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3)
2023(7853)
2022(6266)
2021(5449)
2020(4669)
2019(10228)
2018(9860)
2017(19660)
2016(10202)
2015(11157)
2014(10895)
2013(11075)
2012(9926)
2011(8506)
2010(8701)
2009(8380)
2008(8475)
2007(7744)
2006(6806)
2005(6308)
作者
(28452)
(23959)
(23932)
(22431)
(15269)
(11177)
(10751)
(9255)
(8890)
(8596)
(8082)
(7965)
(7798)
(7490)
(7307)
(7274)
(7194)
(6934)
(6785)
(6709)
(5954)
(5774)
(5737)
(5485)
(5360)
(5305)
(5303)
(5195)
(4721)
(4590)
学科
(71103)
(68495)
企业(68495)
(57677)
经济(57621)
管理(49495)
业经(27192)
方法(22553)
(19832)
(18940)
技术(17004)
(16864)
财务(16861)
财务管理(16854)
企业财务(15945)
农业(14864)
数学(14842)
数学方法(14791)
企业经济(12334)
(11952)
(11947)
产业(11581)
(11246)
地方(10997)
经营(10727)
技术管理(10709)
中国(10523)
理论(10090)
(10074)
(9248)
机构
学院(157339)
大学(147430)
(73619)
经济(72542)
管理(69402)
理学(59831)
理学院(59324)
管理学(58837)
管理学院(58558)
研究(44439)
中国(36229)
(32651)
(30152)
财经(26232)
(24602)
科学(24527)
(23666)
(23649)
经济学(21740)
商学(21231)
商学院(21060)
(20933)
业大(20520)
中心(20244)
经济学院(19867)
经济管理(19698)
(19097)
财经大学(18967)
农业(18581)
研究所(18513)
基金
项目(101031)
科学(83751)
研究(76233)
基金(75844)
(63665)
国家(63065)
科学基金(58148)
社会(52531)
社会科(50234)
社会科学(50225)
(41947)
基金项目(41437)
自然(36540)
自然科(35775)
自然科学(35769)
自然科学基金(35221)
(32208)
教育(32099)
编号(29478)
(29194)
资助(28753)
(25811)
(23642)
创新(22987)
国家社会(22047)
重点(21794)
(21609)
(21339)
成果(20543)
发展(20227)
期刊
(87688)
经济(87688)
研究(44279)
管理(32025)
(29079)
中国(25598)
(23100)
科学(18905)
业经(17999)
农业(16439)
技术(16327)
学报(14809)
财经(13500)
经济研究(13367)
大学(12499)
学学(12360)
(12024)
金融(12024)
技术经济(11935)
(11929)
问题(11587)
(11518)
现代(10323)
商业(9969)
财会(9594)
经济管理(8671)
世界(8575)
(8029)
科技(7757)
(7736)
共检索到229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丕楚  张建儒  
企业分蘖现象要求我们对企业的性质给出新的解释,企业组织边界不仅是企业面临的管理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而且是低效率运行的机会成本与地租成本的比较,分蘖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地方政府的博弈成本的比较。在信息经济时代,产业具有扩散的趋势和动力,这就要求传统优势企业、老工业基地企业和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分蘖,再造生存空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民书  杨治国  
我国是吸引外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外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东莞和温州地区的实证分析,与内资企业相比,在产业扩散方面,外商投资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如国内民营企业。在地方产业的发展上,民营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外来投资企业,要保持当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充分重视民营企业所起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祥  郭惠武  
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是区域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二者的大小又要受到行业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的影响。由于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不同,不同类型产业表现出不同的扩散特征:关联效应低、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扩散倾向不强,产业扩散大多发生在经济条件类似的地区之间;关联效应高、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地区粘性最强,通常发生低端工序转移式扩散,并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连续性;关联效应高、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扩散较多表现为产业链的整体迁移,通常会跨越一定的空间维度;关联效应低、劳动密集度高产业的扩散倾向最强,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跳跃性,最有可能发生跨省区的产业迁移。各级政府在制定促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再学  
河东盐场在清代是仅次于两淮、长芦的全国第三大盐场。通过对古代河东盐业生产技术创新对盐产量、劳动者及资本要素的影响分析,认为河东盐业具有一定的带动河东地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特征。生产技术的创新不仅满足了产销区的食盐需求,而且产生了对劳动力和商业资本的需求。然而商运商销始终以数量不多且多为外地的大盐商为中心,当地居民由于资本、经营经验不足等原因而难以受益,这也是河东盐业给当地没有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原因之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立新  徐文娟  
通过引入经济距离变量,架构了一个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经济空间。通过将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中的SP指数值耦合,建立了能有效衡量产业集聚与扩散方向性特征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国内两位数制造业为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经济距离的引入,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二是通过空间变换,拓展了原有空间计量模型适用范围;三是借助空间耦合,建立了产业集聚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隐含有解释变量的产业集聚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欣广  
