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5)
2023(4214)
2022(3465)
2021(3081)
2020(2728)
2019(5749)
2018(5737)
2017(11061)
2016(5706)
2015(6347)
2014(6360)
2013(6370)
2012(6050)
2011(5360)
2010(5373)
2009(4736)
2008(4638)
2007(4500)
2006(3867)
2005(3338)
作者
(16938)
(14154)
(13962)
(13392)
(8882)
(6427)
(6369)
(5676)
(5290)
(5103)
(4827)
(4624)
(4501)
(4416)
(4380)
(4365)
(4354)
(4116)
(4046)
(3956)
(3526)
(3490)
(3477)
(3156)
(3146)
(3108)
(3106)
(3028)
(2893)
(2860)
学科
(29596)
经济(29578)
管理(22153)
(21449)
(18075)
企业(18075)
技术(13033)
方法(10472)
产业(8954)
数学(8715)
数学方法(8680)
业经(7940)
(7792)
地方(7678)
技术管理(7354)
(7094)
中国(6635)
(5938)
国家(5726)
农业(5496)
结构(5164)
地方经济(4721)
财政(4480)
(4468)
(4456)
(4449)
贸易(4447)
(4324)
(4302)
环境(4014)
机构
学院(86604)
大学(85040)
(40409)
经济(39753)
管理(36446)
理学(31900)
理学院(31603)
管理学(31233)
管理学院(31061)
研究(29000)
中国(20791)
(17530)
(17351)
科学(17006)
(14336)
中心(13429)
(13357)
财经(13350)
研究所(12930)
(12835)
业大(12560)
经济学(12420)
(12085)
经济学院(11339)
北京(10882)
农业(10467)
(10370)
(10168)
技术(10116)
经济管理(10111)
基金
项目(60079)
科学(48413)
研究(44999)
基金(43836)
(37885)
国家(37624)
科学基金(32716)
社会(30311)
社会科(29026)
社会科学(29021)
(24511)
基金项目(23528)
自然(19789)
(19534)
自然科(19366)
自然科学(19365)
教育(19353)
自然科学基金(19049)
编号(17135)
资助(16858)
(14689)
(14282)
重点(13557)
(13381)
创新(13375)
成果(13142)
国家社会(12971)
发展(12205)
(12047)
课题(11986)
期刊
(45229)
经济(45229)
研究(25092)
中国(17817)
管理(14417)
(13290)
(12479)
科学(12358)
学报(11478)
技术(10623)
大学(9177)
农业(8914)
学学(8859)
经济研究(7767)
业经(7766)
教育(7063)
技术经济(6995)
财经(6808)
科技(6653)
(6048)
(6004)
金融(6004)
问题(5989)
(4955)
论坛(4955)
(4770)
商业(4506)
(4448)
现代(4394)
世界(4368)
共检索到127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我国应充分重视产业技术联盟在发展产业共性技术、明确技术发展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承担政府资助项目等方面的作用,为产业技术联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政策指导与机构协调,制定技术联盟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亮  李建玲  李岱松  
传统的知识转移框架很难解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很难发生且联盟极易破裂的问题,基于产业路径视角下的四种联盟组织模式划分也较为理想化。通过在共性技术视角下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本文得出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创新组织模式更加符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介入联盟的必要性,并根据政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成员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在联盟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廷双  李一军  
产业技术联盟是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根据科技发展规划以及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对产业技术联盟的规划与管理。通过分析产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特征,本文指出了联盟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管理思路,设计了联盟组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再造阶段的政府管理策略,旨在为政府明确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重点,促进联盟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毅  葛庆  李瑞军  
国防产业联盟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协同创新网络。政策注意力聚焦点反映政府治理创新网络的策略向度,不同政府层级间的注意力分布结构差异表明该策略向度的偏向性。通过人工构建主题词袋,计算主题词TF-IDF权值及余弦相似度,对中央和地方共96份政策文件、1 926份新闻文章进行规模化语义分析,整体评估政府治理国防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网络的策略适应性,并测量其在实施与宣传过程中的偏向性。结果发现,网络拓展是首要策略选择,网络管理方式为引导而非参与,关系耦合度低,网络愿景策略运用有限。地方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策略偏异和策略调整;政策宣传更接近地方政府的策略向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孟卫东  范波  马国旺  
文章考虑研发存在技术风险,建立了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不同财政补贴方式(研发投入补贴和产品补贴)下的企业研发和生产策略。通过理论和数值仿真分析找出了不同补贴政策下的企业最优策略和相应的社会福利,并就政府的研发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两种补贴政策均无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优解,研发难度较小的情况下宜采用研发投入补贴,研发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采用产品补贴,以此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技术标准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技术路径和市场选择路径两个维度。按照产业技术标准的市场路径,企业若要尽快超越竞争对手,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同时去影响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仅能够加快自身主导技术在技术市场的普及,而且能够锁定更多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事实技术标准,从而在技术标准竞争中获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月龙  周立新  张卫国  
建立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三阶段博弈模型,基于政府视角研究了以企业研发投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技术支持合同的最优设计问题,并分析了合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研发最优合同存在的前提,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随着政府预算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增长速度比政府支持投入的增长速度更快;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与共性技术市场化预期收益、企业及政府投入对共性技术研发成功的影响系数正相关,与双方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陈玲  
战略技术联盟是集成技术创新的一种研发组织模式。为了降低风险、分担成本和促进产业化,政府通过有效的方式介入到战略技术联盟中,运用公共政策工具激励和干预企业创新行为。本文以“863计划若干重大项目为例,分析了政府介入的战略技术联盟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模式,探求其制度安排的成因,研究政府介入的战略技术联盟的集成创新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根据知识产权安排方式的不同,政府介入的“863计划战略技术联盟可以分为协议转让、研发伙伴、孵化器和合资公司四种形式,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是政府干预战略技术联盟的有效方式,转型期中国的科技政策已经由政府的直接管制逐步向采用合理的政策工具的间接方式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伟  聂鸣  李顺才  
技术联盟是企业技术知识生产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获取新技术,应对国际竞争的有效手段。本文对企业技术联盟过程中面临的成本障碍进行了探讨,阐明了政府介入企业技术联盟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就国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联盟状况及政府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和相关规律总结;最后结合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就如何促进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的政府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丽峰  高志前  刘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岳公正  曾建平  
本文认为,共同治理结构是多数物流交易的最优选择模式之一,无论在单据准确率还是在配送及时率方面,表现最好的物流执行主体由自理和第三方共同组成。文章指出,在现阶段物流产业技术条件下,物流联盟(或者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和物流虚拟企业是物流产业的两种基本交易模式,这两种模式针对我国物流市场现存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价值为社会所认同,但在联盟组织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制约。这两种模式提供了一种物流利润实现方式,是一种有效治理结构,但要真正实现这种结构的高效运行并保持成功的联盟合作关系,必须在合作过程中寻求战略的协同和文化的融合,同时需要相应的宏观、中观和微观运行机制作为保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月龙  王琳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争光  南剑飞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是研发战略联盟在产业层面的拓展。文章从战略联盟理论出发,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和使命,并提出构建其应注意的几个战略问题:突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业特征;注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中的战略金三角;选择合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模式;构建联盟成果的分享机制和联盟风险分担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纪珍  
产业共性技术为多项其它技术提供基础,具有宽广的应用范围和众多的技术使用者,由此决定了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双重失灵: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共性技术供给过程中要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