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5)
- 2023(13218)
- 2022(11142)
- 2021(10287)
- 2020(8328)
- 2019(18930)
- 2018(18321)
- 2017(35738)
- 2016(19478)
- 2015(21236)
- 2014(20673)
- 2013(20731)
- 2012(19576)
- 2011(17685)
- 2010(17979)
- 2009(16514)
- 2008(16223)
- 2007(14935)
- 2006(13640)
- 2005(11970)
- 学科
- 济(84636)
- 经济(84532)
- 业(63840)
- 管理(51016)
- 农(49823)
- 企(39958)
- 企业(39958)
- 农业(33693)
- 方法(30144)
- 数学(26601)
- 数学方法(26327)
- 业经(23548)
- 中国(22806)
- 财(21469)
- 地方(21080)
- 制(16895)
- 贸(16585)
- 贸易(16575)
- 易(16156)
- 策(15736)
- 学(15546)
- 收入(14444)
- 技术(13569)
- 产业(13101)
- 发(13075)
- 银(12782)
- 银行(12739)
- 行(12231)
- 及其(12122)
- 环境(11950)
- 机构
- 学院(281476)
- 大学(276013)
- 济(123375)
- 经济(121143)
- 管理(107991)
- 研究(101665)
- 理学(93739)
- 理学院(92712)
- 管理学(91237)
- 管理学院(90739)
- 中国(77175)
- 农(71403)
- 科学(62647)
- 京(57558)
- 农业(55423)
- 财(52801)
- 所(52531)
- 业大(50658)
- 研究所(47816)
- 中心(46893)
- 江(43337)
- 财经(41233)
- 经(37545)
- 经济学(36754)
- 院(35669)
- 北京(35644)
- 范(35627)
- 师范(35170)
- 农业大学(34654)
- 省(33879)
- 基金
- 项目(191386)
- 科学(150480)
- 基金(139360)
- 研究(137895)
- 家(123904)
- 国家(122768)
- 科学基金(103543)
- 社会(90028)
- 社会科(85102)
- 社会科学(85080)
- 省(75580)
- 基金项目(73468)
- 自然(66033)
- 自然科(64462)
- 自然科学(64442)
- 自然科学基金(63349)
- 划(63035)
- 教育(59997)
- 资助(55472)
- 编号(55353)
- 发(44585)
- 成果(44290)
- 重点(42958)
- 部(42006)
- 创(40164)
- 农(38800)
- 国家社会(37856)
- 课题(37816)
- 创新(37495)
- 科研(36112)
- 期刊
- 济(142798)
- 经济(142798)
- 研究(81599)
- 农(73502)
- 中国(56920)
- 农业(49586)
- 学报(48755)
- 科学(45469)
- 大学(37129)
- 财(36904)
- 管理(36733)
- 学学(35733)
- 融(30130)
- 金融(30130)
- 业经(29688)
- 教育(24257)
- 业(24165)
- 经济研究(21670)
- 技术(21397)
- 问题(20233)
- 财经(19818)
- 经(17184)
- 世界(15833)
- 版(15806)
- 农村(15302)
- 村(15302)
- 农业经济(14957)
- 技术经济(14278)
- 业大(14224)
- 科技(13851)
共检索到423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柏 于晓媛 袁鹏举
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生计模式的占比分别提升了13%和15%,但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外出从事非农务工和经商活动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收入、特色畜禽养殖收入和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收入,但产业扶贫对经商活动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在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效果较为明显,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的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模式向特色农业生产转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红 Clement Tisdell 李文静
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建设作为边疆深度贫困地区的社会无形资产,对边疆地区精准扶贫实现"两个回流"及边民生计可持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6年7月新疆克州的田野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估计边疆深度贫困地区社会资本对于边民生计策略以及脱贫的影响效应,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研究表明,地区社会资本有助于边民减贫,这种正向效应主要通过两个路径实现:一是边民借助社会网络提高对正规金融的可得性进而实现养殖扩大再生产;二是边民通过集体公共活动付酬增加转移支付收入。但社会资本通过生计策略多样化机制提升边民生计能力的减贫路径尚未形成。在边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既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边民收入增收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需配套其他措施破解社会资本引导边民建立多样化生计的主要障碍,强化社会资本的能力扶持路径,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岗 韩玮 杨红娟
[目的]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此背景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的主要目的:一是脱贫攻坚战能否让部分农户更有意愿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二是发现具备不同特征的农户会做出何种生计策略的选择,为后续贫困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文章首先基于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扶贫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扶贫效果的分值;其次,运用Logit模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扶贫效果提高1%,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27.47%;增加0.067hm2(1亩)土地,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4.5%;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要生计策略的概率比不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低58%;增加1个劳动力,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降低36%。还发现相对于传统种养(植)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现代特色种养(植)殖业更吸引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基于稳健性考虑,采用bootstrap方法扩大样本量和加入冲击变量对Logit模型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扶贫效果和土地规模、外出务工技能、劳动力数量等农户特征显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性别、年龄、社会关系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艳 王磊
实现相对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关键是不断优化生计策略。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相对贫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旨在引导农户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优化家庭生计策略。研究认为,在相对贫困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中,要鼓励有条件的相对贫困农户加快土地流转,提高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提升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及时弥补相对贫困农户生计转型中的金融资本不足。
关键词:
相对贫困农户 生计策略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伟
在广大农村地区,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而在乡村旅游中,农户是最直接的承担者,农户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户的生计问题息息相关,所以,以乡村旅游为背景,评估农户的生计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本文以乡村旅游的概念以及可持续的生计为基础,梳理了国内外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探讨了生计策略以及生计资产,并且在乡村旅游理论的应用上,总结了与可持续生计相关的众多研究,希望在未来对农户生计问题的研究上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政策 农户生计 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世惠
在众多的扶贫举措中,产业扶贫被认为是一种治本之策。然而,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村产业扶贫就开始出现“援助疲倦”问题,尤其是产业推进与贫困农户发展之间的抽象对立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此一来,容易引致贫困农户陷入“福利陷阱”,导致内生性脱贫能力的匮乏,不利于从被动的结果扶持向主动的起点预防转变。因此,应逐步将产业扶贫对贫困农户的最大效用从增收转化为赋能,从能力提高维度来解析产业扶贫的减贫效应。
关键词:
产业扶贫 贫困农户 能力 测度 赋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芳
