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17)
2023(20104)
2022(16961)
2021(15747)
2020(13411)
2019(30286)
2018(30265)
2017(58236)
2016(31898)
2015(35574)
2014(34950)
2013(34339)
2012(31535)
2011(28282)
2010(28500)
2009(26571)
2008(26377)
2007(23910)
2006(20830)
2005(18399)
作者
(92570)
(77510)
(77179)
(73081)
(49209)
(37157)
(34859)
(30258)
(29029)
(27828)
(26097)
(25887)
(24638)
(24622)
(24118)
(23932)
(23475)
(22980)
(22314)
(22251)
(19426)
(19128)
(18915)
(17612)
(17454)
(17243)
(17214)
(17191)
(15539)
(15493)
学科
(132291)
经济(132151)
(110596)
管理(102757)
(97153)
企业(97153)
方法(60971)
数学(50757)
数学方法(49983)
(39092)
(38153)
业经(37183)
中国(32655)
农业(26782)
(26515)
财务(26436)
财务管理(26391)
技术(26062)
(25234)
企业财务(25009)
地方(24794)
(24786)
贸易(24774)
(24106)
(23692)
理论(23660)
(21629)
(21343)
(20201)
(19615)
机构
学院(453593)
大学(446151)
(186018)
经济(182307)
管理(179628)
理学(154800)
理学院(153208)
管理学(150390)
管理学院(149571)
研究(147196)
中国(112812)
(93350)
科学(91876)
(85344)
(82099)
(74936)
业大(70557)
(69694)
中心(68917)
研究所(67977)
财经(67650)
农业(65039)
(61376)
北京(58023)
经济学(55629)
(55007)
(54765)
师范(54074)
(53114)
技术(50768)
基金
项目(303016)
科学(238745)
基金(219404)
研究(216834)
(192793)
国家(191153)
科学基金(164702)
社会(137034)
社会科(130092)
社会科学(130054)
(121526)
基金项目(115708)
自然(109207)
自然科(106803)
自然科学(106772)
自然科学基金(104912)
(101343)
教育(100379)
资助(90465)
编号(87203)
成果(68813)
重点(68483)
(66648)
(65860)
(65809)
创新(61778)
课题(60520)
科研(58398)
(57124)
计划(56334)
期刊
(203997)
经济(203997)
研究(124527)
中国(86976)
(74849)
学报(71754)
管理(71448)
(69457)
科学(66454)
大学(54167)
学学(51677)
农业(50942)
教育(45270)
技术(44728)
(40444)
金融(40444)
业经(35606)
财经(33410)
经济研究(32669)
(30320)
(28864)
问题(26566)
技术经济(25618)
统计(23218)
科技(22397)
(22261)
(22075)
商业(21439)
(21306)
现代(21021)
共检索到666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长进   罗仁杰   黄俊   齐花蕊   唐浩然  
运用大数据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文献,为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利用LDA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题强度进行计算,结合2012—2020年16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政策上,并且3类主题能够提升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其中基础设施类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强;(3)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在三类主题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钟  刘敏  
新旧两种技术的管理与运营是企业普遍面临的决策问题,而具有主体引导与惩罚约束性的政策对改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以双积分形式衡量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性能的产业政策,基于技术运营和研发子模块的因果回路分析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吉利汽车为例,多情景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研发是降低燃料消耗量实际值、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从而实现积分负值转正的关键,其中外部市场需求通过影响研发资金投入、内部学习曲线效应通过直接作用研发过程从而影响政策施行效果和作用周期;另一方面,政府对燃料消耗量达标值等关键指标的调控决定着通过市场机制购买正积分的难度和成本,与市场需求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适应性决策。建议这类兼具主体引导与惩罚约束的产业政策设定阶梯式趋严的技术指标,在初期施加压力的同时刺激技术研发,企业在政策缓冲期内应避免完全市场导向的运营,通过提升技术性能指标效率为政策趋严时的产能产量调整提供空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鹣  范慧敏  谢刚  
利用2015—2019年国家颁布的52条财政政策和89条技术政策,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财政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测度体系,实证分析两类政策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间两类政策在制定时比较聚焦于关键目标,两类政策支持范围变动趋势一致;协同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的协同可以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与技术政策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使两类政策在人才建设、电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留有缓冲空间和过渡时间,并合理引导企业良性预期,减小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惠泽   徐康伟  
采用2014—2022年A股上市的20家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非汽车生产行业上市公司得到对照组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双积分”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在“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之间,该政策对于前者的影响更大;(2)“双积分”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受到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大;(3)“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作用比国有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宇霞  刘南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进入退坡阶段,文章基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效果的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财政补贴退坡政策对汽车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在其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的衔接方案以及调整财税政策作用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建国   田明甫  
基于2011—2022年A股100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2017年双积分政策出台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数量与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通过增加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提升其创新数量与质量。(3)异质性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对于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非东部地区。文章通过考察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拓展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理论,对于未来制定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文韬  肖兴志  
