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4)
2023(17809)
2022(14675)
2021(13306)
2020(10943)
2019(24636)
2018(24393)
2017(46853)
2016(25712)
2015(28535)
2014(28316)
2013(27812)
2012(25324)
2011(22610)
2010(22254)
2009(20147)
2008(19407)
2007(16862)
2006(14608)
2005(12611)
作者
(75290)
(62677)
(62166)
(58994)
(39407)
(30024)
(28160)
(24668)
(23775)
(22018)
(21198)
(21075)
(19863)
(19452)
(19283)
(19041)
(18898)
(18723)
(17883)
(17701)
(15724)
(15123)
(15075)
(14106)
(14072)
(13754)
(13746)
(13721)
(12634)
(12525)
学科
(106502)
经济(106398)
管理(70137)
(67442)
(54091)
企业(54091)
方法(44720)
数学(38750)
数学方法(38376)
(29980)
中国(28375)
业经(27311)
地方(25928)
(23379)
(22578)
农业(20345)
(18045)
贸易(18036)
产业(17963)
(17363)
技术(16860)
(16787)
环境(16679)
(15995)
理论(15854)
(14578)
财务(14507)
财务管理(14488)
(14414)
银行(14349)
机构
大学(359796)
学院(359104)
管理(141044)
(140586)
经济(137661)
理学(123304)
研究(122275)
理学院(121860)
管理学(119680)
管理学院(119058)
中国(88061)
科学(79646)
(78670)
(65160)
(61438)
(59912)
业大(59433)
研究所(56855)
中心(54977)
农业(51519)
(51114)
北京(49396)
财经(49187)
(48211)
师范(47665)
(44826)
(44780)
经济学(41997)
(41954)
师范大学(38715)
基金
项目(258110)
科学(201774)
基金(185850)
研究(184390)
(164383)
国家(163031)
科学基金(139008)
社会(116648)
社会科(110554)
社会科学(110522)
(101754)
基金项目(99936)
自然(91212)
自然科(89035)
自然科学(89010)
自然科学基金(87390)
(86078)
教育(82735)
编号(74750)
资助(74308)
成果(58583)
重点(58108)
(56710)
(54822)
(53914)
课题(51137)
创新(50350)
科研(49144)
国家社会(48149)
计划(47907)
期刊
(149729)
经济(149729)
研究(100461)
中国(65044)
学报(64129)
(59024)
科学(56376)
管理(48865)
大学(47351)
学学(44530)
(43416)
农业(40802)
教育(37529)
技术(29377)
业经(26991)
(26460)
金融(26460)
经济研究(24576)
财经(22803)
(21095)
问题(20378)
图书(20365)
(19577)
科技(19225)
(17963)
资源(17371)
业大(17079)
商业(17023)
技术经济(16612)
理论(16156)
共检索到507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晨帆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成为产业链实现升级转型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以我国京津冀区域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产业数字化对流通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产业数字化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京津冀区域流通效率的提升,且这一作用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二是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环京城市产业数字化发展对区域流通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三是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能够带来引致创新进而促进区域流通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流通效率,本文提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发挥北京市周边辐射效应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绘存  
基于2000—2015年京津冀专利数据,采用专利申请量变化和专利创新结构变化分析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态势。研究发现:(1)2000—2015年,京津冀区域整体上创新差异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中京津、京冀相对差异在缩小,但津冀相对差异变化并不明显;(2)2009年以前,津、冀创新差异化明显,京呈现均衡化发展,2009年以后,津、冀内部创新呈现均衡化发展,京则呈现差异化扩大发展趋势;(3)2000—2015年,京津、京冀、津冀之间创新领域相似度不断升高,同时在具体的某个创新领域发展变化而言,2006年以后,京津冀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4)2000—2015年,津冀之间产业一致性更多反映在基础化学、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而京津、京冀之间则共同表现为向北京主导的电子元件、通信等产业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婷  
为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借助面板数据研究商贸流通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效应,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他指标在不同程度上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先花  张杰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先花  张杰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勇  关佳音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且三地在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京津冀地区2005-2017年间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不能否定其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栗志慧   刘洁  
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考虑数字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运用VIKOR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0—202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10—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创新主体,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布局数据化平台和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建国  
运用20032015年京津冀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京津冀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测算要素投入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县之间的经济增长及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进一步发现资本投入依然是京津冀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京津冀经济增长依然是要素投入的结果;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大部分区市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合理引导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提升要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一体化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有效对接,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叶堂林  
京津冀三地在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步性,北京已率先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而河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北京由于其城市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明显高出周边城市和地区,加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部分传统制造业的扩散转移,必将促进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链接、产业升级。滨海新区和曹妃甸作为京津冀都市圈未来的两大引擎,拥有得天独厚地地理优势,前者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赋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后者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京津冀产业存在较大差距,以新型产业分工为基础,通过合理政策措施,完全有可能在区域内形成拥有基础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错...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思琪  王宁宁  
遵循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水平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引力模型建立京津冀预期物流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网络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京津冀物流网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关联性,小世界特征明显;网络中节点层级明显,呈现核心-边缘空间分异特征,存在多数交叠的区域子网,同时识别出保定、唐山、邢台等城市在网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未来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物流水平,推动区域物流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思齐  罗茜  张晓楠  于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思齐  罗茜  张晓楠  于都  
城市外向功能是指城市为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存在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发了城市间贸易方式的变革,逐渐为城市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接受。与传统贸易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得生产者(销售者)更容易接触到城市外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进而更多地向城市外销售商品,这将显著提升城市的外向功能。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阿里巴巴线上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一推论。研究发现,与传统贸易模式相比,电子商务的销售更依赖于城市外的消费市场,这一效应在河北省的城市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意味着电子商务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外向功能。尤其对于自身市场规模较小的城市而言,可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城市外的消费市场,避免受限于本地市场规模,从而创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陆小莉   刘强   姜玉英  
本文立足新格局背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多维测度方法;与此同时,在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从“质量”和“数量”双重视角,以京津冀区域为例,系统地剖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京津冀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显著的提升态势,但增速存在增减交替的演变与市域差异特征,增长模式转型与协调开放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核心维度;(2)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一定的驱动效应,但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过渡机制,且其转换速度较为平滑;(3)经济增长“数量”层面的非线性过渡机制的门槛阈值显著小于“质量”层面。进一步表明,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有效提升,是新时代、新格局下区域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