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10)
2023(17361)
2022(14202)
2021(12828)
2020(10706)
2019(24211)
2018(23635)
2017(45257)
2016(23396)
2015(26318)
2014(25720)
2013(25216)
2012(23091)
2011(20703)
2010(20590)
2009(18853)
2008(17988)
2007(15743)
2006(14040)
2005(12307)
作者
(63767)
(53692)
(53465)
(50716)
(34480)
(25506)
(24241)
(20818)
(20599)
(18984)
(18106)
(18092)
(17095)
(16966)
(16805)
(16221)
(15854)
(15511)
(15445)
(15093)
(13366)
(12885)
(12675)
(12427)
(12171)
(12128)
(11639)
(11238)
(10675)
(10437)
学科
(125115)
经济(125021)
管理(70006)
(68652)
(56441)
企业(56441)
方法(49995)
数学(44093)
数学方法(43685)
中国(30743)
地方(29036)
(28545)
(28032)
贸易(28016)
(27186)
业经(26713)
(25130)
技术(22231)
农业(19531)
(18946)
产业(18062)
(17766)
地方经济(16807)
(16348)
金融(16347)
(15620)
银行(15606)
环境(15398)
理论(15394)
(15105)
机构
学院(334201)
大学(332764)
(158075)
经济(155609)
管理(134392)
理学(116667)
理学院(115550)
管理学(113879)
管理学院(113249)
研究(110497)
中国(83566)
(67501)
(67414)
科学(61358)
财经(54427)
(52897)
(51895)
中心(51084)
经济学(50665)
(49552)
研究所(46853)
经济学院(45680)
(45109)
业大(43571)
北京(40994)
(40631)
(40536)
财经大学(40393)
师范(40153)
(38872)
基金
项目(227261)
科学(183203)
研究(170192)
基金(168129)
(143865)
国家(142756)
科学基金(125772)
社会(114241)
社会科(108807)
社会科学(108786)
(89205)
基金项目(88465)
自然(77516)
教育(76997)
自然科(75846)
自然科学(75832)
自然科学基金(74535)
(72685)
资助(67520)
编号(66638)
成果(52447)
(51947)
(50996)
(50934)
重点(50727)
国家社会(48865)
创新(47934)
课题(45497)
教育部(44996)
人文(44520)
期刊
(171397)
经济(171397)
研究(99637)
中国(63296)
管理(52914)
(51338)
科学(42203)
学报(42002)
(39857)
大学(34160)
学学(32207)
技术(32031)
(30918)
金融(30918)
经济研究(29802)
教育(29559)
财经(27807)
农业(27485)
业经(27037)
(24088)
(23366)
问题(23325)
国际(19601)
技术经济(19528)
统计(17913)
(17346)
科技(16838)
商业(16768)
世界(16534)
(15339)
共检索到499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辉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3—2021年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数字化、科技创新对外贸出口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贸出口水平具有自我推动的作用,产业数字化或科技创新单一要素对外贸出口水平有负向影响,两者交叉融合对外贸出口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应当维持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加速国际循环新格局的形成;牢固树立系统协调发展观,促进产业数字化等全面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周中林  裴潇  叶云  
采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1-2016年数据,应用时空模型分析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技术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结合能有效提升出口贸易技术水平;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固定资本投入效果减弱,外商投资企业作用增强,金融发展具有调节高科技产品外贸依存度的重要作用。为此,应当强化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加速长江经济带科技市场一体化,引导外商高科技产业投资,根据不同时期产品出口需求调整金融支持方向和力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姝  马艺菱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方式,以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为平台,融合金融资源在外贸出口产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wind数据库,使用我国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出口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外贸出口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经济与外贸出口水平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分区域检测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赋能外贸出口的效应最强,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外贸出口质量打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宇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水平、公共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水平、公共政策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公共政策对共享性影响不显著,对长江上游和中游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在公共政策作用于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数字化水平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应当促进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协调发展,提升共同富裕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再分配和再提升作用,提升共享水平;不断促进数字技术与公共政策的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习明明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中108个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且使用空间面板自回归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要显著高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环境对长江上游区域的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很显著,但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并不显著;间接融资金融环境水平提升并不能有效促进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人文教育环境与财政环境对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需要从改善创新环境等方面着手,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本文从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流通产业数字金融化3个维度,选取9项指标构建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测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随着时间演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第二,由空间效应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单向溢出。最后从加强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流通互建机制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戚湧  刘军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近6年的创新效率,发现其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各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除云南外,各省(市)在最近6年TFP增长率都大于1,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创新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政府资金支出、企业规模、所有制、外商直接投资等4个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联系不紧密,东部地区网络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中国创新驱动正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升创新质量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创新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人才集聚、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强化政府战略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一般城市和上游、中游地区的创新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寒松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并呈“自上而下”递增趋势;通过添加中介变量后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加强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光龙  范贤贤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高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在下游和中游区域城市。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但科技创新仅对中游、下游区域以及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对上游区域、中小城市的作用不显著。财政科技支出与科技创新尚未实现良好的互动,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尚未显现;财政教育支出与科技创新具有较好的关联作用。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的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区域及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下游区域和大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   高威  
文章探讨了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构建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养老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呈相互赶超的发展势头,助推融合关系持续升温,其中,上游地区融合水平增幅领先;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状况从初级耦合协调迈入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但与长江经济带“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国家战略定位存在差距;产业融合呈现养老产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协同共进的特点,其中,上游和下游地区分别是文化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相对突出,中游地区则是同步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天奇  
本文结合对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利用长江经济带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11个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其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并存,呈现两者较强程度的联动效应。基于此,本文为相关决策机构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天奇  
本文结合对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利用长江经济带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11个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其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并存,呈现两者较强程度的联动效应。基于此,本文为相关决策机构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文  佐赫  
供应链数字化是传统供应链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本文基于绿色低碳化约束背景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为样本,实证研究供应链数字化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供应链数字化对不同区域(上游、中游和下游)省域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赋能作用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供应链数字化对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和上海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赋能作用最强,其次是中游地区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而对上游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4个省域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赋能作用相对最小。进一步地,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自身还存在一定的惯性作用,且这种惯性作用在下游省域样本中表现的更强,呈现出“强者愈强”的特征。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飞鸿  李静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以2007—2020年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科技型环境规制影响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创新的机理。研究发现: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科技型环境规制共同推进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创新,科技型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展程度相似地区之间较之于地理距离临近地区之间更加显著,并且其作用效果在不同流域、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间具有差异性。应进一步加强跨行政区域科技型环境规制的合作与交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实施差异化的科技型环境规制,因势利导地发挥其对产业绿色创新的倒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