现代产业向乡镇企业的扩散李欣广中国工业化过程开始之前,乡镇是农业、手工业这些传统生产部门的一统天下。当工业化在县城一级开始之后,以机器大生产为特征的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仅仅存在于县办企业──地方国营企业之中,它是国家直接投资的结果。这使中国工业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景荣  
论文针对现有扩散模式的研究大都局限于技术系统本身 ,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技术受方 (传统企业 )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技术发展状态的数量经济模型 ,用它阐明了在扩散的动力、条件、过程及终结等不同阶段中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祥  
遵循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研究路径,对国内外学者就产业扩散所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涉及产业扩散的动因、机制和经济后果。在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英隆  
全球化下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动力,更需要有对创新体系的内在结构整合。信息技术创新的产业扩散是一个多级传递的过程,从产业组织意义上扩散可细分为4级,即领先创新企业的新信息技术与工商业结合、信息企业间扩散、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从地域范围上扩散又可分从领先创新企业所在地的局域到国内,再到国外的扩散。各级扩散对新信息技术的产业推广有不同的意义。要确立开放环境下的结构整合管理新思维,更新激励创新方法,界定领先创新企业,集成追随企业,优化信息技术与工商业结合的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丽霞  罗逍  罗静  胡娟  
利用武汉市2007—2011年的人口和就业面板数据,通过ArcGIS方法探索人口与就业的分布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再运用异速增长模型和人口—就业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协调性及其引致关系。结果发现,武汉市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而人口近一半集中在近远郊区;2007—2011年,人口和就业仍向中心城区集中的同时也向外围扩散,各圈层人口与就业扩散同步性较差,特别是在内部圈层,就业先于人口向郊区扩散;总体上武汉市各圈层的人口与就业发展相对独立,并不存在相互的引致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大庆  李庆满  
技术标准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竞争的焦点,是企业赢得市场主动权的关键。从区域产业集群角度出发,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标准扩散模式及扩散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技术标准扩散的两大主要模式及4种扩散路径,从政府主导、市场自发两方面对产业集群技术标准扩散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技术标准扩散4个主要路径以及企业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结论对于区域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标准扩散的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魏诗洋  陈艺超  
约瑟夫·奈于在2002年提出"软实力"概念,指出国家的竞争能力不仅仅在于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在于以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为基础的"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性指标比追发达国家的同时,在根基夯实的基础上,提高中国文化在国人心中的认同感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决定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以文化传播为经营内容的创意产业如何在保持文化产品高品位、多元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利润主体的作用,成为"中国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利用创新扩散理论,本文着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坤  
本文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组织体系和县域流通环境质量对城市中心大型零售企业扩散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中心零售企业自身的组织体系对企业向县域中心市场扩散决策有正向推动作用,且主要体现在连锁零售组织方面;流通环境质量是影响扩散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水平、人口集聚程度等方面,且人口集聚与扩散决策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中心零售企业与县域中心的距离则是扩散决策的一个阻滞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勇  李国武  
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市场转型和乡村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的原发型产业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在当时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条件下,乡村企业只能就地办厂,当创新性产业在当地出现后,在模仿机制作用下本地居民不断加入这项产业。由于产业特性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该项产业活动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经由人际交流迅速就近扩散。在同一产业活动就近扩散达到一定规模后,集聚经济得以产生,辅助和关联产业就会出现。集聚经济的形成不仅会进一步诱使产业技术就近扩散,而且吸引外来要素和企业的集聚。技术就近扩散和集聚经济效应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军岐  
信息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方能成为"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现在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体现在从局域到全国,再到国外的扩散过程中。从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可以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模式,最终建立自己的信息产业创新模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领先企业;促进产业组织变革,激发信息技术企业间扩散;注重管理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内扩散;进行制度创新,促使信息技术向产业外扩散,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扩散的可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