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8)
2023(4066)
2022(3430)
2021(3142)
2020(2600)
2019(5560)
2018(5166)
2017(9807)
2016(5043)
2015(5361)
2014(5348)
2013(5548)
2012(5115)
2011(4676)
2010(4654)
2009(4198)
2008(4082)
2007(3647)
2006(3177)
2005(2885)
作者
(14883)
(12634)
(12450)
(11882)
(7780)
(5862)
(5673)
(4843)
(4734)
(4353)
(4304)
(4162)
(4045)
(3969)
(3871)
(3856)
(3754)
(3537)
(3529)
(3500)
(3187)
(3083)
(3080)
(2833)
(2783)
(2773)
(2638)
(2634)
(2508)
(2484)
学科
(31648)
经济(31626)
(14633)
地方(13118)
(11263)
管理(11028)
方法(9325)
地方经济(9153)
农业(8624)
产业(8472)
(8261)
企业(8261)
数学(8119)
数学方法(8072)
业经(7336)
中国(6931)
结构(5106)
收入(5053)
(5042)
技术(4829)
环境(4663)
分配(4195)
(4003)
(3753)
产业结构(3685)
(3398)
(3384)
金融(3383)
(3257)
(3116)
机构
学院(75750)
大学(74012)
(35706)
经济(35135)
管理(28995)
研究(28468)
理学(25448)
理学院(25123)
管理学(24732)
管理学院(24582)
中国(20002)
科学(17584)
(15211)
(14206)
研究所(13087)
(12904)
(12838)
中心(12754)
(11480)
经济学(11364)
业大(11014)
(10962)
师范(10878)
(10550)
财经(10485)
经济学院(10349)
农业(9992)
(9427)
(9319)
北京(9278)
基金
项目(55432)
科学(45222)
研究(41565)
基金(40377)
(35292)
国家(34983)
科学基金(30167)
社会(28637)
社会科(27282)
社会科学(27280)
(23091)
基金项目(21627)
(18585)
自然(17671)
自然科(17207)
自然科学(17204)
教育(17156)
自然科学基金(16898)
编号(16146)
(15326)
资助(15106)
重点(13053)
发展(12947)
(12761)
国家社会(12419)
成果(12164)
(12112)
(11602)
创新(11384)
课题(11353)
期刊
(40803)
经济(40803)
研究(21073)
中国(14536)
(12533)
科学(11582)
学报(10840)
管理(10267)
农业(8866)
大学(8303)
(8088)
学学(7972)
业经(7781)
技术(6630)
经济研究(6405)
教育(6069)
问题(5753)
(5098)
金融(5098)
财经(4950)
资源(4652)
科技(4557)
(4542)
技术经济(4425)
(4248)
商业(4194)
(4164)
统计(4107)
经济问题(4030)
(3641)
共检索到109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毅  江立华  
在"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实现途径中,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村庄调研发现,农村社会分化带来的扶贫主体缺失、运动式治理带来的扶贫开发的悖论和"条块分割"管理带来的权责不匹配给精英俘获提供了社会基础、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在基层产业扶贫实践中这种精英俘获表现为两个向度:基层政权选择性治理带来的"被动俘获"——村庄向度上的俘获精英;项目制实践运作中,精英相互合作主动俘获扶贫项目资源——个人向度上的精英俘获。前者受制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遵循的是地方政府科层制的关系理性;后者则体现为自下而上反控制的经济理性,遵循的是乡土社会的实践逻辑。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荣发  曾维忠  
森林碳汇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挖掘森林碳汇扶贫功能、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有必要量化和剖析森林碳汇扶贫偏误。基于川西南、川西北两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借鉴精英俘获和大众俘获测量方法,探讨森林碳汇扶贫偏误的原因。囿于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精英群体示范带动作用的依赖,精英俘获现象在森林碳汇项目农户参与阶段明显,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大众俘获现象在利益分配阶段大量存在,且囿于项目运行机制和村落生态、社会、经济特征村落之间差异显著。减少森林碳汇扶贫偏误、提升森林碳汇扶贫成效的思路在于:参与阶段在允许一定精英俘获的背景下,通过精英群体与贫困群体的帮扶极大可能地增加贫困人口参与程度;利益分配阶段通过项目运行机制设计、异地搬迁、村组人才引进等措施降低大众俘获程度,增强贫困人口对森林碳汇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改善等福利的获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璆  郑逸芳  许佳贤  陈念东  
参与式治理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理念。本文考察了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现象,包括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在内的乡村精英对于扶贫项目开发都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和作用空间。从村庄内的权力结构制约、治理环境复杂性、扶贫制度的固有缺陷、项目信息传递的差序格局、参与式理念的水土不服以及扶贫内卷化趋势等方面对精英俘获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激发乡村精英能动性、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规范扶贫项目过程以及确立精准有效的瞄准机制等对策,以便克服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困境,推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基于对河北省一个国家重点贫困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精英俘获成为影响农村脱贫效果的重要原因。国家扶贫资源存在的不同形式决定了地方精英对资源的不同俘获模式、获利模式和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精英直接俘获货币型资源的传统方式,面对以实物形式存在的非货币型扶贫资源,地方精英难以直接获利,于是借助资源下乡的项目制、后税费时代农村形成的结构性权力真空和地方社会对精英的认同文化,以俘获扶贫资源使用权,并将其以资本化经营的方式占有了扶贫资源产生的大部分收益,但由于实物扶贫资源的特殊性,精英俘获行为不但在经济上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负担,也将导致农村社会的贫困代际传递和政治上的村庄治理内卷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璆  郑逸芳  许佳贤  陈念东  
参与式治理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理念。本文考察了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现象,包括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在内的乡村精英对于扶贫项目开发都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和作用空间。从村庄内的权力结构制约、治理环境复杂性、扶贫制度的固有缺陷、项目信息传递的差序格局、参与式理念的水土不服以及扶贫内卷化趋势等方面对精英俘获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激发乡村精英能动性、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规范扶贫项目过程以及确立精准有效的瞄准机制等对策,以便克服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困境,推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碧涛  张景  
