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6)
- 2023(14320)
- 2022(12339)
- 2021(11604)
- 2020(9751)
- 2019(22383)
- 2018(22053)
- 2017(43474)
- 2016(23614)
- 2015(26262)
- 2014(26277)
- 2013(26176)
- 2012(23862)
- 2011(21346)
- 2010(21463)
- 2009(20020)
- 2008(20008)
- 2007(17679)
- 2006(15775)
- 2005(13945)
- 学科
- 济(100548)
- 经济(100423)
- 业(92370)
- 企(89301)
- 企业(89301)
- 管理(86953)
- 方法(46132)
- 数学(36384)
- 数学方法(35978)
- 财(32431)
- 业经(30249)
- 农(24078)
- 务(23725)
- 财务(23660)
- 财务管理(23634)
- 中国(22822)
- 企业财务(22471)
- 技术(20374)
- 制(19614)
- 地方(18981)
- 理论(18981)
- 和(18943)
- 策(18575)
- 学(17828)
- 贸(17662)
- 贸易(17656)
- 划(17625)
- 易(17149)
- 农业(15862)
- 环境(14700)
- 机构
- 学院(339948)
- 大学(337046)
- 管理(144160)
- 济(139413)
- 经济(136465)
- 理学(124516)
- 理学院(123258)
- 管理学(121547)
- 管理学院(120925)
- 研究(106873)
- 中国(80833)
- 京(71170)
- 财(66190)
- 科学(63759)
- 财经(52590)
- 所(52392)
- 江(50596)
- 中心(48300)
- 经(47604)
- 研究所(47273)
- 农(46815)
- 业大(46767)
- 北京(44906)
- 范(42215)
- 师范(41921)
- 州(40883)
- 经济学(40443)
- 院(39195)
- 商学(39015)
- 财经大学(38789)
- 基金
- 项目(226706)
- 科学(180468)
- 研究(169342)
- 基金(165535)
- 家(141696)
- 国家(140403)
- 科学基金(123197)
- 社会(107370)
- 社会科(101832)
- 社会科学(101807)
- 省(88787)
- 基金项目(87948)
- 自然(80002)
- 自然科(78149)
- 自然科学(78132)
- 教育(76953)
- 自然科学基金(76788)
- 划(73401)
- 编号(69670)
- 资助(68172)
- 成果(55824)
- 部(50122)
- 重点(49461)
- 创(48597)
- 发(48005)
- 课题(47031)
- 创新(45024)
- 项目编号(44112)
- 教育部(43596)
- 人文(43455)
- 期刊
- 济(156821)
- 经济(156821)
- 研究(99983)
- 中国(59640)
- 管理(58056)
- 财(53568)
- 学报(46115)
- 科学(45446)
- 农(41346)
- 大学(35687)
- 教育(34339)
- 学学(33704)
- 技术(30796)
- 融(28858)
- 金融(28858)
- 农业(28693)
- 业经(26973)
- 财经(25894)
- 经济研究(24259)
- 经(22211)
- 问题(19762)
- 技术经济(18751)
- 现代(17083)
- 理论(16443)
- 科技(16310)
- 业(16189)
- 商业(16173)
- 财会(15834)
- 图书(15757)
- 贸(15227)
共检索到497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婷婷 杨蓉 高凯
本文以200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非平衡面板模型研究产业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且该影响具有延续性和累积效应,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产业政策效果更佳。进一步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合理性检验发现补贴、信贷、税收以及创新激励是产业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而市场竞争机制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有效;具体到各机制的传导效果,信贷、税收以及创新激励均能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市场竞争仅正向影响非国有企业绩效,政府补贴效果不显著;市场化程度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绩效 传导机制 市场化程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艳 周园媛 纪雅星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光伏产业 产业政策 创新绩效 经济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静
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五年规划”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提高了企业的业绩表现,具体而言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增长率更快。基于融资约束视角对其中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产业政策带来的资源支持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了企业的业绩表明。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内部资源使用效率,以投资效率为代表进行检验发现,当企业的投资效率越高时,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业绩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飞鹏
本文采用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公司全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2011~2014年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的微观效果,包括企业的会计绩效(ΔROA)和市场绩效(ΔTobin’s Q)。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产业政策引导下的长期信贷配置对企业会计绩效的改善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仅发生在国有企业中。产业政策引导下的信贷配置对市场绩效的改善作用仅体现在短期内。本文认为,政府通过改善营商环境,营造产业发展稳定的收益预期,以抑制企业短期行为的不利后果,引导企业,尤其是民企更多地开展研发等创新活动,是增加产业政策效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信贷配置 所有制类型 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邱璞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使受鼓励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信贷,但并未相应提升企业绩效,信贷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由产业政策传导的社会责任,造成了民营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应选择退出市场的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依然选择留在市场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绩效,也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偏好于行政调控以及由政府选择产业内"优胜者",激发了民营企业盲目超规模投资,不利于企业绩效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规范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民营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邱璞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使受鼓励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信贷,但并未相应提升企业绩效,信贷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由产业政策传导的社会责任,造成了民营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应选择退出市场的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依然选择留在市场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绩效,也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偏好于行政调控以及由政府选择产业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超 肖兴志 李姝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提升;产业政策对不同大小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供给型政策资源的配置在小企业间并未呈现显著的集中特征,但在大企业间政策资源更为集中;供给型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路径降低大企业绩效,而通过补贴直接配置路径抑制小企业绩效提升;整体看环境型政策对投资、补贴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大企业而言,其对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分散配置具有负向作用,而这一影响在小企业中则为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需求型政策有利于资源再配置,供给型政策则尚未显示出积极的资源再配置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超 肖兴志 李姝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提升;产业政策对不同大小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供给型政策资源的配置在小企业间并未呈现显著的集中特征,但在大企业间政策资源更为集中;供给型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路径降低大企业绩效,而通过补贴直接配置路径抑制小企业绩效提升;整体看环境型政策对投资、补贴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大企业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常露露 方森辉
