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3)
- 2023(11159)
- 2022(9185)
- 2021(8338)
- 2020(7083)
- 2019(15710)
- 2018(15243)
- 2017(30490)
- 2016(16189)
- 2015(17975)
- 2014(17741)
- 2013(17675)
- 2012(16033)
- 2011(14181)
- 2010(14630)
- 2009(13995)
- 2008(14239)
- 2007(12989)
- 2006(11562)
- 2005(10761)
- 学科
- 业(86405)
- 企(78918)
- 企业(78918)
- 济(75050)
- 经济(74965)
- 管理(66504)
- 方法(30715)
- 业经(29733)
- 财(26244)
- 农(24832)
- 数学(22400)
- 数学方法(22192)
- 务(20517)
- 财务(20496)
- 财务管理(20475)
- 企业财务(19396)
- 技术(18878)
- 中国(18430)
- 农业(17961)
- 策(17850)
- 制(17277)
- 理论(14619)
- 划(14130)
- 和(13594)
- 地方(13151)
- 贸(13014)
- 贸易(13005)
- 产业(12905)
- 银(12814)
- 银行(12812)
- 机构
- 学院(237492)
- 大学(227172)
- 济(107737)
- 经济(105825)
- 管理(102249)
- 理学(86766)
- 理学院(86099)
- 管理学(85233)
- 管理学院(84788)
- 研究(69285)
- 中国(60602)
- 财(53481)
- 京(46128)
- 财经(41367)
- 江(37809)
- 经(37378)
- 科学(36298)
- 中心(32964)
- 农(32872)
- 所(32796)
- 经济学(31858)
- 财经大学(30215)
- 州(29587)
- 商学(29472)
- 商学院(29206)
- 北京(29045)
- 经济学院(28787)
- 研究所(28723)
- 业大(28637)
- 经济管理(27516)
- 基金
- 项目(146600)
- 科学(119448)
- 研究(114523)
- 基金(107891)
- 家(89562)
- 国家(88640)
- 科学基金(80220)
- 社会(75977)
- 社会科(72174)
- 社会科学(72157)
- 省(59184)
- 基金项目(56302)
- 教育(51098)
- 自然(49463)
- 自然科(48338)
- 自然科学(48331)
- 自然科学基金(47582)
- 划(46981)
- 编号(46597)
- 资助(43896)
- 成果(36385)
- 业(34686)
- 创(34679)
- 发(32886)
- 部(32828)
- 课题(31944)
- 重点(31898)
- 创新(31332)
- 制(30966)
- 国家社会(30892)
- 期刊
- 济(127460)
- 经济(127460)
- 研究(73825)
- 财(45123)
- 中国(45089)
- 管理(44378)
- 农(31490)
- 融(29735)
- 金融(29735)
- 科学(26392)
- 业经(23971)
- 技术(23595)
- 学报(22494)
- 农业(21586)
- 财经(21189)
- 教育(20217)
- 经济研究(19684)
- 大学(19214)
- 学学(18528)
- 经(18338)
- 问题(15857)
- 技术经济(15386)
- 业(13777)
- 现代(13345)
- 财会(13193)
- 贸(13025)
- 商业(12958)
- 世界(11695)
- 经济管理(11684)
- 国际(11376)
共检索到365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翰 全晓雨 李秉成
使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产业政策-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企业在市场表现、产品竞争力以及财务柔性等多个层面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描述和度量,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是否在产业政策影响和企业价值波动之间发挥中介渠道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削弱企业产品竞争力、侵蚀企业财务柔性进而对企业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产业政策影响下,企业通过各项活动所形成的整体风险承担能力是产业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变量,产业政策促使企业整体风险承担能力降低进而对企业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娆 路继业 姬东骅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一项资源消耗性活动,具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在我国,政府是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主体,产业政策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有力措施。那么,产业政策影响了受支持企业的风险承担吗?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相比,受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中的企业风险承担相对较高,产业政策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和贷款支持两种机制发挥作用;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在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在市场配置资源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上述发现为宏观政策("看得见的手")在市场机制下("看不见的手")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提供证据。
关键词:
企业风险承担 产业政策 资源配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倩 潘爱玲 刘昕
产业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文章以2007-2017年上市A股企业为样本,从风险承担的角度实证检验产业政策的经济后果及其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激励作用,在企业成长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较强,在成熟期不显著。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可以通过政府补助、信贷支持以及税收优惠等途径增加企业的可支配资源,进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组检验发现,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显著;对处于衰退期的国有企业与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民营企业显著。文章的结论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产业政策有效性的证据,对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以及企业的风险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金健
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实体企业年度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风险承担能力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作用存在基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门限效应,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低时,过度金融化会阻碍企业价值提升;当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达到并超过门限值时,适度金融化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门限效应存在基于企业产权性质、地域分布和行业性质的异质性特征,国有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以及工业企业的金融化效应发生结构性转变时,其风险承担能力门限值更低。通过引入风险承担能力变量,重新甄别企业金融化适度性,研究结论可为实体企业适度金融化提供新解释,为企业投融资决策以及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新依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邱洋冬 陶锋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讨论了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效果与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促进作用随认定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是,高企资质认定政策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与外部环境,如所有制类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市场化程度以及地区竞争。研究还发现,高企资质认定政策主要从研发创新、资本性支出以及债务融资三方面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转型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能够为事后客观评估中国产业政策的经济效果以及完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微观证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栗晓云 吕文栋 赵杨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探究"营改增"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企业内外部情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的企业显著提高了风险承担水平;基于国家创新体系视角检验这种促进作用的影响因素,发现减税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在不同性质的企业间具有异质性。此外,行业、代理成本、产品市场竞争、政府补助和外部制度环境均对上述关系存在调节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程小可 姜永盛 郑立东
