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9)
2023(17843)
2022(15428)
2021(14482)
2020(12195)
2019(28259)
2018(27982)
2017(52653)
2016(28869)
2015(32458)
2014(32552)
2013(31555)
2012(28947)
2011(25761)
2010(25761)
2009(22974)
2008(22249)
2007(19564)
2006(17109)
2005(14730)
作者
(80526)
(66834)
(66466)
(63312)
(42561)
(32081)
(30417)
(26245)
(25638)
(23795)
(22714)
(22518)
(21242)
(21006)
(20862)
(20687)
(20063)
(20003)
(19147)
(19109)
(16611)
(16387)
(16196)
(15429)
(15033)
(14880)
(14855)
(14803)
(13515)
(13282)
学科
(109893)
经济(109752)
管理(75604)
(74869)
(59592)
企业(59592)
方法(51839)
数学(45428)
数学方法(44820)
中国(32915)
(32267)
(30467)
(25628)
业经(24147)
教育(23542)
地方(22476)
(22446)
贸易(22438)
农业(22353)
(21896)
理论(20782)
技术(18666)
(18224)
(16842)
财务(16765)
财务管理(16718)
(16364)
环境(15906)
企业财务(15756)
(14913)
机构
大学(398114)
学院(392881)
(154045)
管理(151943)
经济(150704)
研究(134094)
理学(131876)
理学院(130387)
管理学(127796)
管理学院(127096)
中国(94601)
(85560)
科学(83208)
(70243)
(66598)
(63890)
研究所(60868)
中心(60833)
业大(59248)
(59117)
师范(58465)
(58015)
财经(56074)
北京(54167)
(51210)
农业(50021)
(49134)
师范大学(47650)
经济学(46992)
(46355)
基金
项目(274131)
科学(216114)
研究(202606)
基金(197209)
(172838)
国家(171154)
科学基金(146265)
社会(126232)
社会科(119468)
社会科学(119434)
(107676)
基金项目(103878)
教育(98516)
自然(94928)
自然科(92706)
自然科学(92678)
(91830)
自然科学基金(91011)
编号(82787)
资助(81652)
成果(68241)
重点(62484)
(61552)
(59329)
课题(59203)
(57123)
教育部(53211)
创新(53140)
科研(52467)
大学(52239)
期刊
(162639)
经济(162639)
研究(120572)
中国(80480)
教育(66724)
学报(63574)
科学(57637)
(57101)
管理(56355)
(54120)
大学(49438)
学学(45418)
农业(39983)
技术(39237)
(28652)
金融(28652)
财经(26960)
经济研究(26401)
业经(26274)
(23220)
问题(21185)
(20934)
图书(20449)
科技(18812)
(18635)
技术经济(18609)
理论(17285)
(17073)
统计(16943)
职业(16689)
共检索到578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周园翔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产业扶贫示范试点准实验研究项目,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利用3省7县652户两期微观农户面板数据,在产业扶贫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背景下,探究其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扶贫对家庭人均校外支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家庭人均校内支出作用不显著,安慰剂检验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扶贫主要通过提升低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缓解家庭教育需求约束来促进家庭人均校外支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父母主管孩子教育的家庭和成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产业扶贫对人均校外支出正向效果更好。从地区分组来看,产业扶贫在原深度贫困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作用效果较弱。因此,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应继续通过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进行产业帮扶;二是要继续注重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方共赢;三是注意引导教育方式,提升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以及让父母深度参与子女教育;四是要继续注重对原深度贫困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发展扶持,以便实现缓解相对贫困和城乡协同发展的政策目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宁静  殷浩栋  汪三贵  刘明月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本文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3个省8个县的准实验研究数据,采用DID分析了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理论上,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直接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就业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资产收益和补贴可以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扶贫项目对家庭人均总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具体而言,产业扶贫项目对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人均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通过PSM-DID模型以及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该结论反映了当前产业扶贫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基层政府和执行主体在成本、收益、风险等因素影响下偏好资产收益模式,所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和劳动务工的参与程度并不高。为此,需要让贫困户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中,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并培育经营主体和农村的精英人才,增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脱贫致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三贵   郭建兵   李梦思  
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准实验研究项目,利用3省7县807户两期微观农户面板数据,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了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农户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和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土地经营规模大、家庭农业劳动少、户主年龄高和非建档立卡户样本群体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扶贫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户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发现,产业扶贫合作社能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基于以上结论,在乡村振兴阶段应继续扶持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注重关注产业合作社对不同农户的异质性影响,提升产业合作社技术培训的供给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带动农户增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志雄  丁士军  
文章在揭示家庭医疗负担与人情支出关系的基础上,评价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大病家庭医疗负担的影响。使用Tobit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农村家庭人情支出指标可以作为监测大病家庭医疗负担是否沉重的"风向标",大病冲击会减少家庭的人情支出;目前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的大病医疗负担缓解效果显著,并且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非建档立卡大病家庭(非贫困户)更易遭受沉重的医疗负担,并在大病冲击下呈现出一定的脆弱性;对于非贫困户来说,当期患有大病对家庭医疗负担影响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大病对家庭负担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在贫困户识别方面,除了从家庭人均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识别外,将人情支出的变动作为识别维度有利于实现更为精准的贫困户识别。文章建议采用人情支出的变动来监测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负担是否沉重,以及是否属于"因病致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书奎  任金政  赵鑫  
