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6)
- 2023(11539)
- 2022(9692)
- 2021(8991)
- 2020(7483)
- 2019(16709)
- 2018(16067)
- 2017(31597)
- 2016(17028)
- 2015(18524)
- 2014(17919)
- 2013(18147)
- 2012(17208)
- 2011(15378)
- 2010(15379)
- 2009(14040)
- 2008(13881)
- 2007(12250)
- 2006(10882)
- 2005(9288)
- 学科
- 济(78541)
- 经济(78451)
- 业(57526)
- 农(48852)
- 管理(43457)
- 方法(33832)
- 企(33277)
- 企业(33277)
- 农业(33116)
- 数学(31128)
- 数学方法(30950)
- 业经(21062)
- 中国(18250)
- 财(18065)
- 地方(17314)
- 制(14113)
- 贸(14099)
- 贸易(14095)
- 学(14026)
- 易(13696)
- 技术(12614)
- 产业(12354)
- 环境(11552)
- 发(11350)
- 收入(11291)
- 银(10908)
- 银行(10865)
- 融(10862)
- 金融(10861)
- 农业经济(10695)
- 机构
- 学院(246125)
- 大学(240617)
- 济(108370)
- 经济(106584)
- 管理(95292)
- 研究(84789)
- 理学(84146)
- 理学院(83306)
- 管理学(82093)
- 管理学院(81679)
- 农(69319)
- 中国(64706)
- 农业(53750)
- 科学(53074)
- 京(48618)
- 业大(48238)
- 财(45235)
- 所(43142)
- 中心(40426)
- 研究所(39396)
- 财经(36740)
- 江(36056)
- 农业大学(33987)
- 经(33789)
- 经济学(33468)
- 州(31249)
- 经济学院(30781)
- 院(29643)
- 北京(29548)
- 经济管理(29235)
- 基金
- 项目(175416)
- 科学(137895)
- 基金(129486)
- 研究(122482)
- 家(115415)
- 国家(114406)
- 科学基金(97359)
- 社会(81514)
- 社会科(77238)
- 社会科学(77223)
- 省(69744)
- 基金项目(69542)
- 自然(63333)
- 自然科(61863)
- 自然科学(61839)
- 自然科学基金(60802)
- 划(57596)
- 教育(52720)
- 资助(51679)
- 编号(47001)
- 发(39779)
- 重点(39013)
- 部(38797)
- 农(37600)
- 创(36983)
- 成果(35585)
- 国家社会(34899)
- 创新(34598)
- 业(33837)
- 科研(33596)
- 期刊
- 济(117349)
- 经济(117349)
- 农(72003)
- 研究(65283)
- 农业(48729)
- 学报(46963)
- 中国(45027)
- 科学(40981)
- 大学(35492)
- 学学(34649)
- 财(31906)
- 管理(29169)
- 业经(26594)
- 融(25953)
- 金融(25953)
- 业(24002)
- 财经(17949)
- 问题(17698)
- 经济研究(17624)
- 技术(17214)
- 经(15390)
- 版(15125)
- 农村(14370)
- 村(14370)
- 业大(14305)
- 农业经济(14198)
- 世界(13774)
- 教育(13611)
- 科技(12691)
- 农业大学(12563)
共检索到351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雨 王全忠 周宏
文章使用2016—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286个烟农调研数据,以烟草种植计划调减为例,分析区域产业帮扶对不同贫困类型烟农脱贫及减贫效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农的烟叶种植面积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烟农贫困发生,烟叶种植面积每增加1亩,烟农陷入收入贫困的风险将减少23.7%,烟叶资源更多地被非贫困烟农俘获,暂时性贫困烟农和持久性贫困烟农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烟叶种植面积减少会显著降低选择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烟农的户均纯收入,尤其是持久性贫困烟农,可能带来的致贫、返贫问题。因此,需要有效甄别不同贫困类型烟农,有选择、有预期地逐步执行缩减计划,并继续挖掘烟叶基础设施的增收能力和拓展产业帮扶措施,松绑贫困户对烟叶种植的依赖。研究表明,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和产业帮扶措施时,需因人施策和多措并举,规避产业帮扶措施调整对农户脱贫效果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媛 王世尧
中国的扶贫工作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质,在2020年实现脱贫的强约束下,政府扶贫政策快速推进所产生的结果与扶贫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否一致呢?文章将脱贫目标下的政府干预纳入农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行为选择分析框架,理论和实证的结果均显示,部分农户退出产业扶贫项目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实证结果表明:(1)如果作物选种利用了内部边际土地,则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户参与意愿和参与强度,这为自然禀赋条件缺乏的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参考路径;(2)禀赋较差的农户被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可能面临较大的收入风险,因为产业扶贫项目的高风险给贫困户带来的效用损失降低了他们对致富项目的预期评价,贫困户因抗风险能力低而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低预期收入的传统经营;(3)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租金以及劳动报酬变化的敏感性。在脱贫时间节点逼近的约束下,政府直接干预产业扶贫项目中的生产环节,可能会使良好的扶贫意愿与农户的行为选择产生偏差;而对贫困深度不同的地区制定差别化的脱贫考核标准,降低经济活动交易成本,才是扶贫绩效的帕累托改进。因此,政府在扶贫领域的干预是有边界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都阳,朴之水
文章主要分析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的关系。迁移从总体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通过非参数分析,作者发现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家庭特征差异对于迁移决策越发重要。而且,禀赋不足的贫困家庭即便有迁移行为发生,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结合对工资方程的分析,作者发现改善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助于贫困家庭利用迁移,也有助于贫困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收益。
关键词:
迁移 减贫 非参数估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卓 李玉恒 刘愿理 廖和平 朱琳
农户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深度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论文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进一步厘定了“农户脱贫稳定性”概念,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5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贵州省天柱县为研究区,测算1295户样本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基于不同方法共同识别影响因素并探究影响机理,提出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指数整体水平偏高,脱贫稳定性较强,但农户个体差异性显著,其中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高,金融资本其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维度的脱贫稳定性较低,返贫风险较大;(2)农户脱贫稳定性类型主要以一般型或稳定型为主,脱贫稳定性综合指数中各类型占比分布从高到低大致呈“水滴”特征,有12.44%的样本农户处于临界型,返贫风险较大;(3)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人口占比、土地流转、转移性收入占比、到乡镇政府距离和到主干道距离是影响研究区农户脱贫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4)构建了能力提升、产业培育、激发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拓展就业“五位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农户脱贫稳定性长效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进 李小云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宣布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然而我们还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以及新贫困发生的问题。国际比较发现,中国贫困发生率在面对不同贫困标准时变化较大,提示我们必须考虑脱贫的稳定性挑战。对过去数年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发现,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率放缓且占比未能明显增加,而转移性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财产性收入占比则无明显变化。这一格局是在各种扶贫措施的强力推行下发生的,但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并不必然反映在收入增加的维度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农村驱动收入增加的减贫动力要素开始发生变化,这将为脱贫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需要培育综合性的新的减贫动力机制,稳定收入增长的同时拓展收入的来源;另一方面需要推动以往以扶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财政资源从原来对贫困对象进行直接扶持转向投入贫困易发生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等。
