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1)
- 2023(9992)
- 2022(8410)
- 2021(7807)
- 2020(6309)
- 2019(14244)
- 2018(13783)
- 2017(26761)
- 2016(14729)
- 2015(16485)
- 2014(16574)
- 2013(16025)
- 2012(15211)
- 2011(13895)
- 2010(14348)
- 2009(13464)
- 2008(13470)
- 2007(12284)
- 2006(11139)
- 2005(10252)
- 学科
- 济(59314)
- 经济(59225)
- 管理(48203)
- 业(44539)
- 企(37380)
- 企业(37380)
- 方法(20585)
- 农(18151)
- 财(17978)
- 制(17467)
- 数学(17215)
- 数学方法(16915)
- 中国(16707)
- 业经(15874)
- 地方(12789)
- 体(12022)
- 学(11774)
- 农业(11343)
- 策(11279)
- 产业(11204)
- 银(11027)
- 银行(11008)
- 贸(10941)
- 贸易(10937)
- 易(10632)
- 行(10596)
- 技术(10544)
- 融(10337)
- 金融(10334)
- 务(10183)
- 机构
- 学院(216320)
- 大学(214015)
- 济(92309)
- 经济(90363)
- 管理(81552)
- 研究(75700)
- 理学(69384)
- 理学院(68587)
- 管理学(67483)
- 管理学院(67057)
- 中国(57390)
- 财(46813)
- 京(44736)
- 科学(43516)
- 所(37781)
- 财经(35365)
- 江(35032)
- 中心(33837)
- 研究所(33785)
- 农(33272)
- 经(31902)
- 范(28627)
- 业大(28587)
- 经济学(28495)
- 师范(28373)
- 北京(28154)
- 院(27660)
- 州(26960)
- 财经大学(25976)
- 农业(25771)
- 基金
- 项目(138466)
- 科学(110617)
- 研究(105246)
- 基金(100631)
- 家(86623)
- 国家(85903)
- 科学基金(73905)
- 社会(68095)
- 社会科(64618)
- 社会科学(64606)
- 省(54283)
- 基金项目(52074)
- 教育(48246)
- 划(45481)
- 自然(45480)
- 自然科(44372)
- 自然科学(44358)
- 自然科学基金(43608)
- 编号(42581)
- 资助(40671)
- 成果(36479)
- 重点(31768)
- 制(31479)
- 部(31334)
- 发(31141)
- 课题(30871)
- 创(29422)
- 国家社会(28284)
- 性(27748)
- 创新(27508)
共检索到337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励效杰
产业学院是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探索,具有功能目的服务性、办学模式合作性和教学内容职业性的特点。人才培养理念、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改变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多方利益契合和地方政府推动是其形成的直接动力。当前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政府应不失时机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地助推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推广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清勇 刘守英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理解历史上宅基地集体化的过程和逻辑,是推动下一步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的基础。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属性认定以及对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论述,分析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宅基地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当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宅基地相关政策时将宅基地看作生产资料,这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非农业用地视为一般生产资料是一致的;1956年组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没有将宅基地集体化,不是缘于现有研究所指出的"宅基地是生活资料",而是因为组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中心问题是将耕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化,而宅基地作为一般生产资料,并不在主要生产资料之列;人民公社强调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这开启了作为一般生产资料的宅基地的集体化进程;宅基地集体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一进程始于1958年,到1963年完成,期间各地政策差异较大。这些发现为厘清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明确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宅基地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集体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卢艳霞 王柏源
耕地保护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原动力,满足人民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的驱动力。本文结合耕地的多种功能、多重属性、多种目标等,系统梳理了中国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其背景和基本逻辑,并对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富伟
独立学院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它具有"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公办型独立学院"和"民办型独立学院"两种基本类型,但中央政策一直试图将其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逻辑差异致使独立学院一直未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模式。本文借助组织分析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框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背景下,政府、市场、家庭和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动态变迁以及相互作用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应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制度化困境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文伟 郭建英 王博
作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所有制资本交叉融合投资兴办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从诞生之日起,便主动契合地方产业、学习者、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等四个层面的需求,扮演着企业办学的重要载体、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融合的重要平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平台、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等多重角色。未来应围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开展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包括从制度层面确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完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收益分配机制等。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产业学院 生成逻辑 制度建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俊
