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1)
- 2023(13084)
- 2022(10444)
- 2021(9532)
- 2020(7754)
- 2019(17245)
- 2018(16962)
- 2017(33382)
- 2016(17800)
- 2015(19993)
- 2014(20044)
- 2013(20217)
- 2012(19118)
- 2011(17176)
- 2010(17760)
- 2009(17062)
- 2008(17128)
- 2007(15749)
- 2006(14521)
- 2005(13649)
- 学科
- 济(91810)
- 经济(91712)
- 业(80184)
- 企(71486)
- 企业(71486)
- 管理(65069)
- 方法(32663)
- 业经(31440)
- 农(29171)
- 中国(27071)
- 财(25568)
- 数学(24100)
- 数学方法(23940)
- 地方(22987)
- 农业(20803)
- 技术(19638)
- 制(19300)
- 务(18127)
- 财务(18105)
- 财务管理(18081)
- 企业财务(17097)
- 和(16199)
- 贸(15748)
- 贸易(15731)
- 策(15466)
- 易(15257)
- 银(15088)
- 银行(15070)
- 行(14696)
- 产业(14351)
- 机构
- 学院(274057)
- 大学(266505)
- 济(121790)
- 经济(119528)
- 管理(107625)
- 研究(91961)
- 理学(90708)
- 理学院(89815)
- 管理学(88830)
- 管理学院(88310)
- 中国(73718)
- 财(58543)
- 京(56918)
- 科学(52037)
- 所(46700)
- 财经(45387)
- 农(44059)
- 江(44039)
- 研究所(41385)
- 中心(40982)
- 经(40864)
- 北京(36908)
- 经济学(36662)
- 业大(36548)
- 州(35282)
- 农业(34050)
- 范(33564)
- 师范(33276)
- 院(33237)
- 经济学院(33130)
- 基金
- 项目(166782)
- 科学(132621)
- 研究(128159)
- 基金(118986)
- 家(101332)
- 国家(100308)
- 科学基金(86990)
- 社会(83352)
- 社会科(79224)
- 社会科学(79209)
- 省(68056)
- 基金项目(62373)
- 教育(56624)
- 划(54695)
- 自然(52185)
- 编号(52093)
- 自然科(50930)
- 自然科学(50917)
- 自然科学基金(50067)
- 资助(47866)
- 发(42611)
- 成果(42150)
- 创(38205)
- 业(37365)
- 重点(37235)
- 课题(36849)
- 部(36495)
- 发展(35505)
- 展(34918)
- 创新(34802)
- 期刊
- 济(149443)
- 经济(149443)
- 研究(87377)
- 中国(56061)
- 管理(46758)
- 财(46326)
- 农(43075)
- 科学(35572)
- 学报(34441)
- 融(30503)
- 金融(30503)
- 农业(29482)
- 业经(28150)
- 大学(27449)
- 教育(27259)
- 技术(26239)
- 学学(26046)
- 经济研究(23307)
- 财经(23108)
- 问题(20239)
- 经(20138)
- 技术经济(16760)
- 业(16739)
- 贸(16090)
- 商业(15473)
- 现代(14756)
- 经济管理(13749)
- 国际(13691)
- 世界(13597)
- 经济问题(12917)
共检索到434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雷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内信用评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的初期,应持续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最终形成以市场评级机构为主体的信用评级市场,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评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用评级业 融资约束 信息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雷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内信用评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的初期,应持续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最终形成以市场评级机构为主体的信用评级市场,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评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信用评级业 融资约束 信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德勇 欧阳强 申米玲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渊源,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最后提供了推进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加大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和体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理论和科技等八项措施。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经济 路径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慧 和金生
近年来,针对中国OEM的商标侵权诉讼案例日益增多,中国作为一个OEM加工贸易大国,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国际商标权诉讼案不断增多的原因基础上,集中分析了OEM生产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带来的涉华商标侵权争端的不断升温,最后提出加强品牌竞争、提高本国商标的知识管理力度以及开展境外OEM等方式,是我国贴牌生产加工贸易今后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商标侵权 OEM模式 路径选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雅山
津冀港口企业的协同发展应重点放在如何依托资源整合方面,实现核心业务和服务链条的互联互通。本文提出应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和一体化管理,破解无序竞争难题,另外,以资本市场运作为突破口,创新路径,并提升龙头企业的域内资源整合力,解决港口投资运营主体众多、股权分散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倩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发展还面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污染和次生污染严重,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合理,生态理念淡薄、市场化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要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化面临的困境,实现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生产 生态化发展 实施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京
低碳经济已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出发,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建安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资源存量和能源效率两方面的约束。我国资源约束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的天生不足;另一方面更在于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低效率的资源消耗,也就是资源的结构性消耗,表现为过度重工业化和无序工业化。针对自然资源绝对不足和资源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情况,以"提高资源效率"为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是资源约束条件下产业结构生态发展演进路径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使用的社会效率,以"集约型"资源消耗方式突破资源消耗的结构性瓶颈,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蕾
软件产业结构的演进,是软件产业各组成部分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特征较为显著,但离合理化和高级化目标尚有差距,其正处在从不合理向合理、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应对我国软件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模式作出合理选择。
关键词:
软件产业 产业结构 产业演进 优化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志旺
本文通过对住宅需求方即置业者在购买工业化住宅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来解释开发工业化住宅的难题所在。分析表明,工业化住宅具有短期成本明显劣势、长期成本微略优势的特点,其价值尚未被置业者所接受。由此出发,可以得出结论:推动住宅产业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住宅的性价比;发展工业化住宅应从发达地区的高档住房入手。
关键词:
住宅产业化 成本-收益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国才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必须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目前,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和财政转移是平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三种路径虽有一定联系,但在理论基础、中间目标与实现机制上又有一定差异。基于三种平衡区域发展路径各自特点,且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需要对其加以适当整合,以构建人口转移为主、产业转移为辅、财政转移为补充的平衡区域发展综合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文婷
本文将产业集聚的模式分为外源型集聚、内源型集聚和混合型集聚三类,通过研究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三种集聚模式发展路径的特点和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开发区的适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杰文 张清正
"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区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而,科学把握发展变化中的新业态,为区域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十一五"以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仍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区域相关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区域间发展总体协调,对深化区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