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5)
2023(12714)
2022(10832)
2021(10119)
2020(8344)
2019(18447)
2018(18025)
2017(34524)
2016(18319)
2015(19735)
2014(19056)
2013(18488)
2012(16752)
2011(15058)
2010(15451)
2009(14245)
2008(14032)
2007(12454)
2006(11090)
2005(9779)
作者
(49066)
(40643)
(40579)
(38757)
(26219)
(19442)
(18215)
(15497)
(15295)
(14838)
(13709)
(13580)
(13084)
(12858)
(12676)
(12620)
(12056)
(12033)
(11926)
(11620)
(10040)
(9968)
(9665)
(9458)
(9212)
(9207)
(9070)
(9070)
(8104)
(7983)
学科
(68141)
经济(68071)
管理(59945)
(59046)
(51105)
企业(51105)
方法(26140)
数学(21630)
数学方法(21284)
(20469)
(20021)
中国(19569)
技术(18769)
业经(18380)
(15472)
地方(14970)
(13373)
财务(13349)
财务管理(13328)
(13117)
银行(13102)
(13088)
(13009)
贸易(12998)
农业(12992)
企业财务(12746)
技术管理(12743)
(12702)
(12626)
产业(12618)
机构
学院(248457)
大学(243347)
(102805)
经济(100585)
管理(98898)
理学(84792)
理学院(83931)
管理学(82601)
管理学院(82104)
研究(81573)
中国(62790)
(50236)
(50040)
科学(47513)
(39297)
财经(38845)
(38783)
中心(38003)
(36301)
(35180)
研究所(35143)
业大(33034)
(31938)
师范(31663)
北京(31148)
(31123)
经济学(30652)
(30419)
财经大学(28698)
农业(28185)
基金
项目(164555)
科学(132403)
研究(124151)
基金(119356)
(102915)
国家(102015)
科学基金(89327)
社会(79819)
社会科(75926)
社会科学(75915)
(66374)
基金项目(62407)
教育(57075)
自然(56885)
自然科(55581)
自然科学(55568)
(55109)
自然科学基金(54634)
编号(50304)
资助(47552)
成果(40574)
(39887)
重点(36887)
(36474)
创新(36290)
(35880)
课题(35730)
国家社会(32686)
(32377)
(31560)
期刊
(117304)
经济(117304)
研究(75550)
中国(52412)
管理(40748)
(39798)
(33576)
科学(32984)
学报(32237)
教育(30562)
(26689)
金融(26689)
大学(25183)
学学(23685)
农业(22997)
技术(22183)
业经(21433)
经济研究(19626)
财经(18826)
(16374)
问题(14358)
科技(13548)
技术经济(12785)
(12747)
商业(12403)
现代(12129)
(11851)
(11404)
论坛(11404)
(11232)
共检索到376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婧  杜义飞  杨振华  
从产业架构层面,结合WiMAX创新联盟及其获利决策过程,对创新者的获利决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结构图和划分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刻画不同产业架构下的价值创造特征函数,得出不同产业架构如何影响互补性和移动性的命题,进而给出不同产业架构下创新者的价值创造与获利的统一决策模型和命题。研究发现:互补性紧密联系价值创造的一面,移动性刻画了价值获取的另一面;创新者在高度集中的产业结构下倾向于与垄断互补资产企业合作,在分散的产业结构下倾向于限制许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俊岑  银路  王敏  
结合互联网和服务经济的特点,分析了互补性资产的内涵和概念边界,并将之划分为3类——生产类、销售类和服务类。根据创新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3类互补性资产对创新获利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速度、用户体验、壁垒构筑是互联网时代互补性资产对创新获利的主要影响,而价值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是互补性资产影响创新获利的主要环节。最后,对当前中国企业如何通过互补性资产增强创新获利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孟源  张文红  刘新  赵亚普  
新兴市场下,创新的市场溢出效应是影响企业能否从创新中获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创新的可占有理论,识别出两种有关市场溢出的风险,即被本地市场竞争者窃取和在合作中被合作伙伴窃取。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270家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市场焦点(以出口还是本地市场为主)和企业组织形式(独资还是合资)如何影响新兴市场上高、低科技企业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层级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独资的低科技企业比合资企业更能从创新中获利,在高科技企业中两种组织形式不存在明显差别;无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低科技企业,聚焦于出口市场都能增强创新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新兴市场上企业如何从创新中获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蔡建华  倪自银  
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成功应用,必须围绕破坏性创新产品价值主张制定业务成长计划和商业运作模式,构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绩效价值网,在此过程中,互补性资产起决定作用。在破坏性创新商业化过程中互补性资产决定着创新绩效的获取能力,互补性资产的创新为破坏性创新构筑了更多的产业壁垒,增强了对破坏性创新保护力度,构建了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在价值网构建过程中,产品价值来源与价值网的绩效决定于互补性资产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而价值属性排序和衡量标准又为互补性资产选择提供了依据,价值网的特性为互补性资产活动能力提出了要求,进而完善和提升了互补性资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赵红梅  
本文认为,相对于欧美先进厂商,中国后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产品主流设计定型出现之后,甚至是产业体系转变为模块化专业分工形态之后的产业,中国制造的秘密并非是技术创新,而是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和互补性资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镒  刘人怀  