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扶贫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政策供给盲目,缺乏对贫困对象及根源的有效探索,导致扶贫资源被精英所俘获,异化了改革初衷,严重滞缓了贫困县域的农业发展。通过对改革中扶贫资源瞄准困境及对精英俘获的表现及危害进行分析,探讨精英俘获出现的成因和内在逻辑,渴求探索出规避精英俘获和村庄治理转型的路径和对策,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贫困农户脱贫进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从"社会精英"的视角出发,首先对我国农村地区由银行发放的贴息贷款在扶贫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英俘获"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借助2015年全国三省37个贫困村的308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贫困县农户的四维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络差异和强关系)对其贴息贷款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贫困地区,"社会精英"可以利用自身在网络规模和强关系数量上的优势来以更大的概率俘获更高额度的贴息贷款。而同样反映社会资本的网络顶端和网络差异则没有起到类似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改善"社会精英"的贴息贷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舒丽瑰  
公共政策领域出现了去公共性的"精英俘获"现象,其成因及应对策略值得分析,以回归政策的公共之道。研究发现,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并未根据政策受益方的体量、需求等均等化地分配下去,而是出现了精英化的偏好,大量资源集中在少量优势地域及少量优势群体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公共资源分配领域的"精英俘获"现象由多重历史现实原因造成,是巨型国家系列政策重心偏移及衍生出的政策执行难题共同形塑的结果。此类"精英俘获"的资源分配逻辑最终会造成系列不正义的后果,引发激进农业体系变革、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稳健现代化道路面临风险等,应当警惕。为此,公共资源分配应当回归公共性,明确公平原则,保证过程和结果的公共性,如此资源分配才有效率,国家的公共意图才得以维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温涛  朱炯  王小华  
农贷资金进入乡村需要寻求内部化节约交易成本的主体与其对接,这一角色通常由乡村精英担任。而在"去组织化"的制度安排中,精英行为越发偏离整体利益,农贷资金呈现出被精英占有的"精英俘获"机制。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利用全国10省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分层比较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结果发现: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农贷市场的"精英俘获"机制差异明显。贫困县农贷市场尚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机制;但"精英俘获"机制泛滥于非贫困县农贷市场,使得农贷市场结构扭曲、功能错位、目标偏离。亟待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破解现有农贷资金配置固化的格局,保障农贷资金公平地惠及农户,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吉文  
本文简述了产业俘获测度的困难性与必要性,阐述了国际上对转轨国家产业俘获测度的主要机构与主要俘获指数,以及根据腐败指数对世界有关国家腐败程度的分类;综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评述了测度产业俘获水平的四大基本方法;分析了中国的产业俘获现象,提出了转轨国家产业俘获测度研究理论对我国的启示以及我国应对产业俘获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梁剑峰  李静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呈现出普遍性的"精英俘获"现象,领办人控制严重,股权高度集中,"大农吃小农",严重偏离了合作社"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为此,需要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外部监管机制,促进合作社企业家的成长,从而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欣  朱可涵  
低保瞄准是实现扶贫资源精准投放的前提。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估算了中国农村的低保瞄准效率,发现农村地区低保救助资源不足、瞄准偏误较大、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现象。其次,本文基于分权制社区瞄准方式下基层政府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分析农村低保瞄准的理论框架,引入农户信息水平因素研究低保瞄准。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信息水平对低保瞄准具有显著影响。在村内设置宣传公示栏,提高农户的信息水平,会减轻乡村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低保瞄准效率。最后,本文对农户信息水平如何影响低保瞄准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地理环境恶劣、信息传播难度大的地区,农户信息水平更能减少低保瞄准偏误,这验证了信息传播的通知作用;在具有宗族势力、精英俘获更严重的村庄,农户信息水平更能改善低保瞄准效率,这验证了信息反馈的监督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樊振佳  李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引导下,返乡创业在我国逐渐成为新的创业态势。面向返乡创业的信息服务作为返乡创业配套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创业者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在4个省份多地进行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前返乡创业信息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存在"精英俘获"现象。针对此现象,文章提出返乡创业信息资源出现"精英俘获"现象的表征和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这两个研究问题。借助质性分析软件,对田野调查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了该现象的表征;通过对宏观环境和创业者主体两个层面的分析,总结了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了返乡创业信息资源"精英俘获"现象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精英俘获"现象体现在返乡创业精英往往比普通创业者拥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当地的返乡创业信息服务和资源,以及能参与更多的社会事务,并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其产生是我国当前基层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的表现,并不完全依赖精英的个人主观意愿,有时也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期看,这种现象会影响到政策的锚定,使真正有需求的大量普通创业者无法获得所需信息,最终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浩  汪三贵  
本文建立了脱贫帮扶精准度测算模型,用调研数据测算后发现脱贫帮扶偏误率较高。对帮扶偏误率进行分解后发现,发生偏误主要是因为帮扶资源流向了非贫困户。分析发现存在明显的"大众俘获"现象,村内基尼系数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分析认为提高脱贫帮扶精准度应注意村内人际关系等因素对脱贫帮扶实施层面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中先  张平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扶贫成就。基于实现共富的三重向度来回顾中国扶贫70年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向度上,中国扶贫道路经历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等5个发展阶段;在实践向度上,中国扶贫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政治优势,积蓄扶贫物质的经济力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经验";在价值向度上,中国扶贫70年所形成的"中国经验"为世界减贫理论、减贫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