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5)
2023(12582)
2022(10986)
2021(10147)
2020(8526)
2019(19707)
2018(19363)
2017(37734)
2016(20535)
2015(23017)
2014(22743)
2013(22621)
2012(20704)
2011(18728)
2010(18551)
2009(16706)
2008(15985)
2007(13989)
2006(12198)
2005(10517)
作者
(60629)
(50336)
(49970)
(47578)
(31914)
(24253)
(22631)
(19864)
(19203)
(17825)
(17253)
(16919)
(15962)
(15909)
(15612)
(15534)
(15110)
(15056)
(14487)
(14282)
(12579)
(12190)
(12122)
(11531)
(11301)
(11179)
(11036)
(10985)
(10178)
(9988)
学科
(84531)
经济(84443)
管理(56009)
(55410)
(44949)
企业(44949)
方法(38867)
数学(33651)
数学方法(33290)
(22742)
中国(21970)
业经(19284)
(19241)
(18950)
地方(18307)
农业(15680)
(14376)
贸易(14370)
(13900)
技术(13821)
(13734)
理论(13274)
(13235)
环境(13106)
产业(12925)
(11355)
财务(11296)
财务管理(11276)
(11220)
企业财务(10692)
机构
大学(293054)
学院(290364)
管理(116175)
(115513)
经济(113076)
理学(101865)
理学院(100704)
研究(100139)
管理学(98904)
管理学院(98424)
中国(70401)
科学(64702)
(62885)
(50582)
(50155)
(49475)
研究所(46706)
业大(46702)
中心(44367)
(40941)
财经(40737)
农业(39740)
北京(39434)
(38466)
师范(38022)
(37190)
(36824)
经济学(34581)
(33298)
经济学院(31350)
基金
项目(208537)
科学(164065)
基金(152006)
研究(148641)
(134223)
国家(133172)
科学基金(113993)
社会(93409)
社会科(88603)
社会科学(88577)
基金项目(81746)
(81603)
自然(76159)
自然科(74391)
自然科学(74371)
自然科学基金(73046)
(69180)
教育(67043)
资助(62226)
编号(59397)
成果(47005)
重点(46822)
(45332)
(44893)
(43547)
课题(40888)
创新(40544)
科研(39965)
计划(38672)
教育部(38488)
期刊
(122304)
经济(122304)
研究(83852)
中国(51833)
学报(50108)
科学(45895)
(45141)
管理(41958)
大学(37193)
学学(35112)
(34717)
农业(32103)
教育(30268)
技术(23834)
业经(20310)
(19889)
金融(19889)
经济研究(19787)
财经(19123)
(16644)
(16430)
问题(16390)
科技(15370)
图书(15349)
技术经济(14022)
理论(13851)
(13268)
现代(13232)
业大(13153)
资源(12808)
共检索到410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淑娟  吴海民  
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引发的产业海外转移浪潮,必然波动国内就业。为探讨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引发的国内就业转移效应,本文采用GMM方法分别测量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和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国内就业转移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海外转移指数代表的产业海外转移的国内就业效应为正效应,而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企业数量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建设下的对外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为负效应。中国产业海外转移带来了各产业的就业变化和区域间的就业变化。为了缓解产业海外转移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汉清  
要素转移与产业转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产业转移承载着要素转移,要素转移不一定伴随着产业转移。无论是要素转移还是产业转移,根本动因都是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产业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产业收益低的地区向产业收益高的地区转移;要素转移的区位路径,总是从要素收益低的地区向要素收益高的地区转移。产业转移对转出转入地区利弊参半,而要素转移对流入地区经济发展能够带来强大推动力,对流出地区经济发展则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戴宏伟  
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一直存在一定争议,主要表现为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之争、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之争、国际产业转移的正负效应之争。本文在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评议的同时,重点对产业转移研究的有关争议进行评论,认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产业转移双方的产业升级,其消极影响则并非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规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明生  鲁元春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曹世功  
一、产业对外转移的现状 韩国由于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充当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吸纳者。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由于资金、产业能力增强和经济外向发展的需要,开始将产业活动的触角伸向海外。1968年,韩国南方开发公司向印尼投资300万美元搞林业开发,这是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爱凡   饶传坤  
选取产业海外转移较为严重的日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状况、日本产业海外转移趋势及产业海外转移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从才  原小能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海洋  
中国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已经历时30余年,目前,中国制造业已呈现出向外转移的趋势。本文通过综合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找出制造业在国际间转移的决定条件。除了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供应这一核心条件外,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和区位优势也对制造业的转移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根据这些条件,本文对可能承接中国制造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制造业会向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转移的判断。中国和这些国家、地区相比既有优势,又存在着劣势。对此,中国必须扬长避短,保持自己的产业优势,防止制造业过快转移,以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旭  谭晶  
西方经济学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因强调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无法科学揭示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产业转移的实质和产业转移的价值分配效应。马克思则从生产角度出发,在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下降规律双重作用的框架下,以劳动生产率为分析基准,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演化过程中,资本主义企业如何在获取价值增殖和维持企业生存的机制下,不断强化资本空间再配置的动因,揭示了产业转移是资本为实现增殖而进行跨界流动的本质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效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马克思这种基于总体性分析的产业转移思想,对新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郝洁  
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产业转移效应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与标准。本文梳理了产业转移及产业转移效应的有关文献,对产业转移效应的内涵、分类与特点进行理论概括,对产业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加以分析,提出对产业转移效应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框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妥燕方  孔令池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冰  曹允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转移持续深入,为空港城市临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基于对新时期国际航空产业、制造业、服务业转移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本文剖析了我国各空港城市临空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在产业转移背景下适宜重点发展的三大临空产业集群:航空运输产业集群、临空高科技产业集群以及临空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上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及理论发展时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子帆  
文章依据1995—2013年的国际贸易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相关因素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产业对外转移之间是双向的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向取决于其内部因素的不同,并且各个因素之间会交叉相互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