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6)
- 2023(19401)
- 2022(16374)
- 2021(15429)
- 2020(12995)
- 2019(29713)
- 2018(28756)
- 2017(55939)
- 2016(30320)
- 2015(33781)
- 2014(33197)
- 2013(33002)
- 2012(30588)
- 2011(27545)
- 2010(27657)
- 2009(25756)
- 2008(24792)
- 2007(21718)
- 2006(19206)
- 2005(17237)
- 学科
- 济(122392)
- 经济(122252)
- 业(87892)
- 管理(87652)
- 企(72633)
- 企业(72633)
- 方法(55551)
- 数学(48966)
- 数学方法(48515)
- 中国(37922)
- 财(35560)
- 农(33832)
- 融(30199)
- 金融(30198)
- 银(28807)
- 银行(28741)
- 业经(27862)
- 行(27632)
- 制(26806)
- 地方(25264)
- 贸(25184)
- 贸易(25167)
- 易(24521)
- 学(24030)
- 务(23487)
- 财务(23418)
- 财务管理(23382)
- 农业(22749)
- 企业财务(22377)
- 技术(18991)
- 机构
- 大学(427533)
- 学院(426289)
- 济(180495)
- 经济(176981)
- 管理(167394)
- 研究(147529)
- 理学(144972)
- 理学院(143449)
- 管理学(141216)
- 管理学院(140492)
- 中国(117014)
- 京(90742)
- 科学(88728)
- 财(83999)
- 所(74265)
- 农(72608)
- 中心(67709)
- 研究所(67588)
- 财经(67387)
- 业大(63950)
- 经(61547)
- 江(60705)
- 北京(57783)
- 农业(57197)
- 经济学(55629)
- 范(53027)
- 院(52864)
- 师范(52452)
- 财经大学(50468)
- 经济学院(50438)
- 基金
- 项目(289379)
- 科学(227594)
- 基金(212029)
- 研究(209195)
- 家(185990)
- 国家(184475)
- 科学基金(157753)
- 社会(134051)
- 社会科(127366)
- 社会科学(127336)
- 基金项目(111794)
- 省(110389)
- 自然(102658)
- 自然科(100275)
- 自然科学(100248)
- 自然科学基金(98491)
- 教育(94872)
- 划(93878)
- 资助(88249)
- 编号(83508)
- 成果(67463)
- 重点(64928)
- 部(64777)
- 发(62136)
- 创(60502)
- 课题(57293)
- 创新(56474)
- 国家社会(55830)
- 教育部(55623)
- 科研(55354)
- 期刊
- 济(191386)
- 经济(191386)
- 研究(128072)
- 中国(79514)
- 学报(69220)
- 农(65833)
- 财(63776)
- 科学(62368)
- 管理(60722)
- 融(52394)
- 金融(52394)
- 大学(52193)
- 学学(49595)
- 农业(44727)
- 教育(40475)
- 财经(33440)
- 技术(33276)
- 经济研究(32381)
- 业经(30542)
- 经(28680)
- 问题(24942)
- 业(23855)
- 贸(21962)
- 理论(20346)
- 技术经济(20191)
- 科技(20031)
- 国际(19786)
- 版(19388)
- 世界(19362)
- 现代(18723)
共检索到631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从振楠
以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将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产融结合深度和产融结合广度两方面刻画企业的产融结合,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产融结合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相应行业内企业的产融结合程度,这一作用对国企以及成熟期企业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而对衰退期企业的影响效果甚微;产业政策通过增强行业竞争程度,进而影响企业的产融结合。因此,在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竞争性产业政策不可或缺,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产融结合策略选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王全良
已有关于产融结合的研究较少从同群效应视角考察。本文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2008—2020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重点探究产融结合同群效应的存在合理性、产生机制及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产融结合分别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存在显著的同群效应,采用同群企业股票特质收益率作为工具变量及多项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领导企业的产融结合同群效应表现为“竞争动机”,追随企业的产融结合同群效应是出于“信息动机”。产融结合同群效应能够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但是会提高社会层面的整体风险水平。本研究拓展了同群效应及产融结合影响因素的研究边界,为政府部门完善有关经济政策、企业制定产融结合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关键词:
产融结合 同群效应 竞争动机 信息动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蓉 干胜道
半强制分红政策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分红监管政策,自出台起其争议就从未间断,但对其政策实施和修订的研究却并不多。本文以2003~2011年间A股民营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半强制分红监管政策实施和修订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现行分红监管政策显著的"半强制"效应同时具有利弊两方面的深远影响,而不断提高的分红监管标准仅影响被管制主体的分红意愿,却对其分红水平无实质性影响。现行政策本身固有的缺陷及分红定量考核标准的偏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半强制分红 现金股利 股权再融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伍中信 旷文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探讨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越宽松,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越严重;内部控制对货币政策和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显著,在国有上市公司不显著。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自身抵御货币政策波动风险的能力越强,不管是公司还是监管机构,都应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对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凤莲
本文以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企业之间的关联担保细分为提供担保、接受担保以及交互担保三类,并针对每种类型关联担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发发现,财务状况良好、股权集中度较高以及治理机制完善的企业更容易从其关联方中获得担保,而国有企业更愿意对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玉德 周玮 兰晔
本文基于中国制度环境特点,以2001-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债务契约假说的普适性,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为会计稳健性作用债务融资路径补充了新的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越高,获得债务融资越少,股权再融资的概率越低。这是由于企业和银行在信贷决策中主导地位的差异,影响了对会计稳健性作用债务融资的路径,上市公司在银企关系中的强势地位,推动了会计稳健性内部治理改善对债务资金需求的降低。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债务融资 银企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小平 岳亮 万迪昉
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权融资,低估时选择回购股票或发行债务融资,当前资本结构是企业过去融资发行市场时机的累积结果。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然而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并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票换手率 融资方式 市场时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坚飞 水会莉 宋闻
