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20)
2023(22130)
2022(18364)
2021(16830)
2020(14031)
2019(31736)
2018(31435)
2017(60601)
2016(33128)
2015(37009)
2014(37072)
2013(36549)
2012(33973)
2011(30674)
2010(31237)
2009(29262)
2008(29063)
2007(26323)
2006(23838)
2005(21921)
作者
(96175)
(79878)
(79220)
(75687)
(51226)
(37949)
(36160)
(31072)
(30377)
(28955)
(27365)
(26984)
(25682)
(25644)
(25032)
(24451)
(23693)
(23245)
(23084)
(23083)
(20119)
(19789)
(19521)
(18330)
(17965)
(17886)
(17850)
(17786)
(16124)
(15793)
学科
(143683)
经济(143499)
(111457)
管理(108353)
(96411)
企业(96411)
方法(58390)
数学(47333)
数学方法(46816)
(41981)
(41942)
中国(41188)
业经(40300)
地方(31667)
(31620)
农业(28708)
(27424)
财务(27333)
财务管理(27284)
(26090)
企业财务(25937)
(25284)
贸易(25266)
理论(24630)
(24470)
技术(24385)
(24099)
银行(24051)
(23748)
(23061)
机构
学院(478191)
大学(477449)
(197924)
经济(193653)
管理(188217)
研究(161945)
理学(160360)
理学院(158631)
管理学(156211)
管理学院(155303)
中国(125531)
(103204)
(97031)
科学(95516)
(81003)
(76896)
财经(75259)
(75023)
中心(73594)
研究所(72412)
(68197)
业大(67322)
北京(65793)
(62551)
师范(62004)
(59710)
农业(59613)
经济学(59568)
(58805)
财经大学(55377)
基金
项目(309648)
科学(244902)
研究(231723)
基金(224235)
(193273)
国家(191541)
科学基金(165791)
社会(147694)
社会科(140033)
社会科学(140002)
(120950)
基金项目(117242)
教育(106390)
自然(104920)
自然科(102449)
自然科学(102429)
自然科学基金(100618)
(100534)
编号(95176)
资助(92532)
成果(78919)
重点(68824)
(68703)
(68222)
课题(65971)
(65183)
国家社会(60850)
创新(60344)
教育部(59519)
(59464)
期刊
(230817)
经济(230817)
研究(149293)
中国(100603)
(76981)
管理(75489)
(71824)
学报(69959)
科学(65533)
教育(56526)
大学(54478)
学学(50825)
(50076)
金融(50076)
农业(48799)
技术(43028)
业经(38883)
财经(38077)
经济研究(35910)
(32721)
问题(30139)
(26956)
图书(24743)
技术经济(24622)
(23420)
现代(22771)
理论(22571)
商业(21940)
科技(21653)
(21363)
共检索到74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宁   王红霞   张国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产业支撑和重要保障。从政策赋能机制视角出发,以2010—2020年15项产业数字化细分政策和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数字化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加研发投入两种机制赋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但具体细分政策在机制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种机制的效果存在企业技术水平、规模及区位的异质性。其中,产业数字化政策更易通过影响劳动力质量作用于中高技术、特大型、东部企业;通过影响研发资本投入作用于中低技术、中型、中部企业,且企业规模越大,研发资本投入路径的赋能贡献越低。本文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实践进行了统一评估,其中对政策影响机制的探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拓展的政策选择方向,这对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令  王亚飞  伍政兴  
文章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借助SPSSAU软件和Stata 17.0软件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直接正向影响,通过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等产生间接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并受到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影响。当门槛变量低于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而当门槛变量超过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就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欣   许永斌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双重向度”,其耦合协调状况能够较好地表征数字经济的发展结构,可将其命名为数字耦合度。文章基于2015—2019年中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将数字耦合度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合理性,并对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耦合度有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城市,其赋能水平依次提升;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到生态层面,其赋能水平依次降低。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耦合度可以通过创业活跃度、人才聚集和金融发展这三个中介渠道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耦合度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仁发  郑媛媛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信息化水平和高端发展五个方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结构对其促进作用越强;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结构主要通过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雅妃   朱朝晖   李敏鑫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稳定剂,亦是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实现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双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0—2020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即同时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绩效。机制验证表明,创新渠道和效率渠道是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促使资源向高生产率企业倾斜并能够有效促进ESG绩效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化进程加快均能强化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不断推进经济绩效与ESG绩效的复合增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政府应夯实制度基础,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从而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春梅  奚贞子  马金金  
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使用1999-2016内地年30个省市、27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定量测度区际产业转移,选择产业关联较强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投入产出法识别关联产业、测算其关联产业溢出,利用2004—2016年内地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关联产业溢出效应与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的关系、产业转移中的关联产业溢出与电子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2014年中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拐点,总体工业由之前的分散转移转为新的集中转移,而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处在向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的分散转移中;②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中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促进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③产业转移中第三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对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转移的作用高于工业,但工业的关联溢出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永坤  王晨晨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为探究数字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文章首先基于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最后考察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及其五大分项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产业升级为中介促进了高质量发展,对创新、绿色、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对于协调、共享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数字经济通过引发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差异对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令  王亚飞  伍政兴  
为探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2012—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贸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供应链升级的中介作用和市场需求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论证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供应链升级也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影响机制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同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并受到供应链升级等变量约束。研究结论为揭示数字贸易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李宏伟  
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热点议题。以2018—2022年2445家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在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中,资产结构和内部控制能够起到中介作用,企业经营风险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在推动东部地区企业及非高新技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果。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九斤   张爽   邓小凡  
我国制造业企业依托数字技术转型升级可以抢占技术革命的主导优势。文章基于2016—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发展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中介效应上看,营运成本、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水平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从调节效应上看,提升服务化水平在数字化水平和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促进国有制造业企业、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大规模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为忠  刘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娜   高峰   常亮  
文章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影响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各省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数字经济主要从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提升了制造业发展质量,但现阶段对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整体发展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主要体现在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两个维度,但在西部、东北地区则未呈现明显赶超趋势,现阶段数字经济红利的发挥尚不能显著缩小地区制造业发展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