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58)
2023(17848)
2022(15158)
2021(14028)
2020(11833)
2019(26788)
2018(26328)
2017(51340)
2016(28180)
2015(31078)
2014(30647)
2013(30510)
2012(27931)
2011(25110)
2010(25081)
2009(23206)
2008(23038)
2007(20452)
2006(18181)
2005(16050)
作者
(83228)
(69330)
(68755)
(65372)
(44080)
(33176)
(31138)
(27106)
(26230)
(24780)
(23459)
(23252)
(22088)
(22080)
(21561)
(21129)
(20829)
(20681)
(19857)
(19812)
(17509)
(16980)
(16878)
(15825)
(15512)
(15429)
(15379)
(15258)
(13835)
(13728)
学科
(117421)
经济(117288)
(103008)
管理(92305)
(91280)
企业(91280)
方法(52428)
数学(42388)
数学方法(41926)
(36072)
业经(35780)
(34107)
中国(28071)
农业(25233)
(24269)
财务(24203)
财务管理(24176)
企业财务(22933)
技术(22746)
(22320)
地方(22267)
(21661)
(21354)
贸易(21348)
(20751)
理论(20609)
(20161)
(20080)
(18876)
环境(17534)
机构
学院(405172)
大学(400094)
(165009)
管理(163406)
经济(161706)
理学(141342)
理学院(139880)
管理学(137674)
管理学院(136966)
研究(133980)
中国(100723)
(85023)
科学(84336)
(74980)
(74743)
(68152)
业大(64936)
研究所(62164)
(60429)
中心(60326)
财经(59896)
农业(59297)
(54498)
北京(53065)
(49564)
师范(49002)
经济学(48603)
(48275)
(48196)
财经大学(44279)
基金
项目(275535)
科学(216649)
基金(199840)
研究(198236)
(175593)
国家(174045)
科学基金(149540)
社会(125105)
社会科(118688)
社会科学(118658)
(109084)
基金项目(106012)
自然(98906)
自然科(96616)
自然科学(96590)
自然科学基金(94905)
(91063)
教育(89608)
资助(82268)
编号(80072)
成果(63111)
重点(61677)
(59706)
(59668)
(59291)
创新(54785)
课题(54775)
(52912)
科研(52497)
国家社会(51095)
期刊
(182807)
经济(182807)
研究(115871)
中国(72802)
(68779)
学报(66278)
管理(63214)
科学(60429)
(58353)
大学(49686)
农业(47586)
学学(47419)
教育(38854)
技术(35407)
(34285)
金融(34285)
业经(32794)
财经(29258)
经济研究(28913)
(26983)
(25224)
问题(23842)
技术经济(21989)
科技(20643)
现代(19551)
(19165)
商业(19104)
理论(18118)
(17828)
图书(17244)
共检索到58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廷勇  何玲  孙芳城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李同舟   董康  
提升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而产业政策的有效使用将对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市场准入则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明显效果,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产权、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作用,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则分别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的方式影响数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相宇  彭培慧  
产业政策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指导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衡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文章以2010-2017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断点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效果上,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及大规模企业。作用机制上,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政府加大补贴发放,并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同时,产业政策可通过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和大规模企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红  
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显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正向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资源错配缓解是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异质性检验证实,时期层面,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长期效应、滞后效应,即政策实施后2~6年显著为正,在出台后第3年大幅度上升后保持平稳推进状态;企业层面,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高技术制造企业、大型高技术制造企业、实施组织政治战略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区位层面,对市场化水平较低、西部地区、高亲近及高清白政商关系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研究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嵌入高技术制造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瑜   谢世谦   游士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环境规制如何实现经济增效与环境治理共赢备受关注。本文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政策)——2013年开始实施的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环境政策的经济效应,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气十条”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该政策效应逐渐减弱,不具备长期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地区、财政压力大的地区对“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更为敏感;(3)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等路径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对于解读中国命令型环境规制实施后的政府行为、企业决策具有参考价值,丰富了该类政策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推行和优化命令型环境规制、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钱雪松  康瑾  唐英伦  曹夏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一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而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手段发挥作用的经济直觉一致。基于地区和所有制视角的分组检验显示:(1)与政府干预程度较弱地区相比,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产业政策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程度下降,而且该效应对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及国有企业而言更为显著。这揭示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通过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施加了影响。本文不仅识别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厘清产业政策导致实际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而且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骏  刘洪伟  万君宝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市场的有效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选取2008—2012年中国制造业8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息贷款对于全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存在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项政策工具只在非国有企业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另外,对于产业政策的实施路径问题,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产业政策应该强调竞争,倾向于高竞争态势行业的产业政策更能提高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在行业内部,产业政策则应该强调公平,政策资源在行业内部的分配越均衡则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骏  刘洪伟  万君宝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市场的有效竞争,也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选取2008—2012年中国制造业83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息贷款对于全样本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存在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两项政策工具只在非国有企业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另外,对于产业政策的实施路径问题,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产业政策应该强调竞争,倾向于高竞争态势行业的产业政策更能提高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在行业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颖  肖丽芳  朱治双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实质性减排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毕智雪  
在运用LP非参数估计方法测度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本文以用能权交易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0年中国重点用能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用能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用能权交易政策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用能权交易政策通过激励技术创新研发和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用能权交易政策更有助于提升大型企业、高耗能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丰富了用能权交易政策效果评估领域的文献,对于完善用能权交易政策制度设计、推进用能权交易政策实施和促进能耗双控目标实现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思文  孙亚辉  
产业政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产业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数据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吸收程度不同。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受产业政策激励,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作用程度和企业所处行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重点扶持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政策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变量,分析表明,90%的产业政策均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这一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从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晓陈  陈静宇  
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数字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滞后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此外,分位数回归发现,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本来就高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企业受到的产业政策促进作用强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产业政策促进了数字经济硬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却抑制了软件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要因企因地设计产业政策,避免造成行业内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同时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守俊  蔡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是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受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受研发投入的影响,研发投入水平较高的企业受政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并逐步扩大政策覆盖产业,将政策惠及更多企业;第二,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展产品服务创新;第三,政府在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时,应尽量避免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