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1)
2023(20065)
2022(16899)
2021(15396)
2020(13054)
2019(29229)
2018(28674)
2017(55042)
2016(30152)
2015(33404)
2014(33020)
2013(32381)
2012(29354)
2011(26266)
2010(25877)
2009(23408)
2008(22642)
2007(19704)
2006(17112)
2005(14645)
作者
(87210)
(72697)
(72083)
(68815)
(45989)
(34930)
(32645)
(28614)
(27671)
(25600)
(24630)
(24573)
(23066)
(22610)
(22570)
(22145)
(21845)
(21787)
(20834)
(20737)
(18158)
(17735)
(17554)
(16494)
(16408)
(16101)
(15964)
(15869)
(14583)
(14520)
学科
(123617)
经济(123488)
管理(85285)
(80646)
(65526)
企业(65526)
方法(57172)
数学(50246)
数学方法(49643)
(34087)
中国(31904)
(29870)
业经(28725)
地方(28185)
(26534)
农业(23201)
(21181)
贸易(21172)
环境(20968)
(20508)
(20003)
技术(19455)
(19095)
财务(19017)
财务管理(18979)
理论(18647)
(18513)
企业财务(18040)
产业(17314)
(16815)
机构
大学(420495)
学院(420129)
(166172)
管理(165765)
经济(162752)
理学(145244)
理学院(143633)
管理学(140845)
研究(140323)
管理学院(140108)
中国(101768)
科学(90775)
(88605)
(74736)
(72927)
(69913)
业大(68517)
研究所(64580)
中心(64523)
(60422)
财经(59955)
农业(58837)
北京(54790)
(54787)
(54787)
师范(54141)
(51433)
经济学(50481)
(48990)
经济学院(45864)
基金
项目(302649)
科学(237512)
基金(219737)
研究(214485)
(194344)
国家(192791)
科学基金(165212)
社会(136213)
社会科(129233)
社会科学(129196)
(119576)
基金项目(116889)
自然(109589)
自然科(107039)
自然科学(107010)
自然科学基金(105053)
(100446)
教育(98041)
资助(90010)
编号(85899)
重点(68487)
成果(67181)
(65329)
(65213)
(62852)
课题(58846)
创新(58754)
科研(58459)
国家社会(56614)
计划(56260)
期刊
(172296)
经济(172296)
研究(114193)
中国(74579)
学报(74040)
(67244)
科学(65000)
管理(58195)
大学(55525)
(54066)
学学(52646)
农业(46371)
教育(41902)
技术(35498)
(32243)
金融(32243)
业经(30259)
财经(28329)
经济研究(27953)
(24297)
(24027)
问题(23095)
科技(21688)
(21039)
图书(20749)
资源(20124)
统计(19587)
业大(19518)
技术经济(19476)
商业(18805)
共检索到590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怀超   白珊   范建红   刘柏君  
基于2010-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产业智能化对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异质性,并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产业集聚与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正向影响省域生态效率;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智能化对省域生态效率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生态效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业集聚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生态效率过程中发挥U型调节作用,绿色金融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生态效率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宇梅  尹少华  
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林业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肩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文章选取了林业第二产业面板数据测算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林业产业资源消耗与产业经济贡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通过收集处理2004~2013年我国15个省份的750个样本数据,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在考虑污染物排放等非期望产出变量条件下测度了我国15个省10年的林产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林产工业整体生态效率水平不高,但处于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行业综合规模效率大于技术效率,未来生态效率的提升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海曙  胡文艳  钟为亚  
笔者从产业集聚来源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中介变量——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之间的理论模型。笔者以2000年~2010中国省域制造业20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区分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探究其与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专业化产业集聚相对多样化产业集聚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过度产业竞争下专业化产业集聚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万里  宣旸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智能化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究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实现智能能源、智慧能源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研究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调节作用。得到的结论如下:(1)智能化促进能源效率,即增加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加强;(3)环境规制加速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4)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智能化更加促进能源效率;(5)不同地区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作用不同,西部地区智能化的作用最弱,但调节作用最大。政府和企业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完善环境规制和合理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宇梅  高纯一  雷光春  
测算了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15个省2004—2013年间的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测度同一时期各省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并通过计量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省份的产业集聚水平及生态效率在研究期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性会促进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提高。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林业产业需要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对林业产业基础设施投入、鼓励涉林企业进行生产和环保技术革新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安荣  杨明媚  
西方政策制定者就"多样化不仅能提高经济稳定性,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的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但产业多样化是否能有效降低失业,经验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中国产业政策多强调专业化及其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对产业多样化关注不多。本文采用2004-2011年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情境下产业多样化对就业增长与就业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产业多样化水平呈降低趋势;产业多样化对区域就业增长有正向影响;多样化对降低就业波动无明显作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兴侠  何宜庆  
文章首先通过区分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将工业生态效率分解为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以此来构建工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2005-2010年中国中部和东部各省工业生态效率;其次分别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外资利用、研发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四因素对源头消减效率和末端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源头消减为核心、转变工业结构、积极引进外资、加大科研投入和加强政府主导等中部地区提升工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磊  龚新蜀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邓荣荣   肖湘涛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以工业机器人为表征的工业智能化得以迅速发展,这为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精准决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契机。以工业机器人发展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代表性指标,探究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在作用机制上,工业智能化通过技术进步、能源优化、多元化产业集聚等渠道促进了区域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工业智能化对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人力资本雄厚、财政支持力度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明显;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的绿色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各区域要加强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结合,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综合性考核指标,加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间联合协作,不断畅通要素流动,增强市场活力,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蕾  邵明新  边英姿  
文章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依据其2006-2015年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对于各地市的金融效率进行测度,并依据其综合效率大小进行效率排序,依据其均值进行分组。应用静态面板的固定回归方法对不同金融效率下FDI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差异性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在金融发展效率低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金融发展效率高组,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颖  徐小峰  郑越  
环境污染促使了环境规制的产生,环境污染又与能源消耗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文章主要研究环境规制是如何影响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采用静态面板估计和SYS-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比较低。环境规制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一种"U"型关系,较弱的环境规制强度不利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即跨过"拐点"后,能够促进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明  胡继连  赵伟  张复宏  
文章利用2004-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统计数据,以不变价GDP作为产出指标,以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为投入变量,R&D资本投入和R&D人员投入作为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研究了山东省R&D投入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山东省的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R&D人员投入的影响作用更大。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高产出、高效率"和"低产出、低效率"两个经济区域,通过区域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两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建军  高燕菲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建军  高燕菲  
临空经济发展使得空港城市成为集聚高端生产要素的承载地,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04—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分别探讨临空经济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作用显著,航空货流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的影响系数最大且最显著;临空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其中对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最大;航空客流引发的高端人才流动是高技术产业内部集聚的主要动力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少华  陈浪南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的能源消费,是在中国经济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非常关注以投资一体化、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为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在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构建经济全球化指数的基础上,基于33个工业行业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CSE稳健估计发现经济全球化显著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技术进步、产权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也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对于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产业升级具有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