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3)
- 2023(11123)
- 2022(9770)
- 2021(8995)
- 2020(7509)
- 2019(17231)
- 2018(17127)
- 2017(33633)
- 2016(18279)
- 2015(20487)
- 2014(20696)
- 2013(20581)
- 2012(18678)
- 2011(16742)
- 2010(16535)
- 2009(14836)
- 2008(14163)
- 2007(12286)
- 2006(10538)
- 2005(9028)
- 学科
- 济(79701)
- 经济(79628)
- 管理(50155)
- 业(49203)
- 企(39238)
- 企业(39238)
- 方法(35894)
- 数学(31298)
- 数学方法(31001)
- 农(21264)
- 地方(20225)
- 中国(20221)
- 财(18622)
- 业经(17818)
- 学(15936)
- 农业(14995)
- 技术(12445)
- 产业(12390)
- 和(12260)
- 环境(12146)
- 地方经济(12019)
- 贸(11983)
- 贸易(11979)
- 理论(11917)
- 易(11551)
- 制(11270)
- 划(10099)
- 收入(9928)
- 务(9804)
- 财务(9747)
- 机构
- 大学(258344)
- 学院(258252)
- 管理(106998)
- 济(104349)
- 经济(102190)
- 理学(94092)
- 理学院(93081)
- 管理学(91615)
- 管理学院(91159)
- 研究(84743)
- 中国(59669)
- 京(54791)
- 科学(53699)
- 财(44009)
- 所(41732)
- 农(38700)
- 业大(38640)
- 研究所(38461)
- 中心(37616)
- 财经(36372)
- 江(35660)
- 范(34793)
- 师范(34525)
- 北京(34449)
- 经(33130)
- 院(31159)
- 经济学(31049)
- 农业(30209)
- 州(29480)
- 经济学院(28221)
- 基金
- 项目(185669)
- 科学(146862)
- 研究(137252)
- 基金(134578)
- 家(116526)
- 国家(115580)
- 科学基金(99988)
- 社会(86769)
- 社会科(82278)
- 社会科学(82257)
- 省(73075)
- 基金项目(72555)
- 自然(64527)
- 自然科(62987)
- 自然科学(62974)
- 自然科学基金(61825)
- 教育(61641)
- 划(61007)
- 编号(56221)
- 资助(54703)
- 成果(44426)
- 重点(41159)
- 发(40784)
- 部(40392)
- 创(38820)
- 课题(38181)
- 创新(36092)
- 国家社会(35403)
- 科研(35115)
- 教育部(34631)
- 期刊
- 济(110054)
- 经济(110054)
- 研究(73557)
- 中国(43456)
- 学报(38803)
- 管理(37524)
- 科学(37290)
- 农(34649)
- 财(30419)
- 大学(29320)
- 教育(28008)
- 学学(27595)
- 农业(24916)
- 技术(22313)
- 业经(18927)
- 经济研究(17450)
- 融(16870)
- 金融(16870)
- 财经(16731)
- 问题(14654)
- 经(14302)
- 图书(13789)
- 科技(13437)
- 理论(12972)
- 技术经济(12965)
- 资源(12204)
- 业(12149)
- 实践(11986)
- 践(11986)
- 现代(11829)
共检索到357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竹莘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针对我国1978—2010年分省(市、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就业弹性进行了估计,并分析三次产业就业对区域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初期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吸纳弹性最大,同时也是处于引起差异扩大的初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区域差距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扩张。为促进差距的缩小,提出适当发展第二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减少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优化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促使更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大产业 就业 区域收入差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平
过度偏好于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区域间收入差距是引起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基于200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测算了各地区人均劳动报酬差异对大学生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收入差距对大学生就业流动的拉动效应显著大于高生活成本的阻力效应。最后,从调节区域收入差距、打破劳动市场分割两个方面为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流动、实现区域人才合理分布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区位选择 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高雪莲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子群之间不平等的表达式,随后选取若干经济指标,将我国19个行业分为4类,通过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测算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及群间和群内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子群之间的不平等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个子群即民生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相对剥夺感;第二子群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三个子群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发现,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地区的群间和群内不平等表现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子群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高雪莲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子群之间不平等的表达式,随后选取若干经济指标,将我国19个行业分为4类,通过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测算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及群间和群内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子群之间的不平等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个子群即民生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相对剥夺感;第二子群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三个子群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发现,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地区的群间和群内不平等表现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子群分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宁瑞芳
城镇化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1997~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分别在全国范围及区域层面研究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对东部、中部及西部进行分区域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城镇化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东部及中部区域,城镇化却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认为应该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在东部、中部及西部分别选择最合适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和推进速度,最有效地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丹 毛传新
本文采用2001-2010年全国31省、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就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全国和东部地区,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两者之间呈现转折点之左的"正U型"曲线,即在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缩小的速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放缓;而在中、西部地区,受制于我国对外开放的非均衡战略,贸易发展比较落后,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表现为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丹 叶蜀君
本文从金融集聚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一方面,通过信贷配给传导机制的分析得出,由于存在信贷门槛效应,使得发达地区世代累积财富,而欠发达地区逐步走入贫困陷阱,造成了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分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差异性的知识溢出效应得出,由于金融集聚水平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集聚知识系统网络效应、集聚创新效应和集聚技术进步效应影响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收入差距 信贷门槛 知识溢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文胜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流观点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按照这种理论逻辑,西部地区金融非均衡发展应该会产生显著的经济后果。本文以金融发展为视角,着力探讨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析也同样可以看出,从1990年至今,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差距,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因果原因。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从解决金融发展非均衡问题上着手来缩小西部城乡收入差距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赵丹
加权绝对差系数的运用突破了单指标论差距的理论瓶颈,不仅可以综合反映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可以将各个行业影响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和量化,得到每个行业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运用此方法研究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行业收入差距的特征,并进行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
加权绝对差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陈亮
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重点关注。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5年省级宏观面板数据,研究区域收入差距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并验证区域收入差距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方向及具体路径。研究发现:区域收入差距对居民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引入区域和基尼系数的交互项得出,区域因素及与之相关联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公共卫生支出和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等变量,通过抑制区域收入差距从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起"拉升"作用;本文进一步引入区域恩格尔系数和泰尔指数做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研究结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文骏
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除这一"劫贫济富"的区域逆向财政机制,应逐步建立消费地导向的间接税收入分享机制和"分益制"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文骏
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
关键词: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段龙龙 汪丹
本文利用就业结构动态优化指数(EMI)、经济收敛诊断估计法和泰尔熵指数区域分解法,对我国中东西三大政策区2000-2010年间就业结构优化效应、经济收敛速率与收入分配格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收敛和就业结构优化显著影响我国区域收入分配差异。若经济收敛条件内生,就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分配差距呈负相关关系;若经济收敛条件外生,则就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正相关。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差距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就业结构优化调整带来的收入差距涓滴效应。
关键词:
就业结构 经济收敛 收入分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涛
文章将我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三大地带,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ADF单位根、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固定效应显著性检验对2000—2014年总计15年的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水平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但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仅仅追求速度、数量反而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