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36)
- 2023(21489)
- 2022(18326)
- 2021(17014)
- 2020(14407)
- 2019(32515)
- 2018(32122)
- 2017(61249)
- 2016(33651)
- 2015(37457)
- 2014(36884)
- 2013(36216)
- 2012(33226)
- 2011(30129)
- 2010(30217)
- 2009(27548)
- 2008(27073)
- 2007(24173)
- 2006(21349)
- 2005(18403)
- 学科
- 济(131109)
- 经济(130969)
- 管理(100383)
- 业(93506)
- 企(78284)
- 企业(78284)
- 方法(57334)
- 数学(49188)
- 数学方法(48518)
- 农(37111)
- 中国(35977)
- 财(34293)
- 业经(31102)
- 地方(30128)
- 学(28981)
- 制(25198)
- 技术(24763)
- 农业(24590)
- 贸(23657)
- 贸易(23643)
- 易(22953)
- 环境(22546)
- 理论(22375)
- 务(21066)
- 和(21044)
- 财务(20977)
- 财务管理(20940)
- 银(20571)
- 银行(20498)
- 企业财务(19838)
- 机构
- 学院(465184)
- 大学(463995)
- 济(183255)
- 管理(183142)
- 经济(179208)
- 理学(157924)
- 理学院(156197)
- 研究(155958)
- 管理学(153315)
- 管理学院(152490)
- 中国(116857)
- 京(98917)
- 科学(98424)
- 财(84924)
- 农(79749)
- 所(77896)
- 中心(72547)
- 业大(72019)
- 江(71150)
- 研究所(71081)
- 财经(66990)
- 农业(62535)
- 范(61923)
- 北京(61824)
- 师范(61238)
- 经(60872)
- 院(57517)
- 州(57192)
- 经济学(54356)
- 技术(51026)
- 基金
- 项目(320759)
- 科学(251506)
- 研究(231968)
- 基金(230692)
- 家(202766)
- 国家(201055)
- 科学基金(172250)
- 社会(145624)
- 社会科(138024)
- 社会科学(137992)
- 省(127021)
- 基金项目(121912)
- 自然(113035)
- 自然科(110392)
- 自然科学(110360)
- 自然科学基金(108368)
- 教育(107410)
- 划(106717)
- 资助(94577)
- 编号(94415)
- 成果(76074)
- 重点(72474)
- 部(69575)
- 发(69108)
- 创(68638)
- 课题(65829)
- 创新(63687)
- 科研(61363)
- 国家社会(59808)
- 教育部(59258)
- 期刊
- 济(200885)
- 经济(200885)
- 研究(133358)
- 中国(93577)
- 学报(77148)
- 农(71621)
- 科学(68954)
- 管理(68260)
- 财(65349)
- 大学(58250)
- 教育(56022)
- 学学(54605)
- 农业(48796)
- 技术(42040)
- 融(41041)
- 金融(41041)
- 业经(34355)
- 财经(31932)
- 经济研究(31662)
- 经(27580)
- 图书(26451)
- 问题(26076)
- 业(25933)
- 科技(23988)
- 技术经济(22668)
- 版(22602)
- 理论(20888)
- 统计(20613)
- 资源(20590)
- 商业(20530)
共检索到68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继德 计喆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建筑业面板数据,就产业政策力度与项目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引入区域创新环境和知识创造水平,检验了调节效应的作用机制;同时将政策时滞性纳入研究范畴,明确了政策时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加大产业政策力度可有效提升建设项目创新绩效,区域创新环境和知识创造水平对此关系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产业政策的效力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区域创新环境和知识创造水平均表现出政策环境敏感性。最后以此为基础,向政策制定者与建设项目管理主体就规范合作模式、重视投入产出比等方面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鸿源 袁潮清
我国宏观产业政策的持续投入与微观光伏企业难以突破自身核心技术创新瓶颈的矛盾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解答。本文选取沪深A股中的41家光伏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梳理了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85项光伏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2009—2020年为时间跨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区域创新体系这一异质性因素检验其在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创新指标和创新环境指标在上述传导过程中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付民,邹珊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玲 陶厚永
首先利用熵值法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性教育、主体、投资、制度、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包容性创新环境进行测度。利用2011-2015年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为了营造良好的包容性创新环境,提出东部地区要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极化效应",形成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涓滴效应",中部地区构建创新的"洼地效应"以及西部地区形成"本地市场效应"等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常露露 方森辉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值,不但通过企业事前创新经验影响其创新决策,而且沿着纵向供应链对客户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在多个维度呈现异质性表现,而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是两条重要渠道。这一结论意味着产业政策实现企业创新的“提效增值”,打通资金链与人才链协同赋能创新的通道,推动供应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述发现客观准确地评估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深入探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联动效应,对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及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吕明洁 陈瑜 曹莉萍
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新能源产业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08条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从事新能源产品生产的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政策力度和政策连续性)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保护政策力度和技术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抑制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产品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激励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政策执行不连续会抑制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最后提出了改进新能源产业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洪涛
旨在揭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重大建设项目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建立了项目治理影响建设项目技术创新绩效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得到各要素的条件概率分布;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求解各要素对项目技术创新绩效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创新程度和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项目治理组合,能够有效改善项目的技术创新绩效。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殷俊杰 邵云飞 钱航
