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8)
- 2023(14509)
- 2022(12031)
- 2021(11036)
- 2020(9348)
- 2019(21134)
- 2018(20628)
- 2017(39536)
- 2016(20846)
- 2015(23008)
- 2014(22390)
- 2013(22162)
- 2012(20345)
- 2011(17960)
- 2010(18009)
- 2009(16814)
- 2008(16763)
- 2007(15048)
- 2006(13307)
- 2005(12111)
- 学科
- 济(93095)
- 经济(92953)
- 业(86292)
- 企(75687)
- 企业(75687)
- 管理(70728)
- 方法(37329)
- 农(32032)
- 业经(31274)
- 数学(28047)
- 数学方法(27790)
- 财(27678)
- 贸(24906)
- 贸易(24891)
- 易(24079)
- 农业(22491)
- 中国(21567)
- 技术(19747)
- 地方(19573)
- 务(19334)
- 财务(19312)
- 财务管理(19294)
- 制(18339)
- 企业财务(18168)
- 和(15600)
- 理论(15403)
- 划(15179)
- 策(14685)
- 产业(14547)
- 体(14250)
- 机构
- 学院(299819)
- 大学(295187)
- 济(131952)
- 经济(129797)
- 管理(119034)
- 理学(102771)
- 理学院(101691)
- 管理学(100348)
- 管理学院(99789)
- 研究(98970)
- 中国(75847)
- 京(61659)
- 财(58864)
- 科学(58606)
- 农(55731)
- 所(49070)
- 财经(46695)
- 业大(46255)
- 江(45491)
- 中心(44893)
- 研究所(44317)
- 农业(43900)
- 经(42324)
- 经济学(39941)
- 北京(38133)
- 经济学院(36286)
- 院(35941)
- 州(35546)
- 范(35376)
- 师范(34974)
- 基金
- 项目(200674)
- 科学(158948)
- 基金(147190)
- 研究(145940)
- 家(129337)
- 国家(127916)
- 科学基金(109996)
- 社会(96260)
- 社会科(91409)
- 社会科学(91384)
- 省(79406)
- 基金项目(78856)
- 自然(70328)
- 自然科(68682)
- 自然科学(68658)
- 自然科学基金(67497)
- 划(65112)
- 教育(63704)
- 资助(57739)
- 编号(56861)
- 创(45246)
- 发(45002)
- 重点(44794)
- 成果(44220)
- 部(43640)
- 业(43474)
- 创新(41493)
- 国家社会(40504)
- 课题(38601)
- 制(38569)
- 期刊
- 济(149844)
- 经济(149844)
- 研究(86241)
- 中国(56792)
- 农(52473)
- 财(47822)
- 管理(47554)
- 学报(45716)
- 科学(43990)
- 农业(35849)
- 大学(35413)
- 学学(33788)
- 业经(27786)
- 融(25224)
- 金融(25224)
- 技术(25163)
- 经济研究(24107)
- 财经(23175)
- 教育(22137)
- 业(21924)
- 问题(21207)
- 贸(20471)
- 经(20180)
- 国际(17898)
- 技术经济(16575)
- 世界(16476)
- 商业(16084)
- 现代(15246)
- 版(14641)
- 科技(14577)
共检索到448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玥儒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方式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作为市场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能够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从而实现产业共生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以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21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细分商贸流通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业梯度转移的产业共生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产业净转移过程中形成了商贸流通产业共生效应,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共生依存度更高;第二,商贸流通产业梯度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商贸流通产业净转移对中国产业共生度的正向效应,较高的商贸流通产业梯度更能促进产业转移的共生效应;第三,商贸流通产业梯度对中国产业共生度的调节效应在国家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论为建设“一带一路”商贸流通产业共生格局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加合理地进行商贸流通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友金 尹延钊
共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客观要求,产业转移路径选择的本质是寻找与之具有更强共生适配性的地域产业承载系统。文章基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扩散—产业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框架,从“共生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3个维度建立了共生适配性指数模型,评估了2010、2014、2018、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60个主要国家的共生适配性。结果表明:六大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低。文章最后以共生适配性指数和特征要素禀赋为甄别条件,为中国不同类型制造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提出了路径选择方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友金 周健 曾小明
互惠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产业转移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应有之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能否形成双边产业的互惠共生,不仅决定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根基是否稳固,而且能够为回应某些别有用心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动机的质疑提供经验证据。本文从共生关系的融合性、互动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2002—2020年EORA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的产业互惠共生水平不断提升,但各细分行业以及地区板块间的差别较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有助于促进双边产业互惠共生,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推进区域价值链合作和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等途径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互惠共生效应存在地区、行业及时间段的差异,与沿线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中高技术行业的产业转移及倡议提出之后的产业转移,其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构建互惠共生的区域价值链合作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鑫静 程钰 王建事 丁立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对外合作共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运用产业转移评估模型、产业转移吸引力评估模型,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产业转移承接力与吸引力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及中国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研究表明:①2012—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基尼系数由0.198降为0.185,表明沿线各国产业转移承接力差异有所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Moran’s I的均值为0.367,表明产业承接力空间集聚态势明显;②2012—2016年沿线国家对中国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吸引力有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大致符合距离衰减定律,基尼系数在0.756附近上下浮动,表明沿线各国产业转移吸引力的差异态势大致不变且区域差异仍然较大,Moran’s I的均值为0.126,表明空间集聚态势较弱;③将承接力与吸引力划分为7种组合类型,并基于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分布,提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小燕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创造性地将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跨国转移与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统筹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跨越性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将沿线各国的产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将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比,结合相关贸易和直接投资情况,发现我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转移贸易比较劣势产业,同时将贸易优势产业向西部沿边贸易口岸集聚,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实现国内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娟 张晓青 姜涵 刘畅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有望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等战略,同时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文章主要通过沿线各国经济基础及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通过产业转移及引进外资的基本国别分析,结合引力模型、结构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对于沿线产业转移区位选择,最后结合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的分析结果,对中国沿线产业转移提出推动沿线产业转移需要兼顾两个方向,即国内产业应积极寻求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沿线产业转移应积极顺应新的国家产业转移趋势等优化措施。