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0)
2023(15480)
2022(12978)
2021(12190)
2020(9892)
2019(22866)
2018(22901)
2017(42500)
2016(24092)
2015(27404)
2014(27900)
2013(26939)
2012(25030)
2011(22785)
2010(23022)
2009(20368)
2008(19604)
2007(17296)
2006(15421)
2005(13779)
作者
(67463)
(55561)
(55268)
(52591)
(35457)
(26612)
(25255)
(21876)
(21319)
(20248)
(19029)
(18638)
(17661)
(17608)
(17264)
(17135)
(16655)
(16611)
(15842)
(15824)
(14130)
(13815)
(13463)
(12743)
(12609)
(12483)
(12423)
(12389)
(11205)
(11009)
学科
(96996)
经济(96909)
管理(62028)
(59187)
(47689)
企业(47689)
方法(37908)
中国(32383)
数学(32259)
数学方法(31900)
地方(26369)
(26260)
教育(23639)
业经(23630)
(21385)
(19762)
理论(19056)
农业(17751)
技术(17607)
(16694)
贸易(16681)
(16102)
(16066)
(15872)
环境(15458)
(15242)
产业(14885)
(14843)
银行(14804)
地方经济(14773)
机构
学院(333101)
大学(330152)
(126550)
管理(125890)
经济(123541)
研究(116069)
理学(108086)
理学院(106780)
管理学(104981)
管理学院(104363)
中国(81427)
(73334)
科学(71231)
(58300)
(56167)
(53381)
师范(52991)
研究所(52978)
中心(51098)
(50906)
(50330)
北京(47438)
业大(46821)
财经(44541)
师范大学(43017)
技术(42762)
(42234)
(41807)
教育(41026)
(40387)
基金
项目(222290)
科学(175806)
研究(172215)
基金(155404)
(133569)
国家(132266)
科学基金(113344)
社会(104739)
社会科(99056)
社会科学(99035)
(90559)
教育(85051)
基金项目(82350)
(76575)
编号(74126)
自然(71148)
自然科(69432)
自然科学(69420)
自然科学基金(68135)
资助(63254)
成果(61531)
课题(54319)
(52514)
重点(50989)
(49360)
(46973)
项目编号(44689)
(44412)
创新(43434)
规划(43096)
期刊
(144250)
经济(144250)
研究(106659)
中国(75433)
教育(69711)
学报(47793)
管理(46844)
(46251)
科学(45242)
(39855)
大学(37034)
技术(35256)
学学(33295)
农业(32718)
(27625)
金融(27625)
业经(25364)
经济研究(22603)
财经(20802)
职业(20415)
图书(18957)
问题(18649)
(17867)
(17130)
论坛(17130)
(16894)
科技(16109)
技术经济(15617)
理论(15379)
(15104)
共检索到505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俊  胡勇  
研究共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职教育对产业新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贡献的计量模型。二是通过该模型,计算中山火炬高新区由产业新城向科技新城整体转型期间(2004—2011年),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贡献率。高职教育在城市转型升级期间对经济社会的整体贡献率为27.17%;其中,高职教育对民生福祉改善贡献为13.88%;对科技研发贡献为70.15%;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为16.52%,研究表明,社会从业人员创新能力成为判断教育对转型升级贡献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比重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剑  马昭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就业市场密不可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剑  王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其知识、技术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发展地方高职教育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对于高职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楼飞燕  
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树立明确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求,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更新高职教育人才培育观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应用技术性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中高职协调发展在概念理解与实施上一直存在诸多困难与滞后性。文章以梳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国家政策历史脉络为基础,阐述了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内部关系主要是中高职协调发展与中高职衔接的关系,外部关系主要是中高职协调发展与其他教育及产业的关系。中高职协调发展是一个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概念,处理好其内部与外部关系是有效实现协调发展的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基纯  王枫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广东省全省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整体协调水平等级偏低,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同处一个协调发展等级的不同区域协调类型有明显差异。为此,广东省应以珠三角地区为辐射源,逐步提升全省整体协调水平;强化区域间与区域内部协作,促进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分区指导,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建平  沈陆娟  
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演变升级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高职教育应面向产业集群,为区域专用性劳动力市场服务。然而,将3次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类型进行细分,将高职院校招生大类与之对应,引入相似度、偏离度和支持度评价模型,对具体集群经济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支持视角进行案例剖析后发现,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并不吻合,应构建高职教育对产业集群内容、人才需求、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协调支持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仲耀黎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进程的加快,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安徽高职教育尚未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安徽的经济建设需要高职教育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与服务。为此,高职教育要为安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壮大皖江产业带、大力推进产业集聚,提供人才支撑,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协调互动、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树超  范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10年发展,正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基础的10年,适应了不同地区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础。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000年到2010年,全国常住人口每10万拥有大学(大专以上)程度的人数由3611人增长到8930人,而在四川、广西、安徽、云南、贵州和西藏等6省(自治区)则由不足2500人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新光  张永起  丘甜  
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但是二者的关系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此,针对福建自贸区三片区——平潭、福州、厦门的样本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回归模型来分析三片区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三个地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逐步提高;同时,三个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增强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发展的协调度,需要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文富  张晨  
职业教育需要高度重视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协调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与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已呈基本协调态势,但一些地区仍存在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因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通过政策倾斜促进涉农专业和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更加匹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冉祥云  
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借鉴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以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城镇化进程和质量方面分析了我国283个地级城市对产业升级发展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在总结了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应在差异性城镇化、生态城镇化、转型城镇化方面,不断促进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燕  
消费升级不仅要以收入提升为前提,还需要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品的可得。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带动区域内及周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的提高。本文从产业集聚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房价上涨带来的收入财富增加,有利于居民基础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居民生活进入品质消费阶段。核心城市过高的居住和基础生活成本,反而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只有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控制居住等基础消费支出,才能实现居民收入提升和家庭财富积累,使居民实现更高品味的消费需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光慧  叶建华  
新城建设中处理好新城与老城的关系是决定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在新城快速建设中既有借助产业、文化、体制、交通等融合成功处理好新城与老城关系的案例,也有二者难以融合影响新城发展的教训。建议在新城建设中,注重从新城与老城资源互动、空间布局合理、新城发展与老城改造相结合、人口导入注重内外协调四个方面入手,解决好新城与老城的融合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