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2)
- 2023(9993)
- 2022(8302)
- 2021(7690)
- 2020(6120)
- 2019(13660)
- 2018(12935)
- 2017(25675)
- 2016(13649)
- 2015(14762)
- 2014(14738)
- 2013(14540)
- 2012(13467)
- 2011(12145)
- 2010(12341)
- 2009(11178)
- 2008(11083)
- 2007(9923)
- 2006(8800)
- 2005(7871)
- 学科
- 济(59569)
- 经济(59521)
- 业(39671)
- 管理(39419)
- 企(31745)
- 企业(31745)
- 方法(24373)
- 数学(21483)
- 数学方法(21173)
- 农(17189)
- 中国(15444)
- 财(14902)
- 业经(13977)
- 地方(13901)
- 制(11516)
- 农业(11178)
- 学(11100)
- 产业(10943)
- 贸(10839)
- 贸易(10835)
- 易(10521)
- 策(10227)
- 技术(9897)
- 银(9503)
- 银行(9492)
- 融(9219)
- 金融(9218)
- 行(9164)
- 环境(8761)
- 务(8713)
- 机构
- 学院(199319)
- 大学(196296)
- 济(86803)
- 经济(85030)
- 管理(76362)
- 研究(68032)
- 理学(66401)
- 理学院(65666)
- 管理学(64549)
- 管理学院(64177)
- 中国(49803)
- 科学(40685)
- 财(40431)
- 京(39991)
- 所(33390)
- 财经(32122)
- 农(31747)
- 中心(31073)
- 研究所(30358)
- 江(29928)
- 经(29318)
- 业大(28447)
- 经济学(27416)
- 范(25860)
- 师范(25582)
- 院(25210)
- 经济学院(24863)
- 农业(24857)
- 北京(24644)
- 财经大学(24044)
- 基金
- 项目(136677)
- 科学(109781)
- 基金(101279)
- 研究(98614)
- 家(88681)
- 国家(87984)
- 科学基金(76365)
- 社会(65255)
- 社会科(62325)
- 社会科学(62315)
- 省(53355)
- 基金项目(53041)
- 自然(49187)
- 自然科(48126)
- 自然科学(48114)
- 自然科学基金(47253)
- 教育(45158)
- 划(44757)
- 资助(41415)
- 编号(37685)
- 重点(30757)
- 部(30471)
- 发(30370)
- 成果(29985)
- 创(28837)
- 国家社会(27842)
- 课题(27156)
- 创新(26942)
- 教育部(26322)
- 性(25759)
共检索到289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空间异质性 选择效应 动态设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政策工具。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空间异质性 选择效应 动态设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凌云 王贤彬
本文构造中国省区产业政策与二位码产业增长指数相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政策是否具有显著的产业增长效应,并考察政策效应的产业异质性。实证发现:第一,地方产业政策总体上存在显著的产业增长效应;第二,产业政策的增长效应具有产业类型异质性,其是由政府在不同类型产业中的信息完备程度差异造成的。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过程中,需要关注其在具体产业中的信息完备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政策是国家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强化区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区域政策的空间属性包括"人的繁荣"的空间中性和"地区繁荣"的空间干预两种思路,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对二者的权衡和取舍莫衷一是。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两种思路的论争,进而考察中国不同阶段的区域政策实施思路,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坚持两种思路并举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区域政策的两种思路可以和谐并存,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政策只有兼顾空间中性和空间干预,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
关键词:
区域政策 空间属性 空间治理 经济地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政策取向 发展逻辑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丹辉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升级、地缘冲突加剧以及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交互叠加的世界大变局给各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政策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政策随之再掀理论和实践热潮,其演进呈现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各国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兼顾抢占前瞻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防范竞争对手、维护产业链安全等多元化目标。为此,应着力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环境规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性体系性协同,在产业政策选择性与功能性导向再平衡的演进逻辑下,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新型关系,探寻产业政策的动态合理边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世界大变局 大国竞争 未来产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40年来我国注重效率的项目制宏观政策取向,具有行政科层与市场竞争双重逻辑嵌套的特征,它推动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快速变迁,使得高校基于指标生产的组织特征愈加凸显,进而影响到微观层面个体的工作动机与行为。当前有必要反思这一政策取向所带来的相关效应,减少政府过多项目发包,还原项目的资源本质并回归学术组织本性。
关键词:
项目制 高等学校 行动逻辑 政策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李娟伟
产业政策可以从供给侧影响企业的投资和产品生产,也可以从需求侧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两者都能促进或抑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供给侧产业政策和需求侧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作用路径和方式不同而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由于是同向的(都是促进或抑制)而具有协同性,且对于不同的产业这种异质性和协同性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环保产业的政策敏感性,以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作为供给侧产业政策因子,以环境规制作为需求侧产业政策因子,采用2007—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由于是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生产行为而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环保产业的产出增长和市场集中度,但政策强度效应递减趋势明显(政策耐受效应);环境规制由于是通过增加需求促进产业发展而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产生明显的产出增长促进效应,但规制强度的加大不会带来政策效应的减弱;同时实施税收优惠、金融扶持和环境规制具有比仅实施单项政策更优的政策效应,对产出增长的促进更大,并能中和产出对供给侧产业政策的耐受效应,熨平税收优惠带来的市场集中度较大波动。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能忽视对需求侧政策的使用和优化,应充分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产业政策的异质性和协同性对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调控,并注意各项政策的适度性与匹配性,以寻求和实现最优政策组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极星 周京奎
