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20)
- 2023(20283)
- 2022(17477)
- 2021(16063)
- 2020(13668)
- 2019(30841)
- 2018(30344)
- 2017(58473)
- 2016(31732)
- 2015(35259)
- 2014(34996)
- 2013(34377)
- 2012(31467)
- 2011(28559)
- 2010(28616)
- 2009(26021)
- 2008(25121)
- 2007(21981)
- 2006(19100)
- 2005(16429)
- 学科
- 济(141344)
- 经济(141205)
- 管理(89068)
- 业(83743)
- 企(69335)
- 企业(69335)
- 方法(61064)
- 数学(53625)
- 数学方法(52808)
- 农(33926)
- 中国(32881)
- 学(31012)
- 财(30905)
- 地方(30223)
- 业经(29597)
- 农业(22973)
- 制(22376)
- 贸(22187)
- 贸易(22174)
- 理论(21584)
- 易(21458)
- 环境(20265)
- 技术(20144)
- 和(19960)
- 务(19667)
- 财务(19580)
- 财务管理(19542)
- 企业财务(18544)
- 银(18146)
- 银行(18075)
- 机构
- 学院(452006)
- 大学(451513)
- 济(183583)
- 经济(179853)
- 管理(174566)
- 研究(154913)
- 理学(152491)
- 理学院(150728)
- 管理学(147552)
- 管理学院(146744)
- 中国(111752)
- 科学(99758)
- 京(95284)
- 农(80017)
- 财(79865)
- 所(78856)
- 业大(72716)
- 研究所(72608)
- 中心(69351)
- 财经(65087)
- 江(64989)
- 农业(63207)
- 北京(59344)
- 经(59252)
- 范(58291)
- 师范(57576)
- 院(56408)
- 经济学(56092)
- 州(52301)
- 经济学院(50374)
- 基金
- 项目(317141)
- 科学(248421)
- 基金(230107)
- 研究(222647)
- 家(204300)
- 国家(202695)
- 科学基金(172970)
- 社会(140728)
- 社会科(133524)
- 社会科学(133489)
- 省(124720)
- 基金项目(121772)
- 自然(115590)
- 自然科(112963)
- 自然科学(112931)
- 自然科学基金(110879)
- 划(105643)
- 教育(102709)
- 资助(95557)
- 编号(88470)
- 重点(71753)
- 成果(69908)
- 部(68521)
- 发(68112)
- 创(65876)
- 创新(61564)
- 课题(61521)
- 科研(61251)
- 计划(59900)
- 国家社会(58353)
- 期刊
- 济(197235)
- 经济(197235)
- 研究(126414)
- 中国(81112)
- 学报(79625)
- 农(71454)
- 科学(70764)
- 管理(63939)
- 财(60454)
- 大学(59367)
- 学学(56656)
- 农业(49042)
- 教育(45138)
- 技术(40095)
- 融(34392)
- 金融(34392)
- 经济研究(33236)
- 财经(31775)
- 业经(31581)
- 经(27406)
- 业(25538)
- 问题(25406)
- 统计(22812)
- 技术经济(22794)
- 科技(22630)
- 版(22416)
- 策(21031)
- 业大(20976)
- 资源(20248)
- 商业(20192)
共检索到644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翠 赵宇
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产业多样性实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提升的相关研究受到重视,但其影响路径还存在争议。基于中国31个省域2010―2021年面板数据,对产业多样性及区域经济韧性进行具体测度,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产业多样性以知识溢出、协同效应、增强要素流动性以及分散风险实现区域经济稳定;产业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效应随创新人才集聚门槛值提高而逐渐增加;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产业多样性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创新人才集聚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主要目标任务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其作用效果也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固定效应模型、GLS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探究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仍处于线性促进阶段。30个省(区、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基本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和低低集聚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视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将 许泽庆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面对的外部波动日益加剧,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特征关乎地区生产结构,以相关多样性为代表的布局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却未有定论。以我国27个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门槛模型,引入地区创新水平差异,研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为地区整体创新水平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当地区创新水平较低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随创新水平的上升而逐渐减弱;当地区创新水平较高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显著正向影响。结合我国地区多样化与创新水平现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相关多样性布局与地区创新水平建设是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力豪 范馨匀
切实发挥数字产业多样性是提高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改进H-H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Bootstrap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市的数字产业,对数字产业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探讨,并引入产业竞争力和异质环境规制分别验证其中介与调节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春燕
随着我国各省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各省域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征。文章通过利用1998~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门槛模型实证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老龄化产业对结构升级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大于门槛值时,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反之,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以人口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迈过门槛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且迈过平均人力资本积累门槛值后的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正效应更大,其余28个省份均未迈过门槛值。以经济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迈过门槛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4个省市,其余26个省份均未迈过门槛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陈丘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区域金融实力、FDI溢出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以区域金融实力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东中西部地区,区域金融实力对实体经济增长均具有直接促进效应,提升区域金融实力可以显著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FDI溢出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和方向都存在基于区域金融实力的双门槛效应,FDI的引入必须与区域金融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区域金融实力较低时,过剩的FDI将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当区域金融实力提升到或跨越临界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庆 李卉
