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4)
2023(14928)
2022(12534)
2021(11639)
2020(9664)
2019(22092)
2018(21305)
2017(40135)
2016(21529)
2015(23713)
2014(22988)
2013(22941)
2012(21104)
2011(18964)
2010(19398)
2009(18366)
2008(18413)
2007(16557)
2006(14986)
2005(13947)
作者
(59112)
(49215)
(48985)
(46488)
(31348)
(23353)
(22235)
(19031)
(18685)
(17985)
(16694)
(16460)
(15871)
(15618)
(15314)
(15199)
(14622)
(14247)
(14212)
(14143)
(12268)
(12096)
(11981)
(11367)
(11081)
(11051)
(11022)
(10909)
(9883)
(9718)
学科
(95701)
经济(95606)
(91677)
(84019)
企业(84019)
管理(79744)
方法(35997)
业经(32850)
(30299)
(29576)
数学(26959)
数学方法(26558)
中国(25941)
技术(22765)
(21278)
财务(21249)
财务管理(21222)
农业(20789)
(20306)
地方(20223)
企业财务(20069)
(19867)
理论(17497)
(17139)
(16929)
(16729)
贸易(16713)
(16195)
(14754)
产业(14656)
机构
学院(299263)
大学(291933)
(133099)
经济(130539)
管理(123584)
理学(104441)
理学院(103430)
管理学(102165)
管理学院(101579)
研究(100653)
中国(80734)
(63363)
(62117)
科学(55649)
(49205)
(49115)
财经(47892)
中心(46599)
(46530)
研究所(43478)
(43350)
北京(39541)
业大(39388)
经济学(38672)
(38219)
(37250)
(36222)
师范(35969)
农业(35908)
财经大学(34758)
基金
项目(189175)
科学(152171)
研究(145118)
基金(136674)
(116830)
国家(115750)
科学基金(101843)
社会(94423)
社会科(89772)
社会科学(89750)
(76646)
基金项目(71342)
教育(65141)
自然(62967)
(62479)
自然科(61576)
自然科学(61555)
自然科学基金(60534)
编号(58223)
资助(54719)
成果(46395)
(45288)
(43422)
重点(42649)
(41643)
课题(41361)
创新(41345)
(40757)
国家社会(38849)
(37855)
期刊
(158937)
经济(158937)
研究(96476)
中国(70178)
管理(55046)
(53462)
(43590)
科学(38207)
学报(35587)
教育(34817)
(31403)
金融(31403)
技术(31111)
农业(30206)
大学(28885)
业经(27882)
学学(26855)
经济研究(25497)
财经(24262)
(21271)
(20014)
问题(19513)
技术经济(19086)
(17682)
现代(16139)
国际(15566)
科技(15299)
世界(15132)
商业(15061)
经济管理(14500)
共检索到484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晏艳阳  王娟  
已有研究表明,产业政策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从而促进企业创新,但单一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衡量具有片面性。在综合考虑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端和产出端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效率来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对中国2008-2015年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产业政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业政策会阻碍受支持企业的创新效率,并且这种阻碍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2)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部分归因于业务拓展这一寻租行为,政府补贴使企业寻租而不是专注于创新,导致企业的创新效率下降。在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宜尽量避免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真正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香兵  石青梅  
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国家“五年规划”中体现的产业政策支持为起点,探究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五年规划”中的产业政策支持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其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路径传导,而非银行信贷路径;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路径下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短期消极影响,但税收优惠和银行信贷路径有助于企业创新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中更强。研究拓展了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策略影响的研究,也为我国“有为政府”完善产业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怡安   肖敏   李贵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且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对非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3种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桂军  
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学界开始从企业创新视角探讨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但研究多集中在"激励型"产业政策的创新效应上,关于"抑制型"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以中国政府于2013年颁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基于2011-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这项以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盲目生产扩张为目的的"抑制型"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显示,相较于不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去产能行业的企业创新水平在《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得到了显著提升。进一步地,文章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双视角考察了《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一方面,《指导意见》在提高去产能企业研发资金配置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另一方面,同期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去杠杆政策也均对《指导意见》促进企业创新产生了正向的调节效应,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尤为突出。本研究不仅辅证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可观的理论价值,而且诠释了诸如去产能等"抑制型"产业政策的真正内涵:抑制扩张是手段,强化产业是目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艳霞   张鹏  
利用2017年至2021年地市层面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基本信息与专利数据匹配构建月度面板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进行创新促进效应估计后发现: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对于地区、企业层面的创新水平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的创新促进效应因政策类型、企业特征而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补贴、产学研协同和引致创业等路径激励企业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快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统筹利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产业政策工具,加快建立与人工智能创新趋势相适应的配套监管机制和规范框架,促进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水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支东  Tim Turpin  
