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9)
2023(10955)
2022(9275)
2021(8453)
2020(6798)
2019(14936)
2018(14544)
2017(26855)
2016(15400)
2015(17655)
2014(17739)
2013(16336)
2012(14793)
2011(13320)
2010(13379)
2009(11493)
2008(10902)
2007(9884)
2006(8471)
2005(7366)
作者
(40196)
(33095)
(33088)
(31431)
(20658)
(15837)
(15250)
(12792)
(12562)
(12139)
(11280)
(11108)
(10502)
(10313)
(10213)
(10124)
(10041)
(9832)
(9811)
(9223)
(8372)
(8200)
(8018)
(7761)
(7526)
(7487)
(7406)
(7221)
(6783)
(6685)
学科
(56510)
经济(56469)
管理(36204)
(32207)
(26174)
企业(26174)
方法(20071)
中国(18639)
(17697)
地方(17452)
数学(16012)
业经(15802)
数学方法(15761)
理论(13472)
教育(12267)
农业(11811)
产业(11448)
技术(10881)
地方经济(10473)
教学(10443)
(10194)
(10053)
(9332)
环境(9296)
(9271)
贸易(9266)
(9210)
(8895)
(8070)
(7294)
机构
学院(205629)
大学(191105)
(72743)
经济(70846)
管理(70040)
研究(64356)
理学(60214)
理学院(59370)
管理学(58013)
管理学院(57628)
中国(45044)
科学(40655)
(40102)
(33879)
(33138)
师范(32864)
技术(32555)
(32093)
(31747)
职业(31442)
(30468)
中心(29888)
研究所(28982)
业大(28378)
(27401)
师范大学(25380)
财经(25219)
北京(24687)
农业(23712)
(23687)
基金
项目(135619)
研究(109749)
科学(107384)
基金(90829)
(77350)
国家(76530)
社会(66046)
科学基金(65577)
社会科(62428)
社会科学(62417)
(59933)
教育(55626)
编号(50360)
(48971)
基金项目(47952)
成果(39997)
自然(38653)
自然科(37676)
自然科学(37670)
课题(37456)
自然科学基金(36943)
资助(35063)
(33206)
(32647)
重点(32198)
(29690)
项目编号(29343)
规划(29076)
(28657)
(27692)
期刊
(86208)
经济(86208)
研究(56056)
中国(48107)
教育(47414)
(28699)
学报(27569)
技术(26389)
科学(26032)
管理(25270)
(24290)
职业(21439)
大学(21336)
农业(20002)
学学(19611)
业经(17688)
技术教育(14071)
职业技术(14071)
职业技术教育(14071)
(13826)
金融(13826)
(13238)
论坛(13238)
经济研究(13180)
财经(11583)
图书(11379)
问题(10914)
(10382)
(10093)
商业(10039)
共检索到303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茹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向高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产业文化育人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也具有紧迫性。其路径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海军  
职业素养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关键,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职业素养培养就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它旨在培养高职生的道德、创新、合作与专业素养。当然,针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还应当精神教育渗透切入,文章探讨了告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着重探究了思想政治视域下告知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郭莹  
我国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学生核心素养正式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育关照社会新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范畴。经济结构面向重大调整和转型升级,意味着人才的流动、岗位的变迁、技能的更新加剧,势必对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职业教育主客体兼具的"技能至上""工具理性"等传统理念阻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校园活动三级载体实施"感、攒、看、练、验、展"六嬗变全员全过程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是破解当前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加平  
"技术素养"是对技术领域"知、能、情"的综合体现,是技术性、人文性的集合。在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应该以专业课教学带动学生技术知识的建构,以实践教学带动学生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以社会活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的方式,整体上促进高职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萧早荣  
文章在分析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实现厚植爱国主义之魂、培养有竞争力的专业技能、注入工匠精神之魄、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体、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两翼等要求。具体来说,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合力共振,构建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全"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平  俞素春  
现代学徒制改革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新视窗。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效性受损的问题切入,分析现代学徒制改革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优势,从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提升合作力,双师共同提升、创新方法增强塑造力,文化双向融通、创新评价激活原动力等三个维度,为现代学徒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优化提供了实践参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斌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职业教学的难度与挑战。现阶段,全育人理念逐渐被落实与应用到高职院校职业教学当中,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科学规范的教学育人理念落实到职业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丰富理论知识,还能够切实提升职业教学水平与整体质量,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创新与发展的需求。对此,如何规范准确地运用全育人理念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文章概述了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并提出合理性与实际应用性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教师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盈  
教育兴则经济荣,知识丰则民富。古语有云:治国之本,始于富民。唯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才能为国家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旨在使职业教育能够更高效地提供人力资源、科研资源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共同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刻分析,更是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共同富裕”战略中作用的积极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淑敏  李秋红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创业教育为例,探索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必要性、可能性,探索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新路径,以期拓宽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空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润花  王春凤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对学生在校期间全面素质的培养。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素养的现状,把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划分为学生的思想素养、心理素养、专业素养、行为素养、社交素养五个方面,并从政策依据和学理依据出发,提出了评价的指标与观察标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研制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靳敏  何花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在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五四精神与时俱进、常讲常新,始终是广大青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离不开五四精神的传承。理清五四精神新发展的逻辑理路,阐明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价值,进而从丰富五四精神的内容、创新"五四"育人方式、完善"五四"育人机制三个维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五四精神的弘扬路径,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栾声越  丁颖  
在当下的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所谓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够自主实现学习方法、策略之间的有效管理和调节,从而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取得教学的有效成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需要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有效的开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海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充分借鉴通识教育的经验成果,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应然的选择。应着重从道德教育的渗透、道德教育的环境和道德教育的互动等方面探究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路径:渗透模式下要加强人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渗透和社会实践渗透,环境模式下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制度建设和校园媒体建设,互动模式下要加强价值澄清、自我教育和角色体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清强  吴锦  
他者性是区别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一种教学交往的范式。以阐释师生教育关系为遵循,厘清了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然向度。以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为脉络,重构了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标准。在此基础上,从把握方向,精准施策抓内涵、立足设计,规范标准抓实效、循序渐进,质量引领抓评价、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抓提升等方面探究了他者性视域下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