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职工)收入效应的影响及内在作用路径,并探讨在产业政策资源重配下企业职工收入动态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产业政策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即存在产业政策异质性,同一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规模、企业成长阶段及国有股权比例)工资收入效应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即企业异质性;产业政策通过行业激励来促进企业工资收入提高的效果好于激励单个企业;产业政策在地区-行业间的资源配置离散程度越高,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的扩展边际比集约边际提升效应越明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异质性 收入效应 资源重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建丽 黄骏玮 金亮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大国竞争导向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对于美国产业政策的争论再起。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演化遵循对内发展和对外竞争两条逻辑主线,确保“美国优先”的功能性政策从未弱化,其中隐性的竞争性政策是美国产业政策的基石,应激性政策是美国灵活掌握的惯用产业政策,防御性政策随着“美国优先”和大国竞争意识强化而有所加强。美国近年选择性产业政策比重明显上升且显性化,拜登政府时期具有防御性和应激性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快速增加,成为美国“新产业政策”的标志。美国政府试图以“强产业政策”积极嵌入市场经济体系,弥补市场不足甚至形塑产业链和市场体系,越来越表现出“企业型政府”特征。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包含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美国不断升级保护主义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罔顾产业发展规律实施“脱钩断链”以及“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也为其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继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减少对国外技术供给的依赖,强调战略性产业的自育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相应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适用于外循环的既往产业政策"选产业、选技术、选企业"弊端增多、有效性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向"选有限产业、产业内普惠性支持"转变,促进政策实施范围有限聚焦,放弃对特定技术路线和具体企业的选择,逐渐放弃以往的行政干预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
关键词:
外循环 双循环 产业政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江三良 赵梦婵
产能过剩扭曲了资源配置,而中央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具有两种不同的引导资源配置的逻辑。本文以中国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治理产能过剩为目标、比较优势为索引,探讨了中央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独立制定的产业政策与追随中央制定的产业政策均可以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但是前者的边际作用更大且顺应了比较优势。在央地两级产业政策的空间适用性方面,两种产业政策组合在不同地区分组、政府压力分组和市场化分组中,实现了不同的治理效果。地方政府压力越小、市场化程度越高,治理产能过剩的央地产业政策将更加协调,更能遵循比较优势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玮
产业政策能够指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具有长期均衡影响,能够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长期大于短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充分注重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的有效融合,可强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效能,但该种交互作用也呈现空间差异。产业政策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并且在长期均衡上具有显著短期异质修正效应。最后,文章基于产业政策与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释放产业政策的组合效应、丰富产业政策落地方式、加快行业成果转化。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时空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玮
产业政策能够指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具有长期均衡影响,能够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长期大于短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充分注重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的有效融合,可强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效能,但该种交互作用也呈现空间差异。产业政策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推动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并且在长期均衡上具有显著短期异质修正效应。最后,文章基于产业政策与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释放产业政策的组合效应、丰富产业政策落地方式、加快行业成果转化。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时空异质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鸿 顾乃华
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出口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关注渐进式开放战略下,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推力的产业集聚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的影响。对产业集聚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度量后,以大样本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并未促进企业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分工位置更高的一般贸易转型,产业政策加剧了集聚对贸易方式升级的阻碍作用。由政府制定主导产业目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在开发区内大量集聚的发展方式,虽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却不利于集聚正外部性的发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外资的依赖和产业政策的过度干预,为国内企业创造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环境和自发集聚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