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6)
- 2023(13562)
- 2022(11373)
- 2021(10384)
- 2020(8503)
- 2019(19320)
- 2018(18944)
- 2017(36545)
- 2016(19241)
- 2015(21240)
- 2014(20926)
- 2013(20457)
- 2012(18937)
- 2011(16963)
- 2010(16694)
- 2009(14806)
- 2008(14094)
- 2007(12008)
- 2006(10385)
- 2005(9203)
- 学科
- 济(90687)
- 经济(90615)
- 业(52155)
- 管理(51884)
- 企(39914)
- 企业(39914)
- 方法(35839)
- 数学(31884)
- 数学方法(31507)
- 地方(26864)
- 中国(25410)
- 农(25199)
- 业经(20668)
- 财(18361)
- 农业(17671)
- 地方经济(15467)
- 贸(15003)
- 贸易(14992)
- 易(14465)
- 环境(14443)
- 学(14324)
- 技术(14209)
- 制(13911)
- 产业(13719)
- 融(13577)
- 金融(13573)
- 发(13293)
- 银(13103)
- 银行(13082)
- 行(12678)
- 机构
- 学院(263454)
- 大学(259988)
- 济(114798)
- 经济(112753)
- 管理(104974)
- 理学(91109)
- 理学院(90137)
- 研究(89585)
- 管理学(88660)
- 管理学院(88154)
- 中国(67461)
- 京(53844)
- 科学(52668)
- 财(49574)
- 所(42974)
- 中心(42058)
- 农(40273)
- 财经(39702)
- 研究所(39015)
- 江(38614)
- 业大(36778)
- 经(36301)
- 经济学(35581)
- 范(35301)
- 师范(34965)
- 北京(33317)
- 院(33245)
- 经济学院(32161)
- 州(31381)
- 农业(31152)
- 基金
- 项目(185797)
- 科学(149534)
- 研究(138455)
- 基金(136048)
- 家(117379)
- 国家(116422)
- 科学基金(102169)
- 社会(90995)
- 社会科(86574)
- 社会科学(86558)
- 省(73949)
- 基金项目(72165)
- 自然(64232)
- 教育(62777)
- 自然科(62757)
- 自然科学(62746)
- 自然科学基金(61601)
- 划(61445)
- 编号(55226)
- 资助(54228)
- 发(46079)
- 成果(42735)
- 重点(42232)
- 部(41035)
- 创(40019)
- 国家社会(38332)
- 课题(38023)
- 创新(37494)
- 发展(37297)
- 展(36702)
- 期刊
- 济(124865)
- 经济(124865)
- 研究(75641)
- 中国(52418)
- 管理(39298)
- 农(37440)
- 财(36318)
- 科学(35564)
- 学报(35285)
- 大学(28097)
- 教育(27292)
- 学学(26595)
- 农业(26192)
- 技术(25189)
- 融(24649)
- 金融(24649)
- 业经(22515)
- 经济研究(20074)
- 财经(19081)
- 问题(16823)
- 经(16592)
- 业(13673)
- 技术经济(13252)
- 商业(12808)
- 科技(12762)
- 资源(12715)
- 贸(12484)
- 统计(12405)
- 策(11860)
- 世界(11856)
共检索到388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熊雪如
阐明了产业有序转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根据这个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广东产业转移经验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有序转移是在政府有效干预下所形成的有利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种产业转移形式。产业有序转移通过诱致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际产业合理分工、区际产业关联互动,以及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效率等路径,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杲 李海鹏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调整优化区域间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格局的变化与产业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艾华 魏后凯
当前,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跨区域产业转移已成为中国区域政策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根据中国各区域碳排放的差异性,合理设计有差别的碳减排目标,促进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与协调发展,是当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工业部门市场份额指标来反映地区产业转移状况,并按产业转移情况和工业化水平把中国划分为净转入、净转出和其他中西部三类区域;然后运用改进的LMDI模型,从碳排放系数、碳排放强度、经济结构及经济规模四个方面对不同区域碳排放效应进行分解,明确了不同区域碳排放的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中国区域碳减排政策应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建立了新的区域碳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覃成林 梁夏瑜
广东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推进产业转移的主体。政府把产业转移纳入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之中,通过制定规划和系列政策,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有效发挥了产业转移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这种以政府为组织者,把产业转移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设计推动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的做法,是一种有很高借鉴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创新。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孝锋 蒋寒迪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困境表明,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推进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遵循空间均衡和生态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部崛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分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文章基于系统论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综合序参量、耦合机制和耦合协调类型等方面来描述这一复合系统耦合机制模型及时空协调性规律,探讨了加强系统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耦合 时空协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熊雪如 覃成林
产业有序转移是指符合产业转移规律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转移。具有客观性、政府引导性、规划性、整体性和差异性五大特点。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府应加强中央政府或上级行政区政府、转入区与转出区地方政府的分工与互动,从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区域差异性产业发展政策、区域差异性要素供给政策、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区域差异性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构建政府作用体系,系统地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有序转移 政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栋生
应将推进东西合作互动、产业转移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的高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少军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申洪源
利用200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上16个制造产业的截面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16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产业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泽华 梁双陆
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2006—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提升了转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而对转出地区的影响则较弱;分行业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沿线地区转移对提升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效果最好;多样化集聚是产业转移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渠道。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樊士德 姜德波
劳动力外流后,无论是形成转移刚性即不回流还是回流,都会对区域间的企业转移行为和整个产业转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区域能否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地区差距抑或区域协调发展,从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间的内在关系,从理论研究视角回答了三个重要问题:劳动力流动究竟熨平还是拉大了地区差距?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究竟孰因孰果?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将劳动力流动进行内生化,建立其对产业转移与地区差距研究的新的分析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