平台企业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但平台企业如何利用互补性资产推动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仍未得到清晰的理论解释。为此,构建互补性资产、平台领导力与双元创新理论模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用性互补资产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专有性互补资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通用性与专有性互补资产均正向影响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均正向影响双元创新,平台协调力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平台领导力在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从平台领导力视角解释了平台企业利用互补性资产促进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平台企业理论,对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宇  蔡双立  
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对创新收益的自主控制,现有自主创新文献往往忽视了这一本质内容,从而使其无法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自主创新的实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过程形成与其创新能力相配套的互补性资产,其二是企业在市场上通过对创新收益的控制形成客户资产,二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质逻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薛红志  张玉利  
主导企业在技术变革中经历了技术劣势后,这种劣势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劣势取决于突破性创新的破坏幅度。如果新技术只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而没有破坏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改进;如果新技术同时破坏了主导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互补性资产的价值,那么主导企业的绩效将会下滑。正是由于大量突破性创新属于前者并且主导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互补性资产,开发了突破性创新的新进入企业只能与主导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分享创新利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建华  
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企业在利用既有技术构建竞争优势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与之配套的专用性资产产生沉没成本的作用,使得企业难以有效的构建起与突破性创新相配套的互补性资产,导致企业在对突破性创新进行商业化和重塑新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中面临着困境。文章认为突破性创新要想真正转化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首先要对突破性创新给顾客带来的价值进行战略定位;其次是根据战略定位选择、构建、培育相应的互补性资产,并通过提高它们的经营效率来强化战略定位;再次这些互补资产提供的活动要具有互补性,活动方向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柴美群  刘爱英  
针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会计学者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以及少数学者关于信息对称的浅层次研究,笔者采用比较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实验验证法,从信息不对称研究的文献回顾、信息不对称密码破解、信息对称可行方案和重要意义四个方面,对信息对称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辉凡  许治  
多数服务行业属于"快速模仿"行业,其服务创新很难得到有效保护。竞争对手的模仿,将极大损害创新者的积极性。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服务企业如何保护其创新的相关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进入次序优势理论和创新经济学中的独占性理论,分别做了简单综述,以期抛砖引玉,推动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晨  高山行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原始性创新、管理创新、企业财务绩效以及制度支持之间的研究框架,探讨企业如何充分利用管理创新和制度支持,在原始性创新中获利。来自303套双份调研问卷的实证分析支持文中假设,分析显示,原始性创新通过刺激管理创新的展开,从而间接作用于财务绩效的提升;管理创新是原始性创新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完全中介,且原始性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受到制度支持的正向调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均强  杜义飞  
探索性地基于产业结构二维度划分和成本视角,在合作博弈框架下研究TD-SCDMA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合作"摩擦"与获利决策。结果表明:(核心)技术创新者从成本角度可以选择部分较为清晰的事项作为其决策目标,如确定合作互补性资产企业、合作伙伴数量及合作顺序等;这些决策目标既会影响创新价值的创造,也会影响互补性资产企业的竞争替代,进而影响技术创新者的价值获取以及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树宽  姜红  
产业创新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产业创新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本文论证了基于创新结构效应的产业类型划分机理及其判定方法,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8个工业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5种不同的产业类型。针对我国每类产业的特点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立龙  魏江  郑小勇  
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关注不断升温,但对其内涵界定和理论定位仍较模糊。本文在梳理创新战略内涵演进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问题,初步构建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