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0)
- 2023(12402)
- 2022(10181)
- 2021(9242)
- 2020(7613)
- 2019(17181)
- 2018(16518)
- 2017(31567)
- 2016(16558)
- 2015(18496)
- 2014(17902)
- 2013(18240)
- 2012(17353)
- 2011(15980)
- 2010(15709)
- 2009(14606)
- 2008(14072)
- 2007(12310)
- 2006(11246)
- 2005(10308)
- 学科
- 济(97641)
- 经济(97559)
- 管理(44456)
- 业(43115)
- 方法(35452)
- 企(32228)
- 企业(32228)
- 数学(31903)
- 数学方法(31733)
- 中国(24147)
- 农(21794)
- 地方(21703)
- 业经(18614)
- 学(18232)
- 贸(17438)
- 贸易(17428)
- 财(17115)
- 易(16963)
- 农业(15128)
- 地方经济(15086)
- 制(14263)
- 产业(14116)
- 环境(13295)
- 融(12282)
- 金融(12282)
- 银(11868)
- 银行(11823)
- 行(11438)
- 技术(11319)
- 体(11306)
- 机构
- 大学(254458)
- 学院(251791)
- 济(126275)
- 经济(124502)
- 研究(99321)
- 管理(93100)
- 理学(80684)
- 理学院(79749)
- 管理学(78631)
- 管理学院(78198)
- 中国(74268)
- 科学(58764)
- 京(54086)
- 财(51444)
- 所(51252)
- 农(48750)
- 研究所(46982)
- 中心(42362)
- 经济学(41714)
- 财经(41714)
- 业大(39396)
- 农业(38688)
- 经(38220)
- 经济学院(37525)
- 江(35594)
- 院(35111)
- 北京(34489)
- 科学院(31682)
- 财经大学(31115)
- 范(29649)
- 基金
- 项目(170799)
- 科学(135412)
- 基金(128900)
- 研究(117312)
- 家(116031)
- 国家(115185)
- 科学基金(96963)
- 社会(81306)
- 社会科(77470)
- 社会科学(77454)
- 基金项目(67445)
- 省(63223)
- 自然(61991)
- 自然科(60571)
- 自然科学(60548)
- 自然科学基金(59572)
- 划(54349)
- 资助(52686)
- 教育(50532)
- 编号(41272)
- 发(39444)
- 重点(39284)
- 部(38861)
- 国家社会(36258)
- 创(35693)
- 创新(33644)
- 中国(33251)
- 教育部(32985)
- 科研(32733)
- 成果(32200)
- 期刊
- 济(139208)
- 经济(139208)
- 研究(78967)
- 中国(47726)
- 学报(45265)
- 农(43779)
- 科学(41565)
- 财(37313)
- 管理(35480)
- 大学(33643)
- 学学(32446)
- 农业(29938)
- 经济研究(25578)
- 融(22491)
- 金融(22491)
- 财经(22352)
- 经(19597)
- 业经(19547)
- 问题(18780)
- 技术(18612)
- 贸(16993)
- 业(16843)
- 世界(15940)
- 国际(15569)
- 技术经济(14666)
- 教育(14153)
- 统计(12938)
- 商业(11739)
- 策(11545)
- 经济问题(11523)
共检索到380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茂华 王弟海
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实际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以往研究忽略了产业关联的作用。产业增长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会通过影响其他产业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实际产值增长会促进服务业产值增长,但是会降低农业产值增长;服务业实际产值增长会抑制工业产值增长,并且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率;农业实际产值增长会降低服务业相对价格增长。考虑产业关联的经济增长率分解结果显示,1979—2022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5.72%,其中通过影响其他产业产值增长和价格结构变化的间接效应为1.2%;服务业产值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净效应为2.49%,其中间接效应为-1.18%。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增长净效应能够解释中国省级地区间实际产出增长率差异的78%。上述结论意味着,1979—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增长拉动(贡献率为64.1%),这一结果要高于未考虑产业关联时的直接效应(贡献率50.68%);服务业增长的相对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阻碍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 产业关联 增长率分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凌文昌 邓伟根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转型指标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与产业转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产业转型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丽峰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节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建勋
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角度,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它们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却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六大产业部门构成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长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力量。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出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给予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构成 能源消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术魁 饶映雪 朱祥波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两方面分别设定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基于CD生产函数的空间面板模型,考察1999-2008年土地投入对中国和东、中、西三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①由于综合考虑了经济增长本身和投入要素的空间相关性,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结果比普通面板的分析结果更加可靠;②土地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贡献率为36.63%;③土地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远不及资本、劳动力投入的溢出效应,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空间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69,0.337和0.503;④不同发展阶段地区土地贡献率与经济水平成反比,东、中、西部地区土地贡献率分别为23.21%,51.47%...
关键词:
土地投入 经济增长 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张辉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兰 李方
加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重大,而且作为新兴产业亦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分析,提出应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正 张琳 肖锐
在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发现了国企在产业跃升中的先导作用,并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部门与信贷摩擦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在金融市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体制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基本逻辑是:产业的不断跃升需要大量进入成本和更多资本投入,这会导致企业面临跃升阶段早期亏损而后期盈余的跨期预算约束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普遍不完善,所以民企很难在短期内克服信贷约束完成产业自然跃升,而国有企业则可以通过国有银行有效动员储蓄和分配资本绕开跨期预算约束,推动产业跃升进程,实现赶超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效应会逐渐被国有部门对增长的阻碍效应所抵消,导致经济最终落入较低的均衡。在现实中国企过度跃升与延迟退出、跃升不确定性以及国有银行严重的代理问题都可能会加速这一进程。减少后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内生了赶超中的金融结构,即为了克服国有银行体制缺陷,通过发展民营银行减少其代理成本,以及引入资本市场硬化其跨期预算软约束,分别产生了与相应增长阶段匹配的均衡银行业所有制结构和银行与资本市场比例。本文的结论对于重新认识国企作用、当前国企改革定位以及金融系统变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跃升 金融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正规金融规模增速17%;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探索非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发现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晓鹏
该文从理论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贡献,系统地剖析了三次产业、内部若干行业、以及三次产业的要素贡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经历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向资本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虽然资本投入与技术升级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一定的脱节现象,但产业的贡献能力以及产业要素的贡献能力依旧保持着较为理想的状态,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产业 贡献力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况伟大
本文研究表明,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占GDP比重均值分别为5.64%和4.28%,合计为9.92%,其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平均每年分别为0.50%和0.49%,合计为0.99%,二者应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业拉动作用在所有产业中是最大的,建筑业后向拉动作用大于推动作用;房地产业推动作用大于拉动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充分发挥其产业链长、拉动作用强的特点,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宏伟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平抑物价总水平的上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信息产业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使得中国技术进步的变化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