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1)
- 2023(8456)
- 2022(6904)
- 2021(6293)
- 2020(5274)
- 2019(11988)
- 2018(11467)
- 2017(23283)
- 2016(12432)
- 2015(13636)
- 2014(13828)
- 2013(13700)
- 2012(12521)
- 2011(11053)
- 2010(11457)
- 2009(11137)
- 2008(11414)
- 2007(10455)
- 2006(9456)
- 2005(8705)
- 学科
- 企(75273)
- 企业(75273)
- 业(71669)
- 管理(60706)
- 济(59198)
- 经济(59123)
- 方法(25262)
- 财(24367)
- 业经(23531)
- 务(19343)
- 财务(19327)
- 财务管理(19315)
- 企业财务(18388)
- 数学(17440)
- 数学方法(17284)
- 技术(16347)
- 策(15559)
- 制(13976)
- 划(12925)
- 农(12570)
- 企业经济(12514)
- 和(12168)
- 理论(11545)
- 中国(11513)
- 经营(11380)
- 产业(11264)
- 技术管理(11167)
- 体(10653)
- 贸(10118)
- 贸易(10113)
- 机构
- 学院(184647)
- 大学(177416)
- 济(85066)
- 经济(83509)
- 管理(83241)
- 理学(70900)
- 理学院(70379)
- 管理学(69829)
- 管理学院(69457)
- 研究(52361)
- 中国(45866)
- 财(42734)
- 京(35662)
- 财经(32899)
- 江(30146)
- 经(29606)
- 科学(26269)
- 中心(25675)
- 经济学(25013)
- 商学(24447)
- 所(24336)
- 商学院(24232)
- 财经大学(24005)
- 州(23397)
- 经济学院(22559)
- 北京(22315)
- 经济管理(21814)
- 研究所(21190)
- 业大(20587)
- 农(20425)
- 基金
- 项目(112871)
- 科学(92889)
- 研究(87725)
- 基金(84331)
- 家(69767)
- 国家(69070)
- 科学基金(63245)
- 社会(58730)
- 社会科(56016)
- 社会科学(56004)
- 省(45282)
- 基金项目(44005)
- 自然(39477)
- 教育(39297)
- 自然科(38652)
- 自然科学(38645)
- 自然科学基金(38060)
- 划(35818)
- 编号(35355)
- 资助(34412)
- 成果(27728)
- 创(26307)
- 部(25570)
- 业(24891)
- 发(24719)
- 创新(24255)
- 重点(24120)
- 制(24032)
- 课题(23814)
- 国家社会(23792)
共检索到283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飞鹏
本文采用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公司全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2011~2014年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的微观效果,包括企业的会计绩效(ΔROA)和市场绩效(ΔTobin’s Q)。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产业政策引导下的长期信贷配置对企业会计绩效的改善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仅发生在国有企业中。产业政策引导下的信贷配置对市场绩效的改善作用仅体现在短期内。本文认为,政府通过改善营商环境,营造产业发展稳定的收益预期,以抑制企业短期行为的不利后果,引导企业,尤其是民企更多地开展研发等创新活动,是增加产业政策效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信贷配置 所有制类型 企业绩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卿 曾海舰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5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产业政策引导下的信货资源配置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受到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资金,且主要体现为长期信贷;产权性质分组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受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民营企业,受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国有企业获取的信贷资源更多。进一步,产业政策引导下的银行信贷增量对企业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贡献,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国有企业并无显著变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艳 龚新蜀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连立帅 陈超 白俊
产业政策如何引导信贷资源进行配置,对于评价中国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实现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3年数据,考察了产业政策与信贷资源配置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关注了以"五年规划"为代表的产业政策,结果发现,受支持的高成长性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融资,且主要体现为长期信贷融资;考虑所有制后的结果表明,只有受支持的高成长性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信贷融资;进一步发现,产业政策创新激励能够引导信贷资源配置至高研发投入企业。本文还分析了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的产业导向与信贷资源配置的关系,结果发现,产业政策会降低受支持高成长性国有企业与...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信贷资源配置 所有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品贵 姜国华
货币政策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微观企业面临的重要宏观经济事件,它的波动对微观企业行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资金变得稀缺,而负债融资边际效用这时可能最大,因此更能观察到负债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8年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紧缩期信贷资源配置及其经济后果,发现货币政策紧缩期信贷资金的边际增加将导致企业业绩下一年度有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增长。同时,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上,表明非国有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更好却没有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说明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资金配置没有达到最优。本文的研究为负债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婷婷 杨蓉 高凯
本文以200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非平衡面板模型研究产业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且该影响具有延续性和累积效应,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产业政策效果更佳。进一步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合理性检验发现补贴、信贷、税收以及创新激励是产业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而市场竞争机制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有效;具体到各机制的传导效果,信贷、税收以及创新激励均能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市场竞争仅正向影响非国有企业绩效,政府补贴效果不显著;市场化程度对产业政策经济效果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绩效 传导机制 市场化程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广子 刘力
