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8)
- 2023(10198)
- 2022(8553)
- 2021(8181)
- 2020(6731)
- 2019(15542)
- 2018(14927)
- 2017(29215)
- 2016(15722)
- 2015(17508)
- 2014(17281)
- 2013(17405)
- 2012(16623)
- 2011(15206)
- 2010(15368)
- 2009(14193)
- 2008(13963)
- 2007(12234)
- 2006(10919)
- 2005(10108)
- 学科
- 济(71638)
- 经济(71572)
- 业(42799)
- 管理(42193)
- 企(33547)
- 企业(33547)
- 方法(29716)
- 数学(26299)
- 数学方法(26036)
- 中国(22243)
- 农(19227)
- 财(17887)
- 贸(17577)
- 贸易(17571)
- 易(17247)
- 制(14987)
- 业经(14834)
- 地方(13429)
- 学(13019)
- 融(13011)
- 金融(13011)
- 银(12835)
- 银行(12824)
- 行(12446)
- 农业(12160)
- 策(11827)
- 产业(11307)
- 体(10356)
- 技术(10327)
- 务(9828)
- 机构
- 大学(228752)
- 学院(227817)
- 济(110232)
- 经济(108447)
- 研究(86758)
- 管理(85772)
- 理学(73444)
- 理学院(72625)
- 管理学(71700)
- 管理学院(71252)
- 中国(67371)
- 财(49716)
- 京(48556)
- 科学(48147)
- 所(43531)
- 研究所(39487)
- 财经(39224)
- 中心(37925)
- 经济学(36074)
- 经(35980)
- 农(35163)
- 江(32661)
- 经济学院(32522)
- 北京(31429)
- 院(31143)
- 财经大学(29388)
- 业大(29278)
- 范(28866)
- 师范(28609)
- 农业(27525)
- 基金
- 项目(148003)
- 科学(118866)
- 基金(111264)
- 研究(109543)
- 家(97057)
- 国家(96354)
- 科学基金(82244)
- 社会(73273)
- 社会科(69919)
- 社会科学(69905)
- 基金项目(56809)
- 省(53631)
- 自然(50851)
- 自然科(49714)
- 自然科学(49702)
- 教育(49371)
- 自然科学基金(48918)
- 资助(47223)
- 划(46664)
- 编号(41394)
- 部(35168)
- 成果(34741)
- 重点(33693)
- 发(33618)
- 国家社会(31905)
- 创(30707)
- 教育部(30491)
- 中国(30242)
- 性(29850)
- 课题(29782)
- 期刊
- 济(119931)
- 经济(119931)
- 研究(75276)
- 中国(44055)
- 财(35865)
- 管理(32914)
- 学报(32205)
- 科学(32163)
- 农(32092)
- 融(26188)
- 金融(26188)
- 大学(25051)
- 学学(23679)
- 农业(22181)
- 经济研究(21552)
- 教育(21058)
- 财经(20206)
- 技术(17693)
- 经(17687)
- 贸(17620)
- 业经(17475)
- 国际(17216)
- 问题(16501)
- 世界(14376)
- 业(12560)
- 技术经济(11676)
- 统计(11017)
- 现代(10209)
- 策(9957)
- 经济问题(9768)
共检索到350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武海峰 牛勇平
产业政策的国际性体现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政策是指以本国产业为政策对象、在竞争优势战略指导下的、符合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规则的政策体系 ;根据我国产业的特点 ,应长期坚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 ,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龙头 ;及产业政策的国际性在三次产业中都应得到体现 ,以提高三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小威 赵晓明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经济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更是注重对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从实践效果看,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老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又面临许多新问题和难题。
关键词:
开放经济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亮
一、产业政策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扩大地方、部门和企业自主权;较大幅度地缩小指令性计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减少行政手段,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于克服集中计划比较僵硬的弱点,增强经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改革不配套,又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某些失控、严重的重复建设等过于分散的现象。因此,在国家直接计划调控范围大大缩小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者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英哲
从根本上说,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是一个市场过程,但由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盲目性或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弊端,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还不能顺畅而有效地形成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为了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除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外,还需要国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实行调节,以适当的产业政策促进形成合理、优化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 市场经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石
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旧中国畸形落后的经济发展为具有一定现代化程度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从1953年提出工业化方针至今长达50年,至今尚未建成工业国,这一状况与国际上高速工业化国家法日韩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经济自1996年以来处于多年的消费不足,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失衡和老化,不能提供足够的新岗位吸纳失业人员,难以推动和刺激消费增长。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过于缓慢,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加速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秀莲
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于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所以,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就更大。中国产业政策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实现本国经济结构升级,尽快建立国家自主产业创新能力。政府政策的重点应该向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倾斜。战略新兴产业政策支持重点应该放在重大技术创新领域,以尽快实现降低成本,走上提高效能的轨道。"十二五"期间,中国重化工业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根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维平 张弘 王安 李虹
一、北京产业政策体系设计原则与目标 (一)北京产业政策研究的出发点和依据国务院产业政策要点的颁布与实施,已经产生积极效应,并推动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部门的产业政策研究的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点,北京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新康 王瑞林 李彦龙
一、产业结构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兰州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最突出的变化是: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是农业内部结构由过去偏重于种植业逐步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1990年,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4%,比1980年下降19.5个百分点,而林牧副渔各业的产值逐年提高。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0年与1980年相比,企业数增长6.6倍,总产值增长15.7倍,从业人员增长3.7倍。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等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8%。三是农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从战后50年代到目前,就整体经济发展而言,韩国共经历了“经济恢复”(1953-196l年)、经济发展(1962-1979年)、经济调整(1979-至今)三个时期.但就具体产业结构和政策的调整来看,则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50年代的进口替代阶段(1953 -1962年),重点是保护和促进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借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第二、6o年代的出口导向阶段(1962-1972年),主要是将经济的发展重点由内部市场转入国际市场,由抑制出口变为以出口带动经济运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和资本积累;第三、70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19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清文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谭清文文章认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是“九五”期间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尽管自1978年以来产业结构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素质低下,等等。在充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红玲 张景富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已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一些突出矛盾 ,并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依据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变化特点,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中长期趋势,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思路。从目前至2035年以至2050年,影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大因素主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阶段性趋势是:2016—2020年是承上启下的初步推进期, 2020—2035年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快速变动期,2035年之后将进入有规律演变的相对稳定期。"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结构问题是: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服务业结构的优化问题。"十四五"时期要总结吸收"十三五"时期的有益经验,推进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转变,完善政策实施的条件和机制。基本取向:一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促进产业政策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二是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产业结构政策建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上;三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高质量发展并增强对结构优化的带动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姚战琪
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本文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重点探讨如何保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各种效应的协调互动,剖析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外因素,提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结合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技术进步 工业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晓峰 王颖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