论文基于CFPS数据中2742户贫困农户的研究样本,剖析贫困农户收支结构变化、资金流动特点和不同收入水平农户信贷活动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和支出情况可以反映农户在贫困农村的阶层属性,也可体现他们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及信贷活动。传统消费性信贷需求仍是信贷需求的构成主体,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对获批贷款机率、户均贷款金额以及贷款用途存在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收支水平农户信贷需求特点,选择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和设计结构、额度、期限与抵押条件更为合理的信贷产品。
关键词:
贫困农户 信贷活动 收支结构 收支水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芳
论文基于CFPS数据中2742户贫困农户的研究样本,剖析贫困农户收支结构变化、资金流动特点和不同收入水平农户信贷活动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和支出情况可以反映农户在贫困农村的阶层属性,也可体现他们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及信贷活动。传统消费性信贷需求仍是信贷需求的构成主体,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对获批贷款机率、户均贷款金额以及贷款用途存在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收支水平农户信贷需求特点,选择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和设计结构、额度、期限与抵押条件更为合理的信贷产品。
关键词:
贫困农户 信贷活动 收支结构 收支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轶 尹珂
[目的]尽管2020年后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但脱贫农户仍然面临自然、市场、政策等多重生计风险冲击,非常容易再次掉入贫困陷阱。识别与评估贫困山区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生计风险,为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实证依据,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768户脱贫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运用ESI为综合评价指数,识别与评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样本区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最大、家庭规模最小、劳动力数量最少、受教育程度相对最低;非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家庭规模最大;纯农型脱贫农户的家庭劳动力数量最多,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最高。(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的生计风险总值依次是纯农型>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型,呈现出兼业程度越高,生计风险越小的特征;纯农型是所有类型脱贫农户中最脆弱的群体,生计风险和返贫风险都最大。[结论]当地政府一方面应积极帮助脱贫农户增强非农生计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引导脱贫农户寻求适合自身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其兼业水平和兼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对纯农型脱贫农户的政策帮扶,帮助他们增强现代农业专业技能,扶持他们发展特色精品农产品,引导他们深入农业产业链,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进而提升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令英 李媛彤 王明月 郑涛
[目的]探究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变化及其与生计策略关系,有助于民族贫困地区项目制扶贫的精准实施,对调整生计资本结构,维持农户可持续生计,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新疆疏勒县225户调查问卷数据,测算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前后生计资本变化,并构建多元无序logistic模型探讨其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后,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整体得以提高,生计资本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各项生计资本发展不均衡,生计脆弱性依旧存在;同时生计资本是决定农户选择生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资本是决定农户选择纯农型生计策略的基础,而金融、人力、社会、物质、民族文化等资本决定了该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非农型的转变。[结论]政府需要加大自然、物质、社会、教育等生计资本方面的扶贫项目投入、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注重金融资本、民族文化资本等生计资本方面扶贫项目投入的精准化并加大监控力度以维持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嘉莘 熊吉安 杨红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已进入搬迁农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后搬迁时代。基于2015—2020年对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有效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促进农户生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搬迁时间越长,农户越善于不断提高生计水平;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能力丧失型农户的生计作用不够明显,但对要素短缺型农户的生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型农户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罗万云 郭世豪 贾铖
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事关全国共同富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文章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2020年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测算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社会资本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较2018年农户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务农型农户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分别提高了5.83个百分点、7.43个百分点;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多以暂时贫困为主,占比20.24%,远高于长期贫困的12.83%。(2)社会资本对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在农户生计策略转型中能够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尤其对务农型农户的缓解效果最为显著。(3)个人及家庭特征、村庄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脆弱性理论,文章结合农户生计风险及外部环境冲击,构建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分析框架,并采用基于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识别农户相对贫困,按照不同生计策略进行分类,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能为提升脱贫巩固政策的瞄准精度与有效性提供借鉴。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根据农户的社会资本状况和生计策略差异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政策,构建抵御返贫风险冲击的社会网络,扩宽非农就业渠道,促进农户生计策略转型以提升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伍艳
本研究利用平武县和南江县372户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计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牲畜数量的增加与农业专业型生计策略的选择显著正相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每增加1个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会相应提高3.472;获得信贷的情况和家庭是否有干部与非农单一化生计策略的选择显著正相关,农户获得信贷每增加1个单位,导致农户选择以非农为主和以农业为主的发生比扩大1.615倍。同时,不同区域的农户生计策略存在差异。南江县农户选择以农业专业型为主的生计策略,对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依赖较强;平武县农户选择以非农单一化为主的生计策略,对金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均华 刘璨
研究目标: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与反贫困策略。研究方法:采用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和回归分解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差异化的变化趋势。家庭储蓄、支农政策、社会保障、通信设施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脱贫有全面性影响;人力资本、耕地和林地、农业经营劳动投入、非农经营劳动投入和社会网络对农户脱贫有结构性影响。诸因素对农户脱贫贡献率达76.25%。研究创新:从回报率和贡献率视角,分析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路径及贡献。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农村反贫困策略提供可靠的实证数据,也为农户脱贫决定因素提供量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