基于上市公司逐笔银行贷款合约数据,本文考察了产业政策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处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时,公司所拥有的政企关系对银行贷款合约制定的积极作用会更大,全要素生产率对银行贷款合约制定的积极作用会更小,基于分省产业政策以及上市公司全部贷款数据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结论。从影响因素来看,当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所在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越高、法治环境越差时,产业政策的影响会越明显。本文的证据表明,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改善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提升产业政策指导下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建 陈松 李艾珉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引导资源配置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剧还是抑制信贷资本逆向流动直接决定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扭转竞争性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资本的逆向流动,不仅表现为显著促使信贷资本由低生产率的企业不断流向高生产率的企业,而且显著降低了高生产率企业的信贷成本;产业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表现为高生产率的企业不断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即公司规模增长转换为利润增长的能力得到增强,且补贴资源或信贷资源在行业分布差异性越大(越小),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产业政策对竞争性以及处于行业下游的国有企业转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在控制内生性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本文从不同生产率企业间的信贷资源配置视角揭示产业政策与信贷资本逆向流动之间的关系,拓展了产业政策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为如何利用产业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邱璞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使受鼓励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信贷,但并未相应提升企业绩效,信贷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由产业政策传导的社会责任,造成了民营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应选择退出市场的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依然选择留在市场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绩效,也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偏好于行政调控以及由政府选择产业内"优胜者",激发了民营企业盲目超规模投资,不利于企业绩效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规范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理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民营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邱璞
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的社会责任属性对民营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使受鼓励产业中的民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信贷,但并未相应提升企业绩效,信贷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U型"关系。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由产业政策传导的社会责任,造成了民营企业行为的扭曲。在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应选择退出市场的民营企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依然选择留在市场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绩效,也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政策偏好于行政调控以及由政府选择产业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冯建 王丹
本文运用1998—2011年的年度数据,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尝试性地研究了在货币政策紧缩背景下企业资产的配置方向。我们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会主动对资产进行重配置来应对货币政策紧缩的负向冲击,这种主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最明显,具体来说,一方面企业会加大流动资产比重,另一方面会调整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重,这种举措更适合企业在政策紧缩时期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货币政策紧缩 资产配置 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超 肖兴志 李姝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提升;产业政策对不同大小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供给型政策资源的配置在小企业间并未呈现显著的集中特征,但在大企业间政策资源更为集中;供给型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路径降低大企业绩效,而通过补贴直接配置路径抑制小企业绩效提升;整体看环境型政策对投资、补贴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大企业而言,其对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分散配置具有负向作用,而这一影响在小企业中则为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需求型政策有利于资源再配置,供给型政策则尚未显示出积极的资源再配置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超 肖兴志 李姝
文章将产业政策分成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依托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不同政策通过政策资源的直接配置以及企业间配置两种作用路径对企业(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供给型政策相结合的补贴行为通过以上两个路径抑制了企业绩效提升;产业政策对不同大小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供给型政策资源的配置在小企业间并未呈现显著的集中特征,但在大企业间政策资源更为集中;供给型政策主要通过政策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路径降低大企业绩效,而通过补贴直接配置路径抑制小企业绩效提升;整体看环境型政策对投资、补贴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大企业而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艳 周园媛 纪雅星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关键词:
光伏产业 产业政策 创新绩效 经济绩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邱洋冬
以高企资质认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讨论了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态效果与微观机理。结果发现:产业政策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并且随着企业认定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效果也不断增强;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金融化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与政策环境;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实施仅仅弱化了企业预防储备动机,对企业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的约束作用不显著。研究还发现,资质认定型产业政策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补贴以及信贷支持三种机制影响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