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9)
2023(11543)
2022(9364)
2021(8261)
2020(6982)
2019(15850)
2018(15143)
2017(30664)
2016(16347)
2015(18262)
2014(18195)
2013(18369)
2012(17057)
2011(15012)
2010(15294)
2009(14539)
2008(14910)
2007(13468)
2006(11991)
2005(10776)
作者
(45667)
(37954)
(37914)
(36326)
(24677)
(18057)
(17183)
(14643)
(14461)
(14010)
(12933)
(12745)
(12407)
(11980)
(11979)
(11695)
(11341)
(11147)
(10943)
(10916)
(9401)
(9349)
(9277)
(8639)
(8621)
(8525)
(8437)
(8394)
(7514)
(7491)
学科
(83798)
经济(83699)
(80707)
(80375)
企业(80375)
管理(70590)
方法(40048)
数学(31786)
数学方法(31563)
(31537)
业经(26589)
(22640)
财务(22623)
财务管理(22602)
企业财务(21615)
(18307)
中国(17547)
技术(17482)
(16466)
(16447)
(14534)
(14306)
贸易(14297)
地方(14047)
(13932)
(13818)
理论(13694)
产业(13088)
企业经济(12679)
(12409)
机构
学院(245800)
大学(240422)
(114378)
经济(112496)
管理(105078)
理学(90742)
理学院(90032)
管理学(89116)
管理学院(88652)
研究(72465)
中国(59205)
(56731)
(47799)
财经(44786)
(40618)
(38142)
科学(37898)
经济学(36131)
中心(34370)
(33886)
财经大学(33133)
经济学院(32869)
商学(31253)
商学院(30974)
研究所(29860)
北京(29661)
(29504)
(29442)
业大(29115)
经济管理(28135)
基金
项目(156865)
科学(128140)
研究(118495)
基金(118378)
(99547)
国家(98621)
科学基金(88655)
社会(80722)
社会科(76956)
社会科学(76939)
基金项目(61662)
(60969)
自然(55268)
教育(54232)
自然科(54111)
自然科学(54096)
自然科学基金(53238)
(49449)
资助(49215)
编号(46566)
成果(37036)
(36267)
(34751)
重点(34228)
国家社会(33838)
(33720)
人文(32677)
教育部(32622)
创新(32197)
(31876)
期刊
(126880)
经济(126880)
研究(73602)
(48553)
管理(45222)
中国(42548)
科学(29409)
学报(27251)
(27148)
金融(27148)
(25020)
财经(23846)
技术(22584)
大学(22551)
学学(21716)
经济研究(21325)
业经(21193)
(20629)
教育(18669)
农业(16348)
问题(16303)
技术经济(15387)
(14399)
财会(13483)
商业(13072)
现代(12551)
统计(12455)
(12327)
经济管理(12293)
国际(11539)
共检索到366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铷州  董明晴  
基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视角,考察产业政策的微观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显著降低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可通过促进行业竞争、改善企业信息环境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央产业政策,地方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且当央地产业政策协调一致时最为显著;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企业、所在地区法治环境较好企业中,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研究扩充了评价产业政策的理论视角,对共同富裕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尧   陈武元   程章继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贫富差距对家庭教育期望的作用是提升还是抑制、如何通过教育公平促进阶层流动乃至实现共同富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至201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尝试探究贫富差距对城乡家庭教育期望及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贫富差距会降低家庭教育期望,且主要对低收入与农村家庭造成负面影响;而教育补助能显著抑制贫富差距对弱势家庭教育期望的负向效应;但区域贫富差距扩大将使该地区总体教育投入水平提高。研究还发现贫富差距会扩大阶层教育投入差异,反映出当前教育投入的“内卷化”趋势。最后,本文针对贫富差距对教育领域存在的负外部性问题,从缩小社会阶层差距、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改善家庭教育期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星源   郭晗  
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 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赵柯雨  
本文以中国"五年规(计)划"政策文件对重点产业的设定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重点产业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规模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率提升"是重点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重点产业政策对低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概率的促进效应更大,而对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还探究了市场自由化对重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应稳步推进产业政策转型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长期稳健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毓芸  程宇玮  
进入新时期,"人才为本"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为促进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本文尝试系统考察我国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基于显示性偏好理论(Samuelson,1948),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6年间465家企业、2063位劳动力的24600场公开招聘数据,本文利用企业所显示出的招聘行为识别了重点行业和非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差异。本文发现:重点行业企业相比于非重点行业有更强的人才需求,给定人才供给,前者提供工作岗位的概率比后者高出4.4%、工资高出6%;在结构上,对于本科以上学历及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劳动力,重点与非重点行业雇佣概率的差距进一步提高到约6%~9%、工资差距提高到9%~14.6%;当专业对口时,雇佣概率差距提高到5%、工资差距12%。这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政策挑选出的重点行业大多原本就处于成长或技术进步期,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政策的干预对部分行业产生了作用。这一发现是稳健的,为促进政策间协调、优化就业结构和引导劳动力行业间配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帕累托改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原磊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一表述有着深刻的政策含义,体现了中央在宏观经济治理中更加注重将不同类型政策纳入统一框架当中,强调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从而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产业政策是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洪   仲黍林   彭乔依  
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同步提升制造业领域劳动收入份额的有效途径可丰富共同富裕的实践框架。本研究基于商道融绿ESG评级事件,运用2007—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ESG评级对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ESG评级兼具市场激励与市场监督功能,由此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市场激励表现为ESG评级促使企业积极投资于可持续发展实践,市场监督则表现为ESG评级对企业形成了来自多方市场主体的外部监督压力。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智能制造领域与绿色产业领域更为突出,且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与地区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可强化ESG评级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评级有益于缩小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本研究不仅为深化我国ESG体系建设并由此形成助推共同富裕的市场驱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更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进而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添了新的实践维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洲旻   王晓云   张小鹿  