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辉 王桂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沿线国家展开全方位合作,在稳步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红利。本文基于全球价值“双环流”体系,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互惠效应。研究发现: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的产业升级贡献了推动力量,宏观层面提高了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稳定了实体经济规模,微观层面提高了以企业生产率提升为表征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同时给沿线国家带来了产业升级红利,加快了沿线国家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世界推出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稳定剂,本文从产业升级视角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与沿线国家带来的互惠效应,为持续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文革 肖园园
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提出契约质量影响产业链提升的假说。借鉴Koopman等的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中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一带一路"代表性国家分行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比例,以契约质量表征一个国家的制度质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契约质量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契约质量对资源密集型产业影响不显著,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依次增强。在分区域的检验中,契约质量对发达地区的出口国内增加值影响较大。据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注重制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契约质量,从而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冉丹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石油产业链的构建,选取2010、2013、2016、2019年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密度整体上不断增强、贸易联系愈加紧密,呈现"小世界"特征,但贸易合作具有偏向性致使不同链条环节的网络特征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各环节的中心性国家具有差异性,原油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石油资源国和运输通道国,原油产品贸易网络、有机化学产品贸易网络以及合成产品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国家,且该三个网络的中心国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经济距离、工业化阶段距离、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皆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无权网络的解释力度更优且在不同链条环节上影响程度各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薇 熊科
以"全球价值链嵌入"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时代背景,以沿线国家"产业时空转移"为核心主线,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区域最终需要变化建立产业净转移指标,以此刻画沿线主要地区、国家之间分时段、分产业的产业转出与转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代表性国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从整体产业的时空转移格局来看,各国均表现为明显的增长态势。各国主要产业的净转入与净转出程度与转移对象国的表现差异较大。产业转移表现为规模化、多元化与逆梯度产业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移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升级 沿线国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君 刘雪婧 刘友金
在剖析金融发展规模、深度、效率影响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之后,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水平下的促进效应不同,具有非线性特征,当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高于4.6281时,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而且较好的城镇化水平、完善的东道国制度、丰富的自然资源均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具有吸引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拓宽金融合作途径、完善金融设施建设、防范境外投融资风险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共生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晖 仲鑫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程度和效果有增大趋势,并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位置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加强双边产能合作、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途径,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比较而言,通过双边产能合作渠道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最大,贸易往来渠道次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渠道最小。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行稳致远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郑春霞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进入深化阶段,如何根据沿线国家的区位优势来选择适当的产业进行投资,充分发挥区位的比较优势与产业选择的互补关系,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非常关键。本文主要根据相关指标和数据资料分析了沿线哪些主要国家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成本、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贸易联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分别适合选择哪些不同的产业进行投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晖 仲鑫
为从空间关联视角厘清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7年52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OFDI有利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技术转移型OFDI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最大,资本转移型OFDI次之,劳动转移型OFDI最小;劳动转移型OFDI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技术转移型OFDI次之,资本转移型OFDI最小,并且无论是中国整体还是不同转移类型O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强于其直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区域沿线国家中,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中国OFDI促进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大,促进其他亚洲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次之,促进欧洲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