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察觉并克服创新中的障碍,培养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是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学术界持续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而医药产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不断上升。基于现实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在综述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的测度与研究假设,提取创新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化水平、人员综合素质、政府支持度、金融生态环境,分析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中国医药制造业为实证对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选取变量的重要指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创新环境 创新绩效 医药制造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 刘春红 李康
文章基于区域创新环境和产业集群创新等理论,提出以创新网络为中介的区域环境对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通过对时尚创意产业园区企业进行调研,回收218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对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网络开放度与创新网络合作度在区域环境与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同。
关键词:
区域环境 创新网络 创新绩效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言睿 马永红
本文在分析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关系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主体知识创新模型,并基于创新模型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开放度及网络关系强度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规律。研究显示,网络密度变化呈现出先增后稳定状态,网络开放度及网络关系强度变化呈现倒"U"状态;网络密度、网络开放度及网络关系强度均对知识创新绩效整体呈现正影响。本文研究为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提升知识创新绩效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佳 王丽丽 王欢明
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研究视角,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2017年)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创新要素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入相同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尤其体现在技术投入要素作用效果上。这就意味着,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使用相同的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低效的;不同发展水平地区有针对性地分配创新要素,对于实现创新要素最大效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发展尤其关键。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启示及建议。
关键词:
创新要素 创新绩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毓敏 刘镇玮 王玮
以《中国制造2025》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智能制造产业政策能否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受到智能制造产业政策鼓励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源于供给侧政府给予的研发补助,另一方面来自需求侧企业开展数字技术创新活动意图的提高。此外,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对处于产品市场发育更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环境中的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得到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程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1999-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产业政策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出台的确促进了区域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创新驱动作用尚不如人意。进一步地,地方的绩效考核压力的确扰动了地方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但也已尽可能地校正了对总量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财政收支均衡是维系产业政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即便存在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也有着较强"精打细算"的能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产业政策拓展创新空间。特别地,法规型地方产业政策的效力更佳,在良好市场机制下的功效更为明显。因此,想要促成区域有竞争力的创新动能,要充分考虑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也应在产业政策自身的"结构性"调整上倾注努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娟 张梦潇 罗天雨
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合作既是国家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地方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此,以27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科技人才政策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2)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学研耦合度大于0.524时,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加明显;(3)科技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中东部地区科技人才政策与产学研协同政策组合效应优于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各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精准有效设计、优化产学研协同和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艳阳 谢晓锋
以是否获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单位为基本条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积极推动辖区内的企业创新活动;并且其主要通过增强企业集聚度、提高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强度与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商投资等途径对企业创新活动起到激励与保障作用。非试点城市应该借鉴这些先行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推出系列政策以促进企业创新。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企业创新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