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6)
2023(16181)
2022(13785)
2021(12922)
2020(10801)
2019(24732)
2018(24449)
2017(47947)
2016(25820)
2015(28592)
2014(28349)
2013(28275)
2012(25816)
2011(23022)
2010(23202)
2009(21595)
2008(21449)
2007(19168)
2006(17036)
2005(15185)
作者
(72400)
(60103)
(59616)
(56899)
(38394)
(28512)
(27099)
(23345)
(22685)
(21721)
(20372)
(20156)
(19224)
(18990)
(18505)
(18306)
(17962)
(17620)
(17123)
(17073)
(14853)
(14767)
(14494)
(13824)
(13399)
(13366)
(13327)
(13301)
(11929)
(11858)
学科
(109681)
经济(109561)
(101328)
管理(91712)
(91710)
企业(91710)
方法(47262)
数学(37283)
数学方法(36871)
业经(34921)
(33266)
(33003)
中国(27036)
(23881)
财务(23815)
财务管理(23787)
技术(23766)
农业(23000)
企业财务(22548)
(21830)
地方(21725)
理论(20442)
(20331)
(19691)
(18814)
(18746)
贸易(18735)
(18206)
(18183)
环境(16045)
机构
学院(367406)
大学(361877)
管理(154866)
(153127)
经济(149970)
理学(133297)
理学院(132006)
管理学(130264)
管理学院(129584)
研究(116027)
中国(89939)
(76709)
(71564)
科学(68596)
(56671)
财经(56323)
(55478)
(55302)
中心(52938)
业大(51271)
(51096)
研究所(50947)
北京(48347)
(45251)
师范(44928)
(44606)
经济学(44432)
农业(43007)
(42402)
商学(41663)
基金
项目(243139)
科学(193915)
研究(184034)
基金(176706)
(150886)
国家(149512)
科学基金(131439)
社会(116945)
社会科(110983)
社会科学(110958)
(96474)
基金项目(93778)
自然(84013)
教育(83143)
自然科(82072)
自然科学(82057)
自然科学基金(80655)
(78855)
编号(75821)
资助(71960)
成果(60615)
(54597)
(53450)
重点(53175)
(52772)
课题(51504)
创新(50148)
国家社会(47374)
项目编号(47328)
人文(46570)
期刊
(174218)
经济(174218)
研究(110325)
中国(69325)
管理(62859)
(57260)
(51321)
学报(47920)
科学(47842)
教育(39336)
大学(37644)
农业(35799)
学学(35463)
技术(34359)
(33569)
金融(33569)
业经(31377)
财经(27554)
经济研究(26962)
(23738)
问题(22159)
(20959)
技术经济(20825)
现代(18834)
科技(18637)
商业(17884)
理论(17363)
图书(16909)
财会(16428)
(16371)
共检索到546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常露露   方森辉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值,不但通过企业事前创新经验影响其创新决策,而且沿着纵向供应链对客户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在多个维度呈现异质性表现,而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是两条重要渠道。这一结论意味着产业政策实现企业创新的“提效增值”,打通资金链与人才链协同赋能创新的通道,推动供应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述发现客观准确地评估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深入探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联动效应,对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及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鸿源  袁潮清  
我国宏观产业政策的持续投入与微观光伏企业难以突破自身核心技术创新瓶颈的矛盾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解答。本文选取沪深A股中的41家光伏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梳理了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85项光伏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2009—2020年为时间跨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区域创新体系这一异质性因素检验其在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创新指标和创新环境指标在上述传导过程中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明洁  陈瑜  曹莉萍  
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新能源产业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08条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从事新能源产品生产的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政策力度和政策连续性)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保护政策力度和技术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抑制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产品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激励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政策执行不连续会抑制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最后提出了改进新能源产业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鹣  范慧敏  谢刚  
利用2015—2019年国家颁布的52条财政政策和89条技术政策,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财政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测度体系,实证分析两类政策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间两类政策在制定时比较聚焦于关键目标,两类政策支持范围变动趋势一致;协同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同可以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使两类政策在人才建设、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留有缓冲空间和过渡时间,并合理引导企业良性预期,减小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倩  周世愚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强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却通过降低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形成抑制作用;基于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和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于异质性企业有所差异;进一步的门槛模型研究发现,在未跨越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值时,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正向影响较大,且能起到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作用,在跨越门槛值后,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正向作用程度降低,并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雪峰   王星   袁贵博   玄兆辉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则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本计量方法测算上市公司的同行“双碳”政策感知,定量分析同行“双碳”政策感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这种溢出效应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同行的“双碳”政策感知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专利申请量和专利获取量;该创新促进效应的重要渠道是“双碳”政策感知在行业与企业间的传递;外部环境、企业性质和行业特征是该创新促进效应的重要调节变量。本文研究结果验证了凝聚绿色低碳转型的行业共识,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并指出激励政策和给予特殊行业补贴的策略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宋学印  张胜利  陈丽芳  
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有效实施空间。研究发现:(1)对生产率和研发水平较高的行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增加了企业专利申请量,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2)由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成本效应大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价格效应,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加成率。(3)行业技术差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加成率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随着行业技术水平接近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呈渐进式优化。(4)由于企业主体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的"选择性"特征会引致"重数量轻质量"创新陷阱,这是造成企业加成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有助于更好理解产业政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婷婷  杨蓉  高凯  
本文以200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非平衡面板模型研究产业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且该影响具有延续性和累积效应,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产业政策效果更佳。进一步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合理性检验发现补贴、信贷、税收以及创新激励是产业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而市场竞争机制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有效;具体到各机制的传导效果,信贷、税收以及创新激励均能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市场竞争仅正向影响非国有企业绩效,政府补贴效果不显著;市场化程度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毓敏   刘镇玮   王玮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明桂  范蕊  钟慧洁  
本文利用中央"五年规划"对一般鼓励和重点鼓励产业规划的信息,采用手工收集的2001—2011年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利数据,检验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显著提高被鼓励行业中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并且这种正向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这说明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另外,与一般鼓励相比,产业政策对重点鼓励行业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机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信贷、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重点鼓励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产业政策能够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一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晓媛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对市场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企业绿色创新角度出发,考察产业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金融支持角度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对其中的具体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产生金融支持作用,即通过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进而促进绿色创新。最后,本文分析了企业产权性质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产业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以企业异质性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产业特征包含政策、创新和产业集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09年的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行业集聚程度时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政策实施时要扩大惠及面,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产业政策的效果;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支持更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华  廖中举  
本文收集了1978—2007年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2682项环境政策(不包括各省市颁布的地方法规),从中选出与企业环境创新相关性较强的428项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定量描述了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变轨迹。同时,本文将量化的环境政策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了其对企业环境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强度对经济产出绩效和知识产出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环境绩效中的能源消耗率与工业废水排放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的行政措施和政策导向度对企业的经济产出绩效和环境产出绩效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