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9)
2023(15460)
2022(12675)
2021(11623)
2020(9256)
2019(21113)
2018(20766)
2017(39820)
2016(21466)
2015(24029)
2014(24038)
2013(23675)
2012(21295)
2011(19014)
2010(18821)
2009(16943)
2008(16189)
2007(14179)
2006(12321)
2005(10655)
作者
(61219)
(51083)
(50508)
(48215)
(32257)
(24257)
(22869)
(20008)
(19281)
(18042)
(17305)
(17121)
(15986)
(15902)
(15664)
(15463)
(15151)
(15041)
(14546)
(14336)
(12513)
(12380)
(12267)
(11508)
(11478)
(11292)
(11185)
(11110)
(10175)
(9986)
学科
(91123)
经济(91035)
管理(60289)
(60153)
(47665)
企业(47665)
方法(38917)
数学(33505)
数学方法(33173)
(29237)
中国(25244)
业经(24179)
(22825)
地方(20639)
农业(20457)
(18065)
产业(15151)
(14692)
技术(14630)
(14439)
贸易(14431)
理论(14237)
环境(14093)
(13959)
(13488)
(12953)
(12297)
财务(12229)
财务管理(12209)
(12207)
机构
学院(305296)
大学(304409)
(123200)
管理(122954)
经济(120618)
理学(107574)
理学院(106439)
管理学(104693)
管理学院(104147)
研究(100699)
中国(71757)
(64260)
科学(62304)
(54192)
(48916)
(48055)
业大(45607)
中心(44915)
研究所(44859)
财经(44137)
(43204)
(41097)
师范(40752)
(40207)
北京(40145)
经济学(37423)
农业(37154)
(37059)
(35345)
经济学院(33982)
基金
项目(216643)
科学(171400)
研究(161381)
基金(157015)
(136151)
国家(134982)
科学基金(116716)
社会(103117)
社会科(97725)
社会科学(97702)
(85088)
基金项目(83651)
自然(73777)
教育(72762)
自然科(72061)
自然科学(72048)
(70876)
自然科学基金(70742)
编号(66166)
资助(62704)
成果(52749)
重点(48228)
(47656)
(47045)
(45493)
课题(45326)
国家社会(42791)
创新(42267)
项目编号(40702)
科研(40639)
期刊
(133170)
经济(133170)
研究(88822)
中国(54132)
学报(47380)
(46134)
科学(44372)
管理(43966)
(38972)
大学(36414)
学学(34309)
教育(34163)
农业(32392)
技术(26183)
业经(24024)
(22614)
金融(22614)
经济研究(21564)
财经(20744)
问题(17991)
(17797)
图书(15937)
(15594)
科技(15440)
技术经济(14708)
理论(14490)
(14315)
现代(14226)
商业(13948)
实践(13247)
共检索到430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艳秋   朱天康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越发显著,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从产业智能化的资本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角度论证了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从理论上探索了减小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路径。在实证上,本文采用D-K标准误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产业智能化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产业智能化主要通过功能性收入分配效应和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效应分析证明了优化产业结构和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能缓解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宇明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基于产业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证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智能化都可以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智能化会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扩散来影响城乡收入分配。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大,产业扶贫是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有力的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继亮  
利用2000—2012年中国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测度了全国和各省区的城乡居民在收入结构中分项收入上的差距对其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省际层面来看,城乡居民在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的差距较大,与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不一致;不同分项收入对总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不同、影响性质相异;城乡居民在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差距的拉大是导致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经营性收入差距的缩小可有效缩小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冲  孙永驰  
伴随新一轮智能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兴起,先进智能技术与工业部门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备受关注。基于技能偏向性视角,在理论诠释工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工业智能化通过改变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和收入水平,引起就业技能结构的高级化和技能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进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工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化水平和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存在异质性。这一研究揭示了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对制定相关公共政策、促进城乡共享智能技术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笑月  
通过对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发现导致湖南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拉大的原因,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最终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此,缩小湖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大力发展农业企业,培养新型农民三个层面,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已有的研究文献并没有系统说明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文章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分省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发展能够显著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旅游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对农村人均实际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而与城镇人均实际收入之间关系则不显著,研究还发现,旅游发展对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关系。除此之外,财政分权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关系中起负调节作用;城市化在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欢  
随着智能制造装备在各行业的不断普及,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逐渐加深。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与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本研究从劳动力的就业行为与收入视角,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评估了工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这一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进一步的检验与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与工作稳定性,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稳定迁移,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异质性。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持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与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给予了实证支持,也为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方向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东皇  王志华  刘宁  
本研究对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之间的关系提出理论假说,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基于1978-2017年中国和2000-2017年江苏、河南及四川的省级时序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关系。根据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负相关;城镇化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除直接效应外还通过中介变量城乡收入差距间接对城乡消费差距产生影响,在城镇化与城乡消费差距关系中城乡收入差距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约为25%,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样本也显著成立。研究结论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消费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政策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志国  赵宣凯  赵晶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patial Panel Model)实证研究本地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政策路径选择;省际间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受到临近省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昊芸   陈冰洁  
流通业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数字经济背景下,流通业智能化有助于拓展农村消费边界,同时促进城乡消费网络融合。本文基于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索流通业智能化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流通业智能化程度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流通业智能化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抑制效果最大。“宽带中国”政策推行后,该影响的效果显著增强。机制分析表明,流通业智能化发展通过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解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因此,加快流通业智能化转型速度、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助于缓解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定贇  张飞鹏  
为探究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等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基于该3个变量的数理模型,并建立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是由自身引起的,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定贇  张飞鹏  
为探究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等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基于该3个变量的数理模型,并建立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U型"关系,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是由自身引起的,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新蜀  张洪振  王艳  潘明明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昊芸   张扬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流通业智能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关键。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切入,依托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框架,梳理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影响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2—2022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流通业智能化程度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流通业智能化在面对负向宏观冲击时具有增长韧性,面对正向宏观冲击时表现出发展潜力;流通业智能化发展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等渠道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因此,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弥合区域数字鸿沟、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可为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贺  白钦先  
本文通过对金融排斥所引发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反思,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的收敛机制。即,由数字普惠金融的三大功能:基础功能、主导功能、衍生功能所形成的三大收敛效应:包容效应、减贫效应、增长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线性回归、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观察,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本文建议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当继续秉承"普"、"惠"的真实本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可惠及人人的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