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3)
- 2023(16730)
- 2022(13668)
- 2021(12248)
- 2020(9973)
- 2019(22369)
- 2018(22226)
- 2017(42726)
- 2016(23605)
- 2015(26207)
- 2014(26131)
- 2013(25819)
- 2012(23378)
- 2011(21074)
- 2010(20595)
- 2009(18477)
- 2008(17751)
- 2007(15537)
- 2006(13496)
- 2005(11675)
- 学科
- 济(98378)
- 经济(98284)
- 管理(67338)
- 业(65044)
- 企(52575)
- 企业(52575)
- 方法(42912)
- 数学(36965)
- 数学方法(36626)
- 农(27511)
- 业经(26067)
- 中国(26039)
- 学(21919)
- 财(21380)
- 地方(20547)
- 农业(18829)
- 环境(18234)
- 产业(17741)
- 贸(17711)
- 贸易(17702)
- 易(17186)
- 技术(16098)
- 和(15516)
- 制(15263)
- 理论(14800)
- 划(14210)
- 银(13457)
- 务(13425)
- 银行(13388)
- 财务(13357)
- 机构
- 大学(336444)
- 学院(335623)
- 管理(134079)
- 济(133669)
- 经济(131015)
- 理学(117435)
- 理学院(116161)
- 管理学(114132)
- 研究(114041)
- 管理学院(113573)
- 中国(81519)
- 科学(74120)
- 京(71587)
- 农(62720)
- 所(57486)
- 业大(56734)
- 财(56186)
- 研究所(53265)
- 中心(50822)
- 农业(49747)
- 江(47353)
- 财经(46366)
- 北京(44422)
- 范(43220)
- 师范(42689)
- 经(42283)
- 院(41488)
- 经济学(40015)
- 州(38485)
- 经济学院(36390)
- 基金
- 项目(241835)
- 科学(189179)
- 基金(175311)
- 研究(171421)
- 家(155705)
- 国家(154464)
- 科学基金(131610)
- 社会(108787)
- 社会科(103272)
- 社会科学(103247)
- 省(95264)
- 基金项目(93835)
- 自然(86811)
- 自然科(84752)
- 自然科学(84728)
- 自然科学基金(83201)
- 划(80255)
- 教育(76466)
- 资助(70512)
- 编号(68592)
- 重点(54354)
- 成果(53296)
- 发(52777)
- 部(51609)
- 创(50708)
- 创新(47346)
- 课题(46696)
- 科研(46372)
- 计划(45309)
- 国家社会(45282)
- 期刊
- 济(139658)
- 经济(139658)
- 研究(92496)
- 学报(60793)
- 中国(58744)
- 农(56832)
- 科学(53448)
- 管理(47324)
- 大学(44869)
- 学学(42519)
- 财(40042)
- 农业(39599)
- 教育(32672)
- 技术(27398)
- 业经(24700)
- 融(24173)
- 金融(24173)
- 经济研究(22841)
- 财经(21632)
- 业(20939)
- 问题(18987)
- 经(18607)
- 科技(18361)
- 图书(17877)
- 版(16819)
- 业大(16447)
- 技术经济(16394)
- 商业(15449)
- 理论(15368)
- 资源(15142)
共检索到469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晖 程新如 秦佳奇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维度比较分析其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力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在中、西部和数字技术水平低的地区,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农业和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碳生产力提升。本文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慧智 李犀尧
本文以2011~202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深层逻辑,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满足了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条件;(2)不同特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存在异质性,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有利于提升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企业、国有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这有助于企业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并助力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3)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渠道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层支撑,而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芳 张和平 孙晴晴 刘禹轩
通过对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层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提高新质生产力,一是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二是从生产层面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对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增量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晔
文章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省份更强,同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抵抗力的赋能效应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链韧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洪志
<正>银行业作为金融主体和数字原生行业,其自身数字化转型引发的量变和质变是锤炼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本银行业作为金融主体和数字原生行业,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不仅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而且其自身数字化转型引发的量变和质变更是锤炼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本。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会恒 章伟成
本文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因素。实证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资金约束、强化管理者能力和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上升。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弱地区的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为制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春 葛辛荻 孙英杰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省级新质生产力指标,深入探究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技术成果市场转化和资本集聚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商业银行数字化分维度、人才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化及产学研合作方面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法制环境与金融监管的显著调节。此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跨越自身和数字普惠金融的门槛后,会对新质生产力产生更为强劲的助推效应。因此,应加快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完善技术与金融市场建设,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保驾护航。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庆龙
本文论述了新质生产力与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关系,认为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从劳动者要素、技术要素、数据要素三个方面赋能财务数字化转型,财务数字化转型又通过形成财务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松 徐政 邓颖
本文利用2012—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在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三大维度中,绿色生产力对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科技生产力的影响次之,创新生产力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调节作用: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更大;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被削弱。因此,要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投入力度,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和完善绿色制度激励,强化跨区域产业合作和政策协同,合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整体碳减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海鹰 刘金龙
数字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促进了碳生产率的提升,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础上仍然成立;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在碳生产率差异下,产业数字化所发挥的作用均随着碳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且对于中、西部地区,在较低碳生产率水平下,这种促进作用大于东部;产业结构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中起明显的中介效应;环境规制在产业数字化与碳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基于此,要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序渐进推进环境规制政策落实。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碳生产率 产业结构 环境规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健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苏 朱媛
为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目标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0—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老龄化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大于门槛值时,人口老龄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影响将发生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建议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从而抑制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应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