通过收集2006年到2015年间汽车企业所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和新车型数量,实证研究被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对企业专利活动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推广目录公布的初始时期,目录内企业所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并未显著增加,而随着政策的实施,效果才逐渐显现。进一步使用动态面板估计新能源汽车专利转化,研究得出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专利后会尽快转化为新车型,并且企业当期推出新能源车型的比率受前期新车型比率的影响。这反映出以补贴销售端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虽然会促使企业申请更多专利,但是也造成企业为了持续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文韬  肖兴志  
通过收集2006年到2015年间汽车企业所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和新车型数量,实证研究被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对企业专利活动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表明,推广目录公布的初始时期,目录内企业所申请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并未显著增加,而随着政策的实施,效果才逐渐显现。进一步使用动态面板估计新能源汽车专利转化,研究得出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专利后会尽快转化为新车型,并且企业当期推出新能源车型的比率受前期新车型比率的影响。这反映出以补贴销售端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虽然会促使企业申请更多专利,但是也造成企业为了持续获得补贴而加快专利转化速度,只求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甚至导致部分企业伪造销售量,骗取补贴的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艳  许伟  周园媛  
在国家提出要加快关键新能源核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创新政策、直接支持政策和间接支持政策分别进行综合得分的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政策显著促进了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2)不同类型的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效应存在差异,直接支持政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间接支持政策则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3)创新政策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区位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创新政策对位于东部地区的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加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间接支持政策对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国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更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继续推进完善促进新能源企业创新的直接支持政策;建立多方位支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加强科技信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随磊  
本文对与政策工具评价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策工具目标、属性及执行是评价政策工具的基本要素。对6个典型的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得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目标、属性及执行方面的信息,以此作为评价依据。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使用中,目标选择及工具属性具有合理性。但是,在政策工具执行中,存在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及知识传播机制不通畅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发   周雨琴   陈舒阳  
采用NCA与fs QCA相结合的方法对89家新能源企业进行研究,求解引致企业高水平绩效和低水平绩效的多元路径,探究商业模式设计如何匹配产业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1)商业模式设计、产业政策等单个要素并不是引致企业高水平绩效和低水平绩效的必要条件;(2)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均有助于产生高水平企业绩效,但是低水平低息贷款与低水平企业绩效无关;(3)不同商业模式设计类型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效应,新奇型与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之间的协同性对实现高水平企业绩效具有关键作用;(4)产生高水平企业绩效的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设计组合可划分为2种类型;(5)相比于技术创新,高水平企业绩效更依赖于资源能力。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的匹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耀明  史忠良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中外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各种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这些产业政策的同异,从加大投入、合理配置科研力量、组合运用多种政策、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通  郑凌浩  金颖  
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博弈模型以及相应的实证分析,从多任务视角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测量技术绩效存在极大困难的情况下,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强激励严重弱化了技术突破目标的实现,并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小而散"的产业组织形态以及辅助设施建设滞后等产业发展乱象。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应该从弱化补贴的基础上强化技术、突破目标,引入竞争增强型的产业政策和工具,在构建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3个方面精准发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舒阳  庄亚明  
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融资对象以及契约设计会对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组态视角探索了融资契约配置与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单一出资主体难以构成高投入的必要条件,而内源融资是创新产出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低负债下的政府背书方案与股东驱动方案触发了创新高投入,补助响应方案、股东迎合方案与债权约束方案偏向提高创新数量,而内源驱动方案更利于创新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考察退补政策的影响,发现创新投入阶段形成了出资主体由外向内转变的趋势,且产出阶段在增强股权人创新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债权人包容与治理作用。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各融资渠道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发挥多元融资方式的协同作用,根据宏观制度冲击动态安排融资契约配置;政府应发挥补贴对资本市场的信号传递作用,完善市场创新融资环境,建立健全创新的风险监测、评估与补救等综合治理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