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5)
2023(15447)
2022(12681)
2021(11590)
2020(9578)
2019(21697)
2018(21349)
2017(40643)
2016(21715)
2015(24460)
2014(24416)
2013(24343)
2012(22837)
2011(20779)
2010(21035)
2009(19912)
2008(20022)
2007(18166)
2006(16421)
2005(15472)
作者
(62298)
(52115)
(52081)
(49061)
(33237)
(24568)
(23435)
(20167)
(19821)
(18700)
(17975)
(17333)
(17009)
(16762)
(16398)
(15830)
(15509)
(15020)
(14987)
(14756)
(13245)
(12779)
(12511)
(11999)
(11718)
(11662)
(11603)
(11555)
(10381)
(10378)
学科
(107016)
经济(106869)
(89260)
管理(79115)
(79025)
企业(79025)
方法(38708)
业经(33476)
(32258)
中国(31975)
(31710)
数学(29729)
数学方法(29526)
(24681)
地方(24502)
农业(22809)
(21259)
财务(21227)
财务管理(21196)
技术(20693)
企业财务(20104)
(19983)
贸易(19964)
(19420)
(18187)
(18126)
(17606)
银行(17584)
(17097)
(17079)
机构
学院(322691)
大学(318288)
(148011)
经济(145469)
管理(126471)
研究(113020)
理学(107159)
理学院(106026)
管理学(104888)
管理学院(104246)
中国(90962)
(70352)
(68174)
科学(62359)
(56254)
财经(54308)
中心(50363)
(50278)
(50277)
研究所(49978)
(49253)
经济学(45780)
北京(43976)
业大(41585)
经济学院(41076)
(40591)
财经大学(39909)
(39489)
(39381)
师范(39151)
基金
项目(202606)
科学(163090)
研究(153819)
基金(149288)
(127835)
国家(126678)
科学基金(110464)
社会(102757)
社会科(97677)
社会科学(97658)
(78495)
基金项目(78079)
教育(68268)
自然(67123)
自然科(65555)
自然科学(65539)
(64561)
自然科学基金(64466)
编号(60521)
资助(60234)
成果(49350)
(49031)
(46007)
重点(45567)
(45352)
国家社会(43492)
(43103)
课题(42452)
创新(41643)
(41500)
期刊
(177606)
经济(177606)
研究(104611)
中国(71024)
(57031)
管理(54509)
(49100)
科学(43749)
学报(41157)
(35376)
金融(35376)
农业(33516)
大学(33215)
学学(31386)
教育(30960)
业经(30237)
技术(29379)
财经(28404)
经济研究(28396)
(24734)
问题(23233)
(19839)
(19654)
技术经济(18672)
世界(18600)
国际(17574)
现代(16402)
商业(15815)
经济管理(15208)
经济问题(14781)
共检索到513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国胜  杨怡爽  
面对东部的产业转移,我国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战略均暗含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部署,并希望以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借助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运用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内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转移。结果显示:整体上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转移;虽然制造业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明显的梯度转移,但只表现为由东部向中部的转移;制造业内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发生明显转移,现有产业转移仍然集中在东部内部,但出现了由东部内部转移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因此,西部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并寻找新的着力点,中部需要重点遴选承接的产业类型,同时为应对东南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平川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跨国IT企业更加注重以外包、合资、合作等形式实现产业的全球性战略转移。分析了信息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总结了西部IT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格局中的西部IT产业发展复制进化学习博弈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IT产业全球性转移的趋势中,尽可能地实现产业转移双方的合作共赢,努力增大产业转入方利益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入方的技术吸收、消化与再创新利益,有利于增强转入产业的根植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田君  
世界经济正经历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日韩制造业也正积极移师中国。山东政府顺应这一趋势提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山东省将通过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胶济沿线制造业隆起带,培植六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制造业特色县,形成产业集聚、配套协调、布局合理的制造业新格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影响、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与战略思路、加快我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付  张二震  
在世界产业资本向我国大幅转移和集中的态势下,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引起世人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方式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世界制造中心”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在以要素分工为主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已具备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文章还认为将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世界产品生产重要基地,是中国建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必然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汤飚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已经来临,中国的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正当世界发达经济体重振制造业的时刻,我们更不能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困境熟视无睹。发展中国制造业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制造企业强化内功,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新跨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燕云  曹容宁  
文章从国际制造业转移对民营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和要求着手,分析了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集群的影响,最后提出常州民营制造业发展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思路与具体设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从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春梅  奚贞子  马金金  
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使用1999-2016内地年30个省市、27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定量测度区际产业转移,选择产业关联较强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投入产出法识别关联产业、测算其关联产业溢出,利用2004—2016年内地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关联产业溢出效应与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的关系、产业转移中的关联产业溢出与电子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2014年中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拐点,总体工业由之前的分散转移转为新的集中转移,而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处在向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的分散转移中;②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中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促进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③产业转移中第三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对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转移的作用高于工业,但工业的关联溢出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艳梅  
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方略的有效途径。然而,面对陕南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禀赋优势,如何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反梯度推移理论的深入探究后认为,陕南应依托其现有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以经济反梯度推移理论为指导,发力发展绿色产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门柯平  
本文基于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TiVA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及全球价值链分解法,测算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研究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均与制造业GVC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弱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后向参与度强化了国际产业输入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前向、后向参与度对国际产业输出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中间产品比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更平缓;国际产业输入和输出协同会促使其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陡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海龙  魏磊  
一、合肥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背景1.制造业发展背景。工业立市是合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其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家电、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等一个个产业集群正以几何方式聚集,合肥市已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