为弥合长期存在的美国产业政策争论,破解以往二分法视角造成的产业政策研究“美国之谜”,本文基于“显/隐”(政策资源配置的歧视性)和“轻/重”(政策资源投入强度)两个维度对美国产业政策系统进行分解和类型化,进而围绕竞争逻辑和制度逻辑将分解的美国产业政策进行合成,以尽可能客观呈现美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脉络。虽然以军工牵引民用技术突破、不断塑造新的创新主体等“重/隐”型产业政策具有美国特色,但美国产业政策的独特性和成功要素在于其政策工具背后巧妙设计的、有利于形成强大政策能力的治理结构,以及最大程度地协调市场竞争和国家干预,并基于并行不悖的市场逻辑和竞争逻辑相机动态调整产业政策组合。需要强调的是,在美国产业政策决策框架中,显性产业政策和重型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制度体系中的“剩余”但不可替代的选项,该事实并不支持强选择性产业政策无效的学术主张。通过对照美国产业政策实践中的重要事实,在中国问题情境下深化政府干预边界、政策能力、创新主体塑造等理论问题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在理解美国产业政策的同时,提出产业政策分解维度和合成逻辑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对拓展产业政策理论亦有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钱行
教育政策的实施总是与特定的制度情境密切相关,而其中的治理制度逻辑则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县管校聘”政策实施是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人事制度改革,这一政策当前面临的各种实施困境需要从中国特色治理制度逻辑的视角来进行深入剖析:在正式制度层面,我国供给主导型的制度情境所导致的中央和地方之间对政策目标理解的错位,庞大的治理规模形成的行政机构条块分割的现状,对“县管校聘”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在非正式制度层面,对教师职业的固有认识、复杂的人际关系、共谋和拼凑等非正式行为等也对“县管校聘”实施形成了冲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又会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容易形成制度运作死结,最终影响“县管校聘”效用的发挥。针对以上困境,需从构建“县管校聘”深入推进的权责与问责机制、发挥和凸显县域政府推进“县管校聘”实施的核心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激励和考核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对教师职业正确认识的氛围等措施进行优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政策 高职院校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表现为其人口迁移限制和城市福利分配歧视这两大特殊职能的相互对立运动,二者对立运动的形式又内生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人口自由有序迁移与城市福利非歧视性分配的制度组合,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结构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通过缩小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避免在自由迁移条件下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只有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迁移的条件下,城市内部基于户籍的福利分配歧视才有可能消除,进而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内需增长红利。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内生逻辑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振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国有企业改革,都涉及了产权与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核心问题。混合所有制是当下国企改革重要的目标导向,产权是否清晰仍然是关乎此轮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跳出传统认识局限,以合约完备性界定产权清晰,才能更准确理解国企混改的制度逻辑,更好地把握有效的公司治理形式的构建原则。为此,应更加重视所有权和经营权之外的其他权利安排,允许以更灵活的合约结构界定国有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职能,重视非物质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的合约权利安排,尊重企业合约各方平等地位,兼顾合约各方的财产权利和多元利益表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海燕 李秀菊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健康,食品安全事件的密集出现需要我们重新反思食品安全政策。我国食品安全政策从2001年始历经几次变迁,食品安全政策不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间的选择,实际上是相关制度安排的选择,它是政府界定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选择集的制度安排。由于人们偏好变化引起制度变迁推动了食品安全政策的变迁,食品安全政策重新配置了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的选择机会。食品安全政策的分析建立在社会福利函数的基础上,以及辨别清楚政策工具和政策手段。
关键词:
食品安全政策 制度变迁 社会效率 偏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汝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力度取决于产教关系外部控制的程度,中国职业教育的产教关系经历了从产教合一到产教分离再到产教合作的变化过程,相应的政策变迁也经历了计划-市场-计划,集权-放权-集权的反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宏观制度环境、行动者认知方式以及历史积淀的影响。未来产教融合政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转变认知方式,形成产教融合"中间地带"存在的共识;转变政策范式,从"供给侧"开展制度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催生产教自主融合的意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志基 宁姗姗 王志锋
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是促进土地要素流通顺畅、提高存量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建立城乡统一、产权明晰、市场定价、信息集聚、交易安全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是当前土地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对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的政策演进与制度逻辑,基于S-CAD政策评估方法,对天津市武清区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政策展开预期评估;进一步结合实际效果,对预期——现实成果差异及原因进行剖析;基于试点成果及不足,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试点地区天津市武清区在填补政策空白,完善平台建设、构建诚信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成效显著;但也凸显出制度缺位、交易税费高、部门难协同等问题,有待国家层面的政策协调与指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制度创新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制度创新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