本文以“五年规划”文件对鼓励行业的调整为政策冲击,构建基于残差法衡量产业政策调整的因果识别策略,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显示,产业政策主要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集中于创新数量上的提效和创新质量上的增值,不但通过企业事前创新经验影响其创新决策,而且沿着纵向供应链对客户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在多个维度呈现异质性表现,而金融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是两条重要渠道。这一结论意味着产业政策实现企业创新的“提效增值”,打通资金链与人才链协同赋能创新的通道,推动供应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上述发现客观准确地评估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深入探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联动效应,对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及实现政策联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诗 包群
地方政府推行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实施经济开发区内的主导产业政策。基于2000~2007年持续经营的工业企业和城市层面开发区及主导产业数据,文章考察了主导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其对于周边地区企业成长的外溢效应。基于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研究表明,主导产业政策的确有利于当地该产业的企业成长。然而,我们发现主导产业政策对于政治距离邻近的相邻城市存在显著负向的挤出效应,这与主导产业过度建设和要素转移效应密不可分,并且在考虑外溢指标、企业绩效指标和持续样本数据后结论依旧稳健。我们还通过区分企业所有制、行业技术密集度和地理位置,证实挤出效应的存在。本研究表明主导产业的过度建设会抑制...
关键词:
主导产业 过度建设 挤出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景静
一、引言产业政策因素包含在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中,是影响企业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之一。政策影响是指企业业务所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形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对于企业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很难预测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法规的影响。此外,方针政策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各方面。而且这些方针政策一旦影响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企业一般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来推卸和转移这些影响的。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比,产业政策通常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对企业的影响也更加的直接,所以,把考察政策影响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戴宏伟 郑立晨
本文采用“十一五”到“十四五”五年规划中的相关信息,将五年规划中产业政策退出十年及以上的产业视作处理组,始终受到扶持的产业视作控制组,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产业政策退出对企业TFP和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退出通过缓解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企业研发支出效率提高了企业TFP。对于产生了有较强竞争力龙头企业的行业,政策退出的正面影响更明显。在市场化程度较差的地区,政策的及时退出对缓解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更显著。产业政策退出有助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产业政策的本质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因此产业政策的实施应是短期性而非持久性政策。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有必要及时、逐步减少或废除产业政策支持,以减少企业过度投资并提高企业效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卿 曾海舰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5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产业政策引导下的信货资源配置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受到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资金,且主要体现为长期信贷;产权性质分组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受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民营企业,受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国有企业获取的信贷资源更多。进一步,产业政策引导下的银行信贷增量对企业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国有企业并无显著变化。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阳镇 李井林 吴海军 陈劲
在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企业尤其是业绩下滑企业重塑创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既有研究对企业业绩下滑的多维情境与创新战略决策缺乏系统性分析。本文以2005~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多维业绩下滑背后“穷则思变”逻辑下的积极战略变革观,并考虑产业政策中功能性政府补贴与选择性政府补贴在企业多维业绩下滑与创新中的调节效应,进一步验证积极战略变革和消极战略变革的政策供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管是历史视角下的业绩下滑还是行业标杆视角下的业绩差距下滑都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出现历史业绩下滑与行业业绩差距下滑对企业创新投入的驱动效应更为明显,多维业绩下滑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利用式创新而非探索式创新;(2)政府补贴作为产业政策的主导工具,在产业政策支持情境下,正向调节企业多维业绩下滑与创新绩效,说明产业政策视角下的政府补贴有助于为业绩下滑企业开展创新战略提供资源效应;基于补贴类型细分视角,不管是选择性政府补贴还是功能性政府补贴,总体上都对企业多维业绩下滑与创新投入依然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多维业绩下滑与创新投入在非国有企业、高竞争行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重新审视企业业绩下滑的多重状态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并为转型中国家综合运用和强化选择性产业政策与功能性产业政策驱动业绩下滑企业创新提供新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发 周雨琴 陈舒阳
采用NCA与fs QCA相结合的方法对89家新能源企业进行研究,求解引致企业高水平绩效和低水平绩效的多元路径,探究商业模式设计如何匹配产业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1)商业模式设计、产业政策等单个要素并不是引致企业高水平绩效和低水平绩效的必要条件;(2)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均有助于产生高水平企业绩效,但是低水平低息贷款与低水平企业绩效无关;(3)不同商业模式设计类型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效应,新奇型与效率型商业模式设计之间的协同性对实现高水平企业绩效具有关键作用;(4)产生高水平企业绩效的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设计组合可划分为2种类型;(5)相比于技术创新,高水平企业绩效更依赖于资源能力。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产业政策与商业模式的匹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