受全球投资理念及我国“双碳”目标影响,改善ESG表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的重要目标,但更优外部目标的追求可能会影响企业内部治理效果。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内部收入分配效应。结果发现:企业更好的ESG表现会拉大企业内部管理者和职工间的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就业规模扩容效应、效率激励损耗效应和群体禀赋分化效应是更好ESG表现拉大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更加严格的外部审计和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是影响这一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揭示了企业改善ESG目标的同时,可能面临内部不同群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研究结论提醒企业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时,应注重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俊民   石威峰   傅绍正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此,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十分重要。以2008—2018年A股央企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国家审计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提升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但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能改善央企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信息透明度,从而能提升其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降低高管的在职消费和缩小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多次审计能增强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垄断行业、独董履职地点一致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在监督和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以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申萌  
差别电价政策作为节能减排政策在高耗能工业行业上的实践,为环境规制和企业活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拟自然实验"的机会。文章利用非参数的研究方法,将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研究了差别电价政策如何通过增加企业成本和改变产业效率,最终影响微观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资和利润等经济活动变量。利用2003~2007年相关规制行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发现差别电价政策在整体上对相关行业有不利影响。在控制劳动力和资本变化的前提下,政策累计造成工业总产值约8%,工业增加值约9%,工资约25%,利润约99%的负面影响。该实证结果表明差别电价政策在相应时间段内对技术进步有负面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荣  
基于国家"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产业发展的信息,结合2001—201 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扶持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基于企业特征的分组回归发现,在民营企业样本中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但这种积极效应主要产生于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的硬约束地区,在政策执行软约束地区,企业价值链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善;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信贷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的,尤其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更明显,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机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杜敏哲   廖丽萍  
本文从共同富裕的内涵着手,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和社会共享等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低碳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可显著提升各地区的共同富裕程度,并提高地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和社会共享度。机制检验发现,低碳试点政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业改善来促进地区的共同富裕。一方面,低碳试点政策增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提高地区产业创新程度;另一方面,此政策还通过降低劳动力错配程度,提升就业水平,助力地区共同富裕的实现。低碳试点政策在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章元   段文   程郁  
货币政策的产业异质性效应对于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和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多基于宏观数据展开且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首先基于要素密集度差异的利率传导渠道和所有制差异的融资约束渠道分析货币政策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要素投入决策和产出规模的差异性影响,然后使用中关村2001—2012年企业面板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第一,宽松货币政策会刺激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进而扩大产出,但对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刺激作用大于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第二,宽松货币政策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深化程度,且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深化加深程度更显著,同时其显著降低了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劳动者报酬份额,但对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无显著影响;第三,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异质性影响是利率传导渠道和融资约束渠道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与基于加总时间数据及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形成互补,研究结论意味着瞄准经济增长率的货币总量控制目标应该与时俱进地考虑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转变。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杨国超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掀起的"产业政策之争",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双方观点鲜明,难分伯仲。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产业政策,探讨产业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产业政策之争"的理论基础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就"政府是否应该推出产业政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张维迎教授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林毅夫教授强调"有为政府"。事实上,双方观点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雨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国内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面临后发追赶型现代化“效率”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要求的双重压力。从调节效应上看,收入分化已经成为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这与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多轨并行、制度缺位、过程正义不完善密切相关。以收入分配为政策干预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有:扩大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全体人民中的比重;坚持收入分配规范的法治化取向;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的分配正义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