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6)
- 2023(7161)
- 2022(6171)
- 2021(5946)
- 2020(4860)
- 2019(11187)
- 2018(11054)
- 2017(20908)
- 2016(11368)
- 2015(12524)
- 2014(12740)
- 2013(12567)
- 2012(11681)
- 2011(10393)
- 2010(10378)
- 2009(9139)
- 2008(9163)
- 2007(8358)
- 2006(7127)
- 2005(6375)
- 学科
- 济(45360)
- 经济(45302)
- 业(31666)
- 管理(28708)
- 企(22874)
- 企业(22874)
- 农(17090)
- 方法(16211)
- 地方(13452)
- 数学(13292)
- 数学方法(13131)
- 农业(12510)
- 业经(12034)
- 中国(11252)
- 财(10986)
- 学(9561)
- 产业(9520)
- 制(8996)
- 理论(8296)
- 技术(7997)
- 环境(6997)
- 地方经济(6968)
- 务(6875)
- 财务(6861)
- 财务管理(6837)
- 贸(6806)
- 贸易(6802)
- 银(6737)
- 银行(6727)
- 和(6701)
- 机构
- 学院(156388)
- 大学(151778)
- 济(59587)
- 经济(58051)
- 管理(55937)
- 研究(51534)
- 理学(47565)
- 理学院(46955)
- 管理学(46082)
- 管理学院(45777)
- 中国(39160)
- 科学(33009)
- 京(32773)
- 财(28339)
- 农(27266)
- 所(26071)
- 江(25606)
- 中心(24694)
- 业大(23497)
- 研究所(23456)
- 范(22302)
- 财经(22178)
- 师范(22082)
- 农业(21184)
- 州(21083)
- 北京(20350)
- 经(19867)
- 院(18945)
- 技术(18356)
- 经济学(18080)
- 基金
- 项目(103020)
- 科学(80029)
- 研究(77680)
- 基金(71733)
- 家(62367)
- 国家(61776)
- 科学基金(52510)
- 社会(47573)
- 社会科(44940)
- 社会科学(44927)
- 省(43006)
- 基金项目(38638)
- 教育(35112)
- 划(34837)
- 自然(33282)
- 编号(32742)
- 自然科(32427)
- 自然科学(32419)
- 自然科学基金(31862)
- 资助(28536)
- 成果(26350)
- 发(24043)
- 重点(23236)
- 课题(23185)
- 创(21842)
- 部(21430)
- 性(21254)
- 创新(20292)
- 发展(19328)
- 年(19186)
共检索到235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建宇 白婷
为实现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人口的宏伟目标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国着重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光伏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形式。现阶段,光伏扶贫存在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或补贴;光伏发电不稳定,电网消纳困难;偏远、分散特征导致光伏扶贫项目的后期管护难度大;收益分配及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贫困地区电力需求和光照条件,审慎推广光伏扶贫;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积极探索光伏农业新业态;建立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为保证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还需解决好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前期投资与后期管护、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的关系。
关键词:
光伏扶贫 产业扶贫 可持续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刘姜
基于2018年重庆市3个贫困县脱贫农户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LVI模型精准度量生计脆弱性,实证检验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扶持贷款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安居房工程政策对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扶贫项目开发政策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地区异质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扶贫政策是提升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软环境,精准识别扶贫政策的影响效应、因地制宜地建策施策有利于促进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农户 生计可持续性 扶贫政策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尊振
山东省新泰市充分利用当地塌陷区土地等光伏发电所必需资源的稀缺性,采用"光伏+农业大棚"的捆绑模式,较好诠释了"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发挥当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动用政府扶贫资源的前提下,借助光伏企业的力量,在上万亩的塌陷土地上为贫困人群"外生性"地搭建了农业大棚的产业平台。
关键词:
扶贫开发 资源稀缺 制度创新 现代农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尊振
山东省新泰市充分利用当地塌陷区土地等光伏发电所必需资源的稀缺性,采用"光伏+农业大棚"的捆绑模式,较好诠释了"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发挥当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动用政府扶贫资源的前提下,借助光伏企业的力量,在上万亩的塌陷土地上为贫困人群"外生性"地搭建了农业大棚的产业平台。
关键词:
扶贫开发 资源稀缺 制度创新 现代农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尊振
山东省新泰市充分利用当地塌陷区土地等光伏发电所必需资源的稀缺性,采用"光伏+农业大棚"的捆绑模式,较好诠释了"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发挥当地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动用政府扶贫资源的前提下,借助光伏企业的力量,在上万亩的塌陷土地上为贫困人群"外生性"地搭建了农业大棚的产业平台。
关键词:
扶贫开发 资源稀缺 制度创新 现代农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波
光伏项目是全球能源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意见》,光伏产业发展在贫困地区进一步提速。据不完全统计,仅地处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已建、在建和拟建光伏发电项目97个,用地13355亩,其中耕地8478亩。但这对耕地后备资源紧缺、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提出了较为严峻的用地管理挑战。
[期刊] 改革
[作者]
佟大建 应瑞瑶
扶贫政策的实施能否减贫及其减贫效应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2005~2016年县级面板数据,基于2012年贫困县名单调整的准自然试验,通过实证分析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的影响,分析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可持续性,研究发现: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负向影响,使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8.2%;随着退出贫困县时间的延长,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大;政府支出降低和工业化进程减缓是退出贫困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影响的重要原因;退出贫困县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下降1.6%。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贫,但应注重其减贫效应的可持续性,在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扶贫政策的实施仍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
