发展的成果,就应在定量初级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高级要素的投入量,使高级要素在要素配置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依靠高级要素边际收益递增的优势来突破初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劣势,逐步实现从产业初级基础能力向产业中级基础能力再向产业高级基础能力的转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卫珂卉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芳名
文章构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要素错配模型,测算并分析我国2002—2019年不同层面的城乡要素配置协调性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逐年向好趋势,要素配置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严重,但在2014年之后有所好转。从演变态势来看,31个省份的城乡要素配置呈现不断优化态势,非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已基本实现初级协调,但农业部门要素错配仍然较为严重;华东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华中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错配较为严重,其余地区农业部门要素配置变化较为平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双成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产业结构变迁理论,从要素配置视角剖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运用2011-2019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在西部地区和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更大;数字经济通过区域内和跨区域要素配置的中介渠道,促进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的投入增加,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而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导向性,畅通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渠道;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尚新
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从消费需求与制度变革的中介视角检验其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人力要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正向改善均明显高于资本要素;创新人力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消费需求和制度变革的双重中介效应,创新资本要素空间配置存在单一的消费需求中介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文章提出破除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区域制度性壁垒,以及拓展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渠道等对策,以科学引导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创新要素流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辛超 张平 袁富华
本文使用分产业增长核算法研究了中国资本与劳动力的产业间配置的增长效应。本文发现,目前对投资的统计是按投资主体而非使用主体来进行行业归类.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测算各行业资本存量会严重高估第三产业的资本存量,得到资本配置"结构负利"和资本配置严重违背效率原则等失真结论。通过剔除房地产业,本文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产业间资本配置基本符合效率原则,资本配置结构效应不明显。本文的测算还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产业间配置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平均为0.63个百分点,与剩余经济增长率和剩余TFP明显正相关且有推动作用,并呈现出十年左右的"改革周期"。与其他37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的比较研究表明,截至...
关键词:
结构效应 要素配置 结构性减速 资本存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战琪
本文使用跨产业面板数据,对1985—2007年中国经济总体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并剖析了影响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和论证了:(1)无论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还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经历了改革后到1993年的剧烈波动,在1993—2007年期间出现下降趋势。(2)要素再配置效应作为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来源,在改革后的表现差强人意,在经济总体6部门和工业部门都表现为要素再配置的贡献效应较低。劳动要素的结构变化伴随着经济6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但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配置效应为负值。(3)工业部门和经济总体的资本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 冯涛
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人力资本纳入经典钱纳里模型进行扩展,首次研究了1994—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增长过程中的要素再配置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要素尤其是资本的驱动,要素再配置的"结构红利"几乎不存在。资源错配导致了要素再配置效应的低下,而造成我国资源错配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具有金融垄断性质的投融资体制以及用工机制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要素再配置效应,释放"结构红利",关键在于不断突破制约我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要素再配置 服务业 结构红利 扭曲 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文章选取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产业面板数据,测算能源产业要素配置状况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中国能源产业存在明显要素错配现象,且部分子行业要素错配呈现加剧态势。能源产业要素错配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能源开采区要素配置较为合理,能源加工区次之,能源均衡区要素错配最明显;不同能源行业中要素供给不足与过剩现象并存。要素错配对于能源产业产出缺口、产出变动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贡献具有显著异质性,区域间的要素错配损失贡献更高。由此,提出加快推动新技术渗透、促进产业链纵向延伸、鼓励多种资本运营等建议,以期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