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0)
- 2023(6563)
- 2022(5498)
- 2021(5163)
- 2020(3973)
- 2019(9198)
- 2018(8683)
- 2017(17447)
- 2016(9463)
- 2015(10484)
- 2014(10560)
- 2013(10551)
- 2012(9963)
- 2011(9062)
- 2010(9356)
- 2009(8697)
- 2008(8585)
- 2007(7962)
- 2006(7320)
- 2005(6740)
- 学科
- 济(46219)
- 经济(46184)
- 业(27908)
- 管理(27720)
- 企(22129)
- 企业(22129)
- 方法(16812)
- 数学(15065)
- 农(14976)
- 数学方法(14879)
- 中国(12279)
- 业经(11464)
- 地方(10633)
- 财(10075)
- 产业(9484)
- 农业(9276)
- 制(9104)
- 贸(8876)
- 贸易(8868)
- 策(8711)
- 易(8595)
- 融(7587)
- 金融(7587)
- 银(7480)
- 银行(7475)
- 行(7269)
- 技术(6870)
- 市场(6854)
- 及其(6240)
- 政策(5974)
- 机构
- 学院(138695)
- 大学(135683)
- 济(66719)
- 经济(65366)
- 管理(55564)
- 研究(48221)
- 理学(46834)
- 理学院(46417)
- 管理学(45863)
- 管理学院(45595)
- 中国(39273)
- 财(31577)
- 京(28386)
- 科学(24435)
- 财经(24116)
- 所(23090)
- 中心(22510)
- 江(22308)
- 经(21812)
- 经济学(20907)
- 研究所(20115)
- 农(18934)
- 经济学院(18807)
- 北京(18316)
- 院(17811)
- 财经大学(17705)
- 州(17271)
- 范(16611)
- 师范(16517)
- 业大(16373)
- 基金
- 项目(84546)
- 科学(68295)
- 研究(66020)
- 基金(61916)
- 家(51799)
- 国家(51375)
- 科学基金(45231)
- 社会(43170)
- 社会科(41235)
- 社会科学(41229)
- 省(32655)
- 基金项目(31443)
- 教育(29318)
- 自然(27421)
- 划(27264)
- 编号(27060)
- 自然科(26791)
- 自然科学(26786)
- 资助(26448)
- 自然科学基金(26331)
- 成果(22080)
- 发(19838)
- 部(19340)
- 课题(18910)
- 重点(18357)
- 创(17797)
- 国家社会(17649)
- 发展(17080)
- 性(17064)
- 教育部(17009)
共检索到224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陈澍 王佳宁
2009年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率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继而,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分别于2月4日和2月11日被高层首肯。可以预料,电子信息、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的振兴规划也将悉数在2月过会且毫无悬念。面对现阶段外需急剧下滑和内需结构性调整的情境,产业振兴规划不仅试图推动重化工业更快地增长,更要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即"保需求"和"调供给",前者的效果大都集中在中短期以维护稳定,后者则大多定位于中长期的产业发展。因此,从2009年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江飞涛 王宏伟
2009年年初,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等十个产业实施调整与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短期应对危机措施(保增长)和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调结构)的结合,其中,"调结构"政策是原有产业政策的延续,具有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是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效果来看:1、振兴规划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保增长的政策应转向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方面来。2、振兴计划在调结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政策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并由此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来军 陈衍泰 刘畅 罗雨泽
为了更好地探讨我国十大规划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构建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利用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出口绝对数量对产业发展具有正向作用,而出口比重起负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正作用大于负作用;就业与投资均出现转向信号,某些产业和领域的就业边际增加和投资边际增加会伤害增长与效率;装备制造业、纺织产业和船舶产业的人力资本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余产业的情况均不好;在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船舶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能力,而另外四个产业能力不足;钢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对国外研发溢出的吸收较好,另外...
关键词:
产业 就业 投资 转向信号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虽然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政策,但实现2009年"保8"的目标仍是困难重重。在此情况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火线出炉,以降低企业负担、增加企业收入为目标。短期来看,这些规划将有利于解决这些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又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过去的2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根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本书深入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中国特色和战略导向,全面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和基点,并对若干新思想、新论断进行了专门讨论,以及作者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怡安 肖敏 李贵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且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对非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3种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卫宏 郭寿良
本文基于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构造准自然实验,根据十大战略产业中每个产业与其所涉及的高校一级学科进行匹配,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识别该学科具有A级的高校从而构建处理组,采取双重差分模型对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检验与分析。本文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同时也呈现出高校间和地区性差异。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211高校”和其他高校中更为明显,更多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而对“985高校”以及中部地区高校则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甘旭峰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需萎缩和内需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韩国 产业政策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千
笔者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对河南相关产业的影响,认为河南在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的确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处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是技术效率指数,而技术进步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河南必须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志雄
书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作者:姜长云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6月定价:58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雷根强 孙红莉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2006~2011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方法考察了我国于2009年实施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及其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税收优惠是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技术创新 税收优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钱雪松 康瑾 唐英伦 曹夏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一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而且与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直接干预手段发挥作用的经济直觉一致。基于地区和所有制视角的分组检验显示:(1)与政府干预程度较弱地区相比,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受产业政策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组企业相比,产业政策冲击导致实验组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程度下降,而且该效应对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及国有企业而言更为显著。这揭示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通过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施加了影响。本文不仅识别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厘清产业政策导致实际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而且对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甘旭峰 一诺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继而成为世界第二文化产业强国。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给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以下启示:在制度建设上以法律的形式做保证;在时间上保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措施上要充分利用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在组织体系上坚持"产、官、学、研"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日本 文化产业 发展经验 振兴规划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德荣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现代物流业被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得很快,无论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经济发展 服务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