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1)
- 2023(14410)
- 2022(12649)
- 2021(11586)
- 2020(9792)
- 2019(22480)
- 2018(22115)
- 2017(43387)
- 2016(23687)
- 2015(26354)
- 2014(26132)
- 2013(26071)
- 2012(24048)
- 2011(21801)
- 2010(21719)
- 2009(19606)
- 2008(19299)
- 2007(16824)
- 2006(14611)
- 2005(12619)
- 学科
- 济(99802)
- 经济(99690)
- 管理(66197)
- 业(65472)
- 企(53565)
- 企业(53565)
- 方法(49431)
- 数学(43351)
- 数学方法(42900)
- 农(26360)
- 财(23462)
- 中国(23326)
- 学(22551)
- 业经(22129)
- 地方(19748)
- 农业(17909)
- 贸(16899)
- 贸易(16895)
- 易(16332)
- 制(16196)
- 技术(16043)
- 理论(15961)
- 务(15319)
- 财务(15256)
- 财务管理(15227)
- 环境(14703)
- 和(14597)
- 企业财务(14577)
- 产业(13965)
- 融(13732)
- 机构
- 大学(345695)
- 学院(342337)
- 济(137128)
- 管理(135943)
- 经济(134380)
- 理学(119498)
- 理学院(118139)
- 管理学(116003)
- 管理学院(115391)
- 研究(115004)
- 中国(82061)
- 科学(73655)
- 京(72838)
- 财(60747)
- 农(60378)
- 所(58221)
- 业大(55079)
- 研究所(53766)
- 中心(51245)
- 财经(50425)
- 江(48512)
- 农业(47870)
- 经(46092)
- 北京(45238)
- 范(45127)
- 师范(44637)
- 经济学(42253)
- 院(41364)
- 州(39097)
- 经济学院(38512)
- 基金
- 项目(243087)
- 科学(191764)
- 基金(178356)
- 研究(173333)
- 家(157141)
- 国家(155912)
- 科学基金(133568)
- 社会(110008)
- 社会科(104471)
- 社会科学(104445)
- 基金项目(94869)
- 省(94393)
- 自然(88534)
- 自然科(86501)
- 自然科学(86476)
- 自然科学基金(84970)
- 划(80105)
- 教育(79295)
- 资助(74091)
- 编号(68478)
- 成果(55025)
- 重点(54561)
- 部(53986)
- 发(51548)
- 创(50606)
- 创新(47232)
- 课题(47177)
- 科研(46973)
- 教育部(45994)
- 国家社会(45694)
- 期刊
- 济(141164)
- 经济(141164)
- 研究(96756)
- 学报(59482)
- 中国(57994)
- 农(53709)
- 科学(53628)
- 管理(47491)
- 大学(44380)
- 财(43660)
- 学学(42063)
- 农业(37621)
- 教育(34786)
- 技术(27986)
- 融(26095)
- 金融(26095)
- 财经(24497)
- 业经(23115)
- 经济研究(23007)
- 经(20952)
- 业(19451)
- 问题(18889)
- 技术经济(17116)
- 科技(17103)
- 图书(16736)
- 版(16650)
- 理论(16212)
- 业大(15483)
- 统计(15286)
- 现代(14897)
共检索到477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锐波 张亦瑶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锐波 张亦瑶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波特外部性不谋而合。提高产业专业化以及保持产业的区域垄断更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了MAR外部性的观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则主要是通过区域的竞争来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只有波特外部性在发挥正向效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保持产业的专业化,而提高产业的多样化与有效的市场竞争更利于技术效率的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文华 刘冲 杨华蔚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0年西部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三次产业间要素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区域间全要素增长率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阶段波动性,而西部地区的资源再配置效率为正,但自2006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而空间上,三次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但收敛性分析表明,各省三次产业的全要素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应武
本文对香港1980-200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香港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海英 修静 臧晓强 李淑华
为了测度工业的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引入了加权的非径向非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并且对其进行了分解。对30个省的实证发现: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在持续增长,其中东部表现最好,但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钱醒豹 赵倩倩 舒皓羽
为更为有效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传统效率测算方法的局限,本文将超效率数据包络构造思路引入到双前沿面下的DEA-Malmquist指数计算之中,构建了基于双前沿面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补充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约束,构建出更具可信性的基于双前沿面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模型,进而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与旅游景区三种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显示:三类旅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演化态势与增长的决定因素亦存在较大差异;同类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同区域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可能的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制度供给对旅游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以及三类旅游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形成不同的行业特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华 王军 张越杰
本文运用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TFP增长的速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效率的变化差异很大;从静态角度看,一些行业技术非效率主要源于生产中要素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等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伟,马瑞永,何元庆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technical efficienc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stronger growth situation in China.The growth of TFP mainly stem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exist very remarkable convergence during 1980~1995 years in provinces of China,but after 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convergence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ertain policy and measure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convergence trend.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戴平生
基于Malmquist指数,本文计算1998~2006年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变动值;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测算技术扩散程度和确定技术溢出的重要关联点,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省域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增长,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纯技术效率的变动不具有显著的扩散性,上海、江苏等地是技术溢出的重要关联点;工资水平、国有资产比重、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化、工业规模、资产劳动比和资本产出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薛 李照作
流通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测算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学术领域重点研究课题。文章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流通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对流通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流通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流通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流通业TFP具有趋同现象;硬件设备以及工业化发展进程对流通业TFP的提升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作用,而市场需求条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红
不同阶段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以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2007-2016年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区位熵指数(LQ)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4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合肥、银川、西宁等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整体上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24个重点城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当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宇
基于DEA模型测算各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及地区性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下降趋势,主要因技术进步变化而引起,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第二,无论是否考虑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不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进步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作用更大;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作用较大,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有较大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并未考虑到环保和绿色。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尹淑桃
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运用共同边界-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对中国第二、三产业2004-2016年30个省份一位码分行业、典型省份广东省二位码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对中国第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验"结构性减速"是否适用于当前中国经济。研究显示: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这表明"结构性减速"是此轮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的看法并不成立。但在研究期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真正原因在于中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同时发现近年来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亚 李文浩
本文基于Malmquist全要素指数方法,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两家政策性银行2005-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对政策性银行在各年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策性银行生产率总体上较低,但存在增长趋势;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构成上,各因素变化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因素起到关键作用,技术效率因素贡献较小;影响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差异较大。据此,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策性银行 效率评价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