在阐述中澳两国SMEs发展的一般政策背景,并从融资、技术、市场、集群及管理服务五个方面考察中澳两国促进SMEs发展与创新的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些政策,发现澳大利亚在这五个方面基本上有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的政策经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惠好   陈梦洁   焦文妞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如何在“去杠杆”与“促创新”之间实现平衡,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中央实施“去杠杆”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去杠杆”政策影响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实施效果与实现路径进行检验,并深入考察政府补贴与“去杠杆”政策联动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交互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提升了国有企业创新效率,而融资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和债务期限错配机制是“去杠杆”政策倒逼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实现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去杠杆”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表现出多个维度的结构异质性,具体而言,其对地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提振效果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补贴是“去杠杆”政策下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开源”渠道。因此,在实施“去杠杆”政策的进程中,决策部门无须过分担忧对国有企业创新造成的“挤出效应”,这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支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卫宏  郭寿良  
本文基于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构造准自然实验,根据十大战略产业中每个产业与其所涉及的高校一级学科进行匹配,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识别该学科具有A级的高校从而构建处理组,采取双重差分模型对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检验与分析。本文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同时也呈现出高校间和地区性差异。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211高校”和其他高校中更为明显,更多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而对“985高校”以及中部地区高校则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罗付岩  班旭  
文章以2009—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非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研发投入能否巧借我国2008版《专利法》实施的"东风"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发现:研发投入既可以促进企业策略性创新也可以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具体表现为加大研发投入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的增长与创新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2008版《专利法》正式实施,加大研发投入只会促进企业创新质量的提高,对策略性创新的影响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版《专利法》实施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只在国企中显著。从外部《专利法》变迁视角,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法与金融学相关文献,既为国家营造创新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也为上市公司制定创新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加山   涂瀚匀   赵锐锃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可为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企业作为微观创新主体,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金融资产配置视角,以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框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效应模型进行一系列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机制中,融资约束发挥重要中介作用;金融化抑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效应,正向调节融资约束在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机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驱动机制,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打造数字驱动创新生态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刚   户安涛   叶宝升  
为探究制造企业数字创新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机理,揭示数字创新的协同效应、扩散效应和增值效应,以及数字化投入持续性的情境效应,将数字创新划分为效率型、新颖型和融合型3种类型,并将数字化能力划分为数字协同能力、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和数字价值化能力3个维度,以251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水平。第二,数字创新通过推动数字化能力重构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升。第三,不同类型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如下: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在新颖型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数字价值化能力在融合型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第四,数字化投入持续性在企业数字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正向调节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强化数字创新与数字化能力间关系,以及效率型数字创新与数字协同能力间关系。结论可为制造企业数字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娆  路继业  姬东骅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在我国,政府是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主体,产业政策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有力措施。那么,产业政策影响了受支持企业的风险承担吗?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相比,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风险承担相对较高,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支持两种机制发挥作用;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在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在市场配置资源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上述发现为宏观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机制下("看不见的手")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证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邢会  王飞  高素英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关系重大,但有关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将寻租作为调节因素引入"产业政策-企业创新"的研究框架,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两者间的作用机理。基于供给面-需求面-环境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进一步从动机上细分企业创新,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产业政策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以及导致企业非实质性创新之寻租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促进了企业创新;但不同层面政策效果各异,供给面和需求面政策促进了企业实质性创新,而环境面政策却诱发了企业迎合性创新,且寻租行为越频繁,诱发企业迎合性创新效果越强。这一对企业创新活动行为的新解释,为评价产业政策的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且产业政策制定中,应紧密围绕"创新"本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飞  马睿  谢香兵  
防止经济脱实向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现有关于企业脱虚向实的研究普遍将"抑制金融化"视为脱虚向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降低金融资产投资水平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同时考虑实业资产与金融资产两个方面的变动,设计了"二维"的企业脱虚向实变量,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相关行业内的企业脱虚向实。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两种机制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从时间维度上看,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时期的产业政策在促进企业脱虚向实方面的积极效果有所减弱,在此过程中,营商环境的改善可能对产业政策存在替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高管创新意识较低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然而,区分金融资产的配置期限后发现,产业政策更能够显著促进长期金融资产脱虚向实,说明产业政策主要是靠降低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来发挥脱虚向实作用。文章的研究既能为优化产业政策设计以引导企业转变投资结构提供经验证据,也能为构建协同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