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0)
- 2023(12349)
- 2022(10532)
- 2021(9433)
- 2020(7974)
- 2019(18374)
- 2018(18076)
- 2017(35047)
- 2016(19212)
- 2015(21693)
- 2014(21958)
- 2013(22052)
- 2012(21152)
- 2011(19401)
- 2010(19825)
- 2009(18364)
- 2008(18639)
- 2007(17161)
- 2006(15129)
- 2005(13874)
- 学科
- 济(92746)
- 经济(92658)
- 业(53257)
- 管理(51796)
- 企(40133)
- 企业(40133)
- 方法(36415)
- 数学(31628)
- 数学方法(31332)
- 农(27076)
- 中国(26475)
- 地方(25534)
- 业经(20768)
- 财(20529)
- 学(18672)
- 农业(18604)
- 贸(16968)
- 贸易(16956)
- 易(16339)
- 制(15751)
- 融(14648)
- 金融(14644)
- 银(14631)
- 地方经济(14598)
- 银行(14587)
- 行(14073)
- 环境(13951)
- 技术(13384)
- 发(13319)
- 和(13301)
- 机构
- 学院(289516)
- 大学(288714)
- 济(123959)
- 经济(121445)
- 管理(106540)
- 研究(105187)
- 理学(90911)
- 理学院(89769)
- 管理学(88186)
- 管理学院(87640)
- 中国(78045)
- 科学(64992)
- 京(62426)
- 财(55991)
- 所(55317)
- 农(54135)
- 研究所(50206)
- 中心(47270)
- 江(45650)
- 财经(44100)
- 业大(43973)
- 农业(42557)
- 范(40007)
- 经(39812)
- 北京(39701)
- 师范(39593)
- 经济学(38938)
- 院(37170)
- 州(36162)
- 经济学院(35337)
- 基金
- 项目(187548)
- 科学(147037)
- 研究(136058)
- 基金(134569)
- 家(117823)
- 国家(116834)
- 科学基金(98679)
- 社会(86786)
- 社会科(82434)
- 社会科学(82410)
- 省(74716)
- 基金项目(71224)
- 划(62727)
- 自然(62360)
- 教育(61468)
- 自然科(60918)
- 自然科学(60896)
- 自然科学基金(59807)
- 资助(55110)
- 编号(54818)
- 发(46501)
- 成果(45189)
- 重点(42885)
- 部(41298)
- 创(38871)
- 课题(38796)
- 发展(37420)
- 展(36771)
- 创新(36476)
- 国家社会(36006)
- 期刊
- 济(143071)
- 经济(143071)
- 研究(87253)
- 中国(59743)
- 农(50801)
- 学报(47166)
- 科学(43568)
- 财(42949)
- 管理(38447)
- 大学(35061)
- 农业(34482)
- 学学(33067)
- 教育(30342)
- 融(27971)
- 金融(27971)
- 技术(24970)
- 业经(24652)
- 经济研究(22990)
- 财经(21873)
- 问题(19581)
- 经(19026)
- 业(18410)
- 技术经济(15589)
- 贸(15182)
- 商业(14598)
- 版(14382)
- 统计(13811)
- 世界(13750)
- 科技(13377)
- 理论(13146)
共检索到44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代明 陈俊 姜寒
"中心-外围"说是经济地理与区域经济学的"要核",经济活动的集聚会推高本地工资水平而出现产业外移的"离心力"。本文研究发现知识外溢和市场潜力可强化本地的产业"向心力",惠及并吸纳相对倚重知识、信息和市场氛围的研发活动(产业)。这两种力的"对冲"效应及其消长得到了国内相关区域数据的证实,较好地解释了国内外普遍发生的产业外移和研发集聚现象,对我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文莉 刘日星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工资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水平上升的情况下,有些产业出现向海外和内地转移的倾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实证表明:广东省的工资水平上升促使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但是第二或第三产业的比重会增加,同时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又会推动工资水平的上升;广东省的工资水平对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用要大于技术进步水平和资本形成水平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作用;广东省的第一产业结构实际值与最优结构值偏离度相对小,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实际值与最优结构值偏离度较大。
关键词:
工资成本 产业结构 测度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小玫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 出口 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星宇 戴俊骋 孙东琪
对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普遍采用地理相邻或地理距离的空间矩阵进行分析,在自变量选取上存在内生性。对此文章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设置经济权重矩阵和空间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历了从"分散"到"极化"的转变。人力资源、文化需求和政策支持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城市化程度、财政支持等因素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文章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集聚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召元 胡翠
随着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减少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引发了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丧失的担忧。然而,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对综合成本进而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升使中国工业品综合成本在2001~2011年平均每年提高7%左右,但生产效率提升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要素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要素成本 投入产出 产业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昀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产业分散以及资源错配被认为是助长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论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产业集聚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在产业发展初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资源错配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资源配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资源错配 环境治理 协同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彪
龙头企业在集聚绩效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以珠江三角洲摩托车制造业集聚为例,挖掘龙头企业并分析其对相关企业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龙头企业对集聚内其他企业具有规模拉动和效益促进作用。文章主张集聚内企业需在充分吸收龙头企业外溢效应下,实现共同成长。
关键词:
集聚 外溢效应 龙头企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昀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产业分散以及资源错配被认为是助长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论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产业集聚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在产业发展初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资源错配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资源配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资源错配 环境治理 协同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李楠
近年来集群化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对其形成机理及集聚效应的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构建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以及其产生的集聚效应,在对比一般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内在联系及区别,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形成机理 集聚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强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地出现的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的企业集聚群体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在降低区域内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竞争与合作等方面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柔性企业集聚 企业网络 企业集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乾 金怀玉
文章通过对我国各区域保险业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的强度大小进行分析,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保费收入为观测值指标,运用Moran指数I对我国各省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各省域间的保险业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以东部沿海为主要地区的"高-高"集聚型和以西部内陆为主要地区的"低-低"集聚型都日益显著且稳定,中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落后情况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端
本质上看,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与经济金融结构性因素关联较大。因此,降低融资成本,既需要做好流动性的总量管理,也要做好流动性管理的结构优化当前我国宏观流动性宽松,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本质上看,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与经济金融结构性因素关联较大。因此,降低融资成本,既需要做好流动性的总量管理,也要做好流动性管理的结构优化。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脱节,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亚平 周泳宏
当前,中国出现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西进"以及工业企业投身服务业的浪潮。中国要素成本特别是土地成本的快速攀升导致区域间和行业间成本差距加大,这种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促使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流动,诱发了区域间产业转移和区域内结构升级,从而推动了全国层面的结构升级。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构建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0—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回归结果发现城市相对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对工业相对产值存在"挤出效应",对服务业相对产值具有"促增作用"。并且相比服务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工业产值的挤出作用更明显;由于工业用地存在较明显的机会成本,土地相比劳动力对工业的离散力作用更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为提升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本研究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采用GMM的方法进行了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东中西部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生态效率都有一个稳定持续的正向影响,脉冲响应呈现出东部地区冲击效应大、持续时间长、下降速度快的特征,而中西部的响应并不明显;方差分解表明金融集聚贡献稳定增加,呈现出中部贡献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的格局,而产业结构则呈现出西部贡献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的格局。基于此,一方面改善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引导新兴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全国产业分工格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子玉 史美君 肖静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均衡度与集聚度进行测度分析,利用吉林省各市县年鉴和调研数据对该先导区物流产业区域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产业主要集中于长吉图先导区中少数的几个大城市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集聚地的发展水平,拉大了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物流产业在长吉图先导区内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政府机关及各级主体部门制定应对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