扶贫政策 减贫效应 可持续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倩 雷洋洋 喻忠磊 唐红林 叶文丽 杨新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提升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是防止返贫和实现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生计可持续性视角下系统评估精准扶贫政策效应,可为此提供重要依据。论文构建涵盖生计资本、生计环境和代际发展能力3个维度的扶贫政策效应评估框架,以武陵山区石柱县为案例区,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量化了精准扶贫对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分异性。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使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水平整体提升了20.5%,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环境和代际发展能力分别提升21.3%、23.9%、15.8%,农户生计环境改善更突出,而代际发展能力具有一定时滞性。(2)精准扶贫对生计要素禀赋较好的兼业型农户带动效应更大且显著,其次是务农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脱贫户,而以“输血式”帮扶为主的补贴依赖型农户则被边缘化,加剧了群体间生计可持续性分化。(3)精准扶贫政策效应空间分异性明显。相比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王场镇和黄水镇,精准扶贫对具有区位优势的龙沙镇、贫困程度较深的中益乡的带动效应更大且显著。(4)围绕强化对山区教育与技术投入、对偏远地区资源倾斜以及引导贫困边缘群体治理等方面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研究可为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的匹配性和精准性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深化中国反贫困理论认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江鸿泽 梁平汉
完善推动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20年国家级贫困县面板数据,以光伏扶贫政策的下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光伏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光伏扶贫政策使重点扶贫县的GDP和人均GDP分别提高了3.2%、5.3%。多种稳健性检验、动态效应和工具变量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这种促进作用在国家帮扶力度更大地区以及光照更强地区更明显。基于政策强度的分析显示,在贫困村与贫困户帮扶比例越高、光伏电站建设与覆盖规模越大的县区,光伏扶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益贫效应更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光伏扶贫政策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拓宽了就业机会,并通过改善供电环境提高了市场活力。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构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扶贫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忠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牟秋菊
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力量。为推动农村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政府部门主导推行了福利性较强的扶贫小额信贷以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中面临的无资金或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对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中扶贫小额信贷易呈现出贷款偏离贫困目标群体、贷款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挤占公益型小额贷款等困境。笔者基于对贵州省小额信贷在农村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的调研,结合理论研究探讨了扶贫小额信贷在贵州农村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
小额信贷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锡广 申鹏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选择相关指标测度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生计资本。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现状,研究表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值为0.539,说明移民生计具有不可持续特征,需要围绕生计资本内涵培养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累积能力。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可持续生计框架 搬迁移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卡 樊士帅 马高明
基于2013-2019年间4期中国家庭大数据库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收入的影响,考察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扶贫两类扶贫政策的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贫困群体的总收入,增加了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精准扶贫政策通过采用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性扶贫项目提高了农村贫困群体的收入,也通过农业生产经营补贴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体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体和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体精准扶贫增收效果的异质性分析可以看到,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体收入的提高主要由政府直接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体在政府直接转移收入增加之外,还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增收,依靠家庭经济的成长实现脱贫。上述研究为“后扶贫时代”完善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导向,防止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分析基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扶贫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是小额信贷公司应该同时兼顾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小额信贷公司扶贫和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短期内小额信贷对盈利的追求会损害扶贫功能的发挥,但从长期、动态的角度看,扶贫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协调的,提出了我国小额信贷扶贫与财务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小额信贷 扶贫 财务可持续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永宽 李玉珍
本文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对大方县贫困状况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五大战略选择,认为只有实施新的扶贫开发战略,才能有望消除贫困现象,才能为达到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
扶贫开发 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