基于我国特殊金融制度情境,以中小板和创业版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影子银行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及其所产生的价值效应。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发展虽然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但是降低了高风险承担企业的市场价值。进一步,考察影子银行与企业风险承担对企业价值的内在作用机制后发现,影子银行发展虽然拓宽了企业短期融资并提高了企业资本投资水平,但是潜在的短期流动性供给与长期投资不匹配使得影子银行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周泽将 胡刘芬 马静 张东旭
商誉泡沫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然而关于商誉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却较少受到经验文献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7-2014年间发生商誉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商誉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商誉已成为企业承担较高水平风险的重要信号,公司拥有的商誉资产越多,其承担的风险水平相应越高。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伴随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和企业成长性的提升,商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显著增强。本文不仅丰富了商誉的经济后果文献,而且可为准则制定机构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优化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商誉 企业风险承担 减值准备计提 成长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申丹琳
社会信任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聚焦微观企业,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社会信任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社会信任有助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企业风险承担的正相关关系在公司治理较弱、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同时,社会信任对代理问题的缓解主要表现为降低管理层职业忧虑。此外,社会信任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渠道为提高企业创新投资和银行债务融资。本研究将丰富和拓展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社会信任对公司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对全面认识社会信任在公司风险选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增长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佳美
本文以2003-2015年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用CEO实际任职开始至研究的财务年度的长度用来度量CEO任期,用经行业调整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波动性来衡量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从而检验CEO任期对于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CEO任期对于企业风险承担有着负相关的影响,即CEO任期越长,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CEO任期对于企业风险承担的水平影响更加显著。这对于合理安排CEO任期,使得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得到控制,使得企业的投资水平符合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EO任期 风险承担 CEO权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佳美
本文以2003-2015年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用CEO实际任职开始至研究的财务年度的长度用来度量CEO任期,用经行业调整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波动性来衡量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从而检验CEO任期对于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CEO任期对于企业风险承担有着负相关的影响,即CEO任期越长,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CEO任期对于企业风险承担的水平影响更加显著。这对于合理安排CEO任期,使得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得到控制,使得企业的投资水平符合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CEO任期 风险承担 CEO权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香花 高博 李世辉
依托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前景理论,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负担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性负担能够发挥资源支持作用,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可以增强政策性负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市场化进程快的地区政策性负担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汉明 尉晓亮 张庆
本文在企业家情怀量表开发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相结合的手段,实证检验了企业家情怀对公司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文所构建的企业家情怀测度量表在经过一轮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修正后,具有较强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刻画企业家情怀水平;企业家情怀对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情怀对风险承担能力的间接效应显著大于直接效应,组织合法性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为深入认识企业家情怀经济后果、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企业家情怀 合法性 风险承担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岩 杨天啸
本文选择2013—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考察其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从产权性质差异角度出发,研究发现非国有产权性质会强化数字经济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正向影响;基于融资约束差异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正向影响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刘巍 黄凯莉
本文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研究了管理者能力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依据管理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本文提出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存在风险偏好假说和风险回避假说。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度量管理者能力,发现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负相关,风险回避假说获得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和管理者薪酬激励能够改善管理者厌恶风险的行为;管理者权力则加强了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者能力和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于引导管理者积极承担风险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