补贴和减税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激励效应受到所在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术界对营商环境在创新政策激励效应发挥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鲜有研究。本文选择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以营商环境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补贴和减税两类创新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补贴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遮掩效应。(2)营商环境改善对两类创新政策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均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且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作用。(3)营商环境越好,减税支持对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越显著,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策略性创新产出;当营商环境不良时,补贴支持会促使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转向采取以链接社会资本和争取更多途径补贴的方式促进策略性创新产出。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营商环境对创新政策支持激励效应的理论视野,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补贴 减税 营商环境 政策支持 创新激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严兵 郭少宇
产业政策的扶持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使用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鼓励性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竞争环境、外部金融依赖度以及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均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鼓励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融资约束的缓解会促进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则促进企业选择绿地投资;此外,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模式的影响还受到东道国国际投资保护程度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珍珍 何宇 徐长生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投入 PSM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勇 彭琪 朱卫东
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的跨期投资决策会受到其风险态度与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董事高管(D&O)责任保险可以分散风险并完善公司治理,会影响管理层决策视域。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购买D&O责任保险能显著抑制管理层决策视域短视问题,促使管理层做出长期战略性投资决策。稳健性检验中,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样本内生性,并对民营上市公司子样本进行检验,得到一致的结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柯 程立
以价格模型为基础,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利润表新增项目(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与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价值相关性。结果发现,新准则实施后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价值相关性较强,相比旧制度下信息质量也得到改善,但不是信息增量的主要来源;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信息并未得到市场显著反应。结果表明,利润表中其他项目质量的改善是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增加的主要源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广慧 姜英兵
基于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有效促进作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与产量扩大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支持总体上加大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薪资水平整体无显著影响,对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拓展了企业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环境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茂良
近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研究"M 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完美市场的假设,将股票市场流动性纳入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1—2014年2293家上市公司共计1793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系统地检验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增强,现金股利支付率亦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代理成本低和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强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政策受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茂良
近年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研究"M M股利无关论"中关于完美市场的假设,将股票市场流动性纳入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1—2014年2293家上市公司共计17934个公司年度观测值,系统地检验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意愿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增强,现金股利支付率亦随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代理成本低和现金股利支付能力强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政策受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股票市场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均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僵尸企业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股利政策的同群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治理层特征与股利政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现金股利政策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来自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股权再融资与分红决策研究——来自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政策——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产流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水平与经营业绩——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效应研究——来自A股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