关键词:
减贫 脱贫稳定性 减贫动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进 李小云
2020年底,中国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宣布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然而我们还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以及新贫困发生的问题。国际比较发现,中国贫困发生率在面对不同贫困标准时变化较大,提示我们必须考虑脱贫的稳定性挑战。对过去数年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发现,近年来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率放缓且占比未能明显增加,而转移性收入保持高速增长,财产性收入占比则无明显变化。这一格局是在各种扶贫措施的强力推行下发生的,但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并不必然反映在收入增加的维度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农村驱动收入增加的减贫动力要素开始发生变化,这将为脱贫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需要培育综合性的新的减贫动力机制,稳定收入增长的同时拓展收入的来源;另一方面需要推动以往以扶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减贫战略,财政资源从原来对贫困对象进行直接扶持转向投入贫困易发生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等。
关键词:
减贫 脱贫稳定性 减贫动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节水灌溉技术 黄淮海农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节水灌溉技术 黄淮海农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贺立龙 杨子瑜
基于对脱贫农户连续三年家庭人均收入的动态监测结果(2018—2020年收入是否稳定保持在贫困线1.5倍以上)以及扶贫小额贷款偿还能力调查状况来衡量脱贫稳定性。以家庭支柱成员从事生计活动的类型和时间作为农户生计策略的识别与度量指标,利用课题组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实地调研所得的1 133户精准脱贫家庭数据,实证探究生计策略选择对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计策略影响农户脱贫稳定性,相比自主型生计农户,政策依赖型生计农户家庭脱贫稳定性不足;在自主型生计农户中,相比纯农业经营生计,存在非农就业的多元生计策略更加有助于农户稳定脱贫。(2)生计策略的稳定脱贫效果受到家庭人口特征、建档立卡以及帮扶政策等因素调节,其中农户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政策帮扶推动的家庭经营组织化及产业链融入有助于抑制政策依赖型生计、纯农业经营生计的不稳定脱贫效应。(3)生计策略通过家庭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两个渠道对脱贫稳定性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返贫的抑制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辉 张子尧 尹恒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培育贫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治本之举。中国政府在2011年底推出了新一轮全国性区域扶贫开发计划,本文利用手工收集整理的政策文件信息,结合县域经济、企业和土地交易等宏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了区域扶贫政策的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扶贫开发计划显著推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且未对邻近或对口帮扶地区造成负面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的推进,其中既包括生产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又包括生产效率改善的内涵式发展。此外,成本收益分析表明扶贫开发计划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具有财政长期可持续性。本文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区域扶贫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区域扶贫政策 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黎洁 李聪 李树茁
本文基于2011年陕西安康市的微观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以近年来当地实施的农村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开发式和补贴式扶贫项目的农户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开发式项目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补贴式项目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及各分项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政府补贴收入除外)。具体来说,两者对农户人均外出务工收入、人均其他收入以及单位耕地农作物产量、家庭现金收入比例、收入多样(依赖)性和家庭资产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补贴式扶贫项目,开发式扶贫项目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整体上比较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林 于强红 李光浩
文章采用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测度了新疆南疆三地州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在二元Logit回归的基础上,运用自助回归法(bootstrap)重点研究了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强社会治安能够显著改善南疆三地州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随着贫困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在不同距离和不同收入水平条件下,农户贫困状况的测度结果显示:随着农户离县城距离变大,社会治安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也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同时,社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社会治安 南疆三地州 农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刚 廖和平 洪惠坤 陈一明 李涛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对扶贫产业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34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框架检验了贫困识别和精准帮扶后村域之间及农户之间的种植业产业效率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显著促进了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贫困村的效率绝对值高于非贫困村,脱贫户的效率绝对值高于贫困户;(2)政策因素是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脱贫户之间种植业效率差异显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种植业对贫困村、脱贫户的影响尤为突出;(3)年龄对贫困地区种植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55~60岁属于产业效率提升的拐点;(4)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会促进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但农户仅具有不等年限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水平对其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建议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并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缓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发展失衡的矛盾;提升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提高扶贫产业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