以2001—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税收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性。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总量税收竞争和分税种税收竞争会显著地抑制产业结构升级;(2)总量税收竞争不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性,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竞争存在显著的空间外溢性;(3)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空间影响的间接效应高于直接效应,导致其对产业升级的总效应变为正向;(4)增值税竞争、营业税竞争和个人所得税竞争存在较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值税竞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作用会下降。
关键词:
税收增长 产业升级 空间外溢性 门槛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武翠 谭清美
产业相关多样性可通过风险分散、知识溢出、新增长路径培育等增强区域经济抵抗力、恢复力、整合力和创造力,然而鲜有研究揭露其传导机制。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影响经济韧性;接着,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实证模型,以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为中介变量,探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和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亦可显著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相关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促进产业相关多样性发展;加强创新种群、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共生性建设,释放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齐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该背景之下研究各个城市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即经济韧性变得非常重要。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外部冲击,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韧性这一指标度量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对于冲击的反应程度,并试图从产业结构多样性的角度来解释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经济韧性方面的差异。通过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异,并且在冲击前后韧性变化明显;第二,产业多样性能使一个城市在面对危机时分散冲击;第三,相关多样性与非相关多样性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是趋异的,非相关多样性能够分散并降低外部冲击对于经济的影响,而相关多样性则会加剧区域面对冲击的敏感性,降低韧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陈洋毅 刘璐 李儒宣达 夏一凡
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绿色金融是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运用普通面板回归与空间效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非线性影响效应。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能够提升本区域的经济韧性,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绿色金融对本区域和周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8、0.31;(2)绿色金融对东部各省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其直接效应依次为0.40、0.33和0.24;间接效应也存在相同的趋势。基于研究结论和讨论,文章提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提升绿色金融创新水平、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和健全绿色金融教育体系等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梅 赵峰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测度我国31个省区1997—2008年经济趋同状况,并与横截面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能更有效地测度我国省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特征,是目前最适于分析我国区域经济趋同的计量经济模型。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省区经济发展速度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化发展进程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笔者采用中国1978年~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使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自回归模型(PTAR),对中国东部、西部及中部三大区域内价格水平的敛散性和区域间的价格水平差距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就区域内而言,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内价格水平分别体现了收敛特征;就区域间而言,东部与西部区域的价格水平表现出收敛态势。这表明中国区域价格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
关键词:
价格水平 非线性PTAR 敛散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文章基于抵抗力、恢复力、演化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正态云模型对西部12省2009—2018年的经济韧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韧性水平差异明显,时序上整体增强,空间上形成以重庆、四川和陕西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中心—外围”结构;抵抗力和恢复力影响程度相当,高于演化力;影响西部地区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GDP占比、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人口流动度、每万人口大学生人数、人均消费支出等。
关键词:
经济韧性 正态云模型 西部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晴
文章利用安徽各地市2005-2014年面板数据,在明确各地市经济竞争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偏微分分解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对区域内经济竞争力作用方面,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作用显著为正,但效果低于资金、科技投入;对区域间经济竞争力作用方面,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作用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安徽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相关配套较弱,可能呈现割裂式发展倾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强 吴心怡
基于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本文分别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08-2013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耦合协调度虽整体偏低,但是对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发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两业协调发展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更为突显。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两业互动融合,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