为探究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对脱贫家庭收入的作用效果,基于3省9县3 085个脱贫家庭为研究样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分位数回归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实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脱贫家庭收入,通过PSM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有效;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通过对资产进行权属划分、实现就近就业、提升村集体收入等途径促进脱贫家庭收入的稳步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一般脱贫家庭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而对于五保脱贫家庭及低收入家庭的作用效果有限。因此,在两大战略衔接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贯彻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以五保脱贫家庭等低收入群体为防返贫监测对象,降低返贫风险,从而实现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汉泽  李小云  
以华北李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发现在产业项目申请阶段容易出现"精英捕获"与"弱者吸纳";在产业进行中易遭遇由逆向软预算约束带来的"政策性负担"以及规模化经营不善等问题;最终在产业完成之后又面临着后续维护的缺失与农民生计系统的损害。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背离了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目标。产业扶贫背后隐藏着扶贫济困的社会道德逻辑与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逻辑的矛盾,前者决定了产业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后者则容易导致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两种逻辑之间的张力与冲突增加了产业扶贫项目失败的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英  何冰  毕洁颖  
为考察新农保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否降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本文利用2014—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2 300元/年和每人每天3.2美元两类不同贫困标准衡量的贫困脆弱性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缴费参与新农保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削弱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根据领保状态的分阶段分析发现,缴费参与新农保和缴费参保人数增加对未领保家庭和领保家庭的贫困脆弱性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领取新农保和领保人数对贫困脆弱性没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改善健康成员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对无储蓄家庭和无借贷家庭的贫困脆弱程度具有显著缓解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缴费参与新农保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减少代际转移,进而缓解家庭贫困脆弱性程度,而领取新农保则通过增加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而加剧家庭贫困脆弱程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铭洪  施宇  李星  
文章运用2003-2010年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数据,实证评价了公共财政扶贫支出绩效,并基于标杆管理思想设置了评价标准。研究发现,近年来公共财政扶贫支出绩效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是在财政资金带动和配置结构方面亟需改进,同时应大力改善贫困地区住房、医疗和教育条件,并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脱贫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饶育蕾   陈地强   费哲恒  
【目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其在改善家庭相对福利,如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尚待讨论,上述问题的解答对现阶段政府帮扶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首先使用Kakwani指数法计算城市(省份)层面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消费分类、引入扶贫方式交互项模型以及致贫成因异质性分析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靶向影响。【结果】(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降低了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但其经济效果较弱,在经过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匹配样本回归后结果仍然成立;(2)对消费类型、扶贫方式与致贫成因的进一步分类检验发现,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与文教方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扶贫政策得到明显的减轻。因为保障型的扶贫政策如医疗保障、住房生活帮扶、子女教育帮扶能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的消费福利,而其他发展型帮扶方式未能发现统计效力。【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总体影响较弱,且集中于保障型扶贫政策如医疗帮扶与教育帮扶,未来政府帮扶需要在发展型帮扶上进行增效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范文涛  丁志辉  崔雨  
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通过项目制全过程运营实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持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电网实际,借鉴项目化运营理念,实施社会责任项目制管理,将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工具运用到精准扶贫中,通过项目制全过程运营实施,精准施策,精准推进,持续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时良彦  
现有研究关注了单渠道救助资金的受益归宿,但是忽视了转移支付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本文构造了转移支付亲贫性数量测度方法,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家户数据,从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多层次系统检验了中国转移性体系的受益群体,并探讨了其在缩小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来自政府、企业以及居民间的转移性救助资金都更多被低收入家户所获得,即综合而言,中国现行转移支付体系具有较好的"精准扶贫"效果;(2)分类别而言,政府性救助"精准扶贫"效果相对最好,居民间救助次之,而企业救助弱亲贫;(3)分年度以及分转移支付类别的分析发现,救助资金的边际再分配效应在时间和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表明,走向居民收入平衡增长,提高资金的贫困瞄准效率尤为重要;同时政策引导第三部门的再分配参与也需要重视。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宏亮  张佳  
基于2018年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剖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户的家庭纯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在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各项收入增长的效果有所差异。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在建档立卡户样本中,房屋政策、产业帮扶政策、转移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收入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且农户享受多元化精准扶贫政策更有利于家庭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房屋政策、产业帮扶政